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需要思考什麼是理論?只有體系化的知識纔是理論嗎?通過閱讀文獻,可以發現不同語境下的「理論」有著不同的含義。

一般來說,檔案學領域公認的理論有(後面羅列的幾個可能在國內還有爭議):

1.來源原則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變化,檔案領域對「來源」的認知也是持續演化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由實到虛,從最初的機構實體來源到職能來源,再到更廣泛的背景關係;第二,由前到後,從文件生成時的來源擴展至全流程;第三,由淺入深,從來源本身到「元來源」。所謂的新開源觀就是在這個演化過程中提出的。與來源原則關係非常密切的另一個理論是全宗理論。在全宗理論中,有一個中國提出的理論,就是馮惠玲和何嘉蓀老師提出的主客體全宗的理論。

2.文件生命週期理論

在國內檔案學界,文件生命週期理論的內涵相對比較統一,即基於文件價值變化劃分為現行、半現行和非現行,具體看黃霄羽老師的著述或檔案學概論都可以的。但如果仔細考察一下國際檔案界的觀點,就可以發現,文件生命週期的劃分是有差異的,尤其是在數字環境中。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文件生命週期理論是否適用於電子文件管理?

3.檔案鑒定理論

檔案學概論中提到了很多鑒定理論,包括年齡鑒定論、行政官員決定論、利用決定論、雙重價值鑒定、職能鑒定、宏觀鑒定等。嚴格來說,職能鑒定應該是宏觀鑒定的重要方面和依據。與檔案鑒定理論密切相關的就是價值理論,國外有謝倫博格的雙重價值論,國內有覃兆劌老師的雙元價值論。此外,在當代國際社會,檔案在維護社會公正、公平、人權與正義方面的價值日益受到關注,就有了所謂的檔案正義論。

4.文件連續體理論

目前,國內的主流教材對文件連續體理論的介紹都不盡如人意,有「以偏概全」的感覺。據我所看到的英文原文,連續體理論是檔案學整體的一個理論模型,裡面蘊含著很多的東西和思考,是一個層次很高的理論。最早提出文件連續體的是加拿大的一個學者,應該是1985年左右,後來澳大利亞成體系化地提出了文件連續體理論,為我們所熟知的就是那個模型,這個理論的提出和澳大利亞本土的檔案工作實踐和傳統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尤其是系列(series)理論。所以,我們應該在澳大利亞的語境下去嘗試著理解這個理論,還原它的背景。當然,我對這個理論的理解也不夠深入,也存在欠缺,對於國外的理論,還是紮實看原文比較好。還有就是,連續體理論是體系化的,莫納什大學不斷地研究拓展該理論,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出修正的模型,加拿大也有學者據此提出第五維度理論。此外,近年來,國外還在連續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數字連續性的概念,可查看安小米、朝樂門老師的相關文章。

5.後保管理論

後保管與保管相對,本質是分散式保管,甚至是不保管。這個理論與文件連續體理論有著密切的聯繫,最核心的內涵涉及檔案保管模式和理念的轉變,是後現代主義背景下對檔案保管模式的批判和思考。延伸的話,就涉及檔案館和檔案工作者職能、定位的轉變,這也是國內部分檔案學者將其與知識管理聯繫在一起的原因。特里庫克在第十三屆國際檔案大會上提出的七個轉變可供我們思考。再推薦篇文章,馮惠玲老師和加小雙老師在2019年《檔案學通訊》發表的一篇關於後保管理論的文章。

6.檔案多元論

最近很火熱的一個名詞,算不算理論在國內是有爭議的,最具代表性的學者就是UCLA的Anne Gilliland,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它與文件連續體理論也有著密切聯繫,甚至有兩個理論融合發展的趨勢。因為它們在本質上都是關注「檔案世界觀」的理論。

此外,在電子文件管理領域,在真實性保障、長期保存等方面也形成了理論體系和學說,具體就不展開來說了。

回到最開始的那段話哈,我認為,理論是分層次的,我們討論理論的時候一定要清楚雙方是在哪個層次探討,這樣可能會更有效些。


  • 2020-07-08 依據黃純元《論芝加哥學派》系列文章,補充GLS範式。
  • 2020-06-14 依據《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78-2008):圖書館學、情報學與文獻學》增補部分內容。
  • 2020-05-11 依據張新華《情報學理論流派研究綱要》更新情報學部分流派(範式)。
  • 2020-05-06 部分更新。

長期拖更患者新坑,有空一定更新。

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前言

理論一般是指對該學科若