至少自己人造宣稱要強於異族入主吧


山西的姜瓖和山東的趙應元原本做的就是這種打算,各拉出一個宗室做幌子,但是見識到清軍的實力之後都放棄了。姜瓖的部隊是大同的邊軍,趙應元的部隊來自農民軍賀一龍部,和普通的內地明軍相比,他們算是不錯的部隊了,但是並不具備和清軍主力戰場爭鋒的能力,在數量上都沒有優勢。

要建立一個政權,首先要保證外部環境的安全,這就註定了直接受到清軍攻擊的北方不可能產生這樣的政權。而南方的各路軍閥,包括鄭芝龍在內,最大的弱點都是軍事實力不夠硬。沒有在陸地上擋住清軍甚至友軍的能力,別的就都免談了。

再者,要割據一方,就得形成一套自己的行政管理體系,而當時放眼全國,除了明清兩個朝廷和闖軍、西軍、鄭軍之外,誰也沒有這個本事,劉澤清、劉良佐、左夢庚他們通通都不行。

唯一能成功割據一方的西軍,佔了天時地利人和,雲南偏遠,清軍一時追不過來,沙定洲叛亂又把雲南的官員、士紳、土司、百姓,甚至世襲勛爵沐天波都逼到了西軍這一邊來。西軍本身又有比較強的戰鬥力,內部團結,還有建立政權的經驗。而那些降清的軍閥,誰也不具備這種條件。比如左夢庚,左軍就是一堆兵痞的集合體,左良玉活著的時候都難以全面掌握部隊,更何況左夢庚。如果左夢庚選擇南下湖廣、江西,試圖割據,軍隊必然解體。田雄、馬得功、李本深、李成棟、胡茂楨、劉澤清、劉良佐這些人,更是連一塊可以佔的地盤都找不到,更談不上爭天下。

結論就是,這些人選擇投降而不選擇爭天下,是因為他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根本沒有這個條件。如果有條件的話,他們也會拼一把試試的。就像吳三桂、李成棟、金聲桓這些人,割據一省之地以後,不就也扯旗造反了嗎。


扯旗造反和投降的區別:

造反需要你自籌糧餉,有穩定的根據地,需要讓手下覺得跟著你有前途/能活命

投降:只需要讓你的部下覺得跟著你投降的對象混能有前途/能活命就行

現實就是明末的時候,地方政治糜爛,你一旦造反獨立了,就等於把地方糜爛的包袱自己背上了。什麼?你想抄家打劫土豪劣紳?那誰幫你治理地方?官軍來了你拿什麼擋?搶了就跑那你不是變流寇了還不如喫兵糧呢,反正餓的是兵又不是你…

而且你獨立了成為地方勢力了,那麼你需要面對三個敵人:滿清,農民軍,明官軍。滿清把明軍摁著打,農民軍越打越多越戰越強,明官軍打不過滿清不代表人家打不過你…

於是你造反後能給部下帶來什麼呢?搞不好會直接嘩變,那不如找個大樹投了,一下子少一個最大的敵人不是美滋滋…


  獅子讓一隻豹子管理10隻狼,並給他們分發食物。豹子領到肉之後,把肉平均分成了11份,自己要了一份,其他給了10隻狼。

  這10隻狼都感覺自己分的少,合起夥來跟豹子唱對臺戲。雖然一隻狼打不過豹子,但面對10隻狼,豹子卻沒有辦法應付。

  豹子灰溜溜的去找獅子辭職。獅子說,看我的。

  獅子把肉分成了11份,大小不一,自己先挑了最大的一份,然後對其他狼傲然說:你們自己討論這些肉怎麼分。

  為了爭奪到大一點的肉,狼羣沸騰了,惡狠狠的互相攻擊,全然不顧自己連平均的那點肉都沒拿到。

  豹子欽佩的問獅子,這是什麼辦法?獅子微微一笑,聽說過績效工資嗎?……

  第二天

  獅子依然把肉分成11塊,自己卻挑走了2塊,然後對其他狼傲然說:你們自己討論這些肉怎麼分。

  10隻狼看了看9塊肉,飛快的互相搶奪起來,一口肉一口血,一口曾經的同伴的血,直到最後留下一隻弱小的狼倒在地上奄奄一息。

  豹子欽佩的問獅子,這是什麼辦法?

  獅子微微一笑,聽說過末位淘汰嗎?……

  第三天

  獅子把肉分成2塊,自己卻挑走了1塊,然後對其他狼傲然說:你們自己討論這些肉怎麼分。

  羣狼立刻爭奪起來,最後一隻最強壯的狼打敗了所有狼,大搖大擺的開始享用它的戰利品。頭狼喫飽以後才允許其它狼再來喫,這些狼都成了它的小弟,恭恭敬敬地服從它的管理,按照順序來享用它的殘羹。

  從此獅子只需管理一隻狼,只需分配給它食物,對其它狼不再操心豹子欽佩的問獅子,這是什麼辦法?獅子微微一笑,聽說過競爭上崗嗎?……

  最後一天

  獅子把肉全佔了,然後讓狼去喫草。因為之前的殘酷競爭,狼羣已成為一盤散沙,喪失了反抗能力,只好逆來順受,乖乖地各自去喫草。

  豹子欽佩的問獅子,這是什麼辦法?獅子微微一笑,聽說過法治社會嗎?他們現在已經不是狼了,而是兔子。

獅子,和狼羣不是一個種羣,社會經濟結構,政權,向來就不是隻看種羣那麼簡單的事兒。單從管理上就已經可以分化很多了。


此問題假設純屬自我代入。

在明末軍隊中,將領貪污腐敗冒領軍餉、兵士挨餓受凍已經不是新鮮事,而明末財政持續困境無法得到有效解決,不是人人都有爭天下的野心,對於一羣成天喫不飽飯的士兵來說,嘩變鬧事對於他們的意義就是爭一口飯喫,這在明末也屢見不鮮,可以說在食不果腹的背景下,他們為明王朝持續戰鬥的意志都不堅定,還要讓他們造反去爭天下嗎?

而且造反要考慮後來的代價,你造反的是明王朝,就你那點人,還得被明廷追逐絞殺,同時你還得面對各路已經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軍,還有清軍的戰馬屠刀,你覺得當時的老百姓有多少會覺得你靠譜願意追隨你?這些全都是不穩定的未知數,無論是將領還是兵士都不會一心一意去謀劃造反另立山頭。

即便是你將領一廂情願,還得考慮能夠獲得多少人的支持吧,大明朝都沒能讓我們喫飽飯,你憑什麼?另立山頭之後可以說整個隊伍清零從頭開始,你的制度建設,你的物資供應都是個大問題,你能搶一天兩天,你還能持續搶個沒完沒了嗎?

這種情況下的造反另立山頭成功概率極低,要麼你在明軍追殺下投降等死,要麼見勢不好直接投靠農民軍和清軍,所以就有一批人面對比自己強大許多的清軍直接投降放棄了效率極低沒有保障的造反抵抗。將領是這樣想的,在當時兵士眼裡哪有這麼多的家國大義還有民族意識,能混個好出身喫個飽飯就知足。


第一因為大明的政治建設很成功,內部形成不了軍閥。省略五千字。

第二,明末遼東是天下軍事資源最集中的地區,精兵猛將聚集此地。那裡打贏了其他地方基本算弱雞,所以邊疆武人朝廷崩盤後覺得還是和滿清合流更劃得來。

最後強調一點,努爾哈刺是明邊防高級軍官,後金以至於滿清本來就是明邊軍叛變建立的政權,八旗裡面漢人比女真人還多,還有朝鮮人蒙古人等等。不在八旗的東海女真人在愛新覺羅家眼裡是野獸,比漢人地位還低。對於當時內地漢人來說,遼東漢人和滿人也沒啥區別,用現代民族觀念來分析三百多年前的當時,本來就是荒謬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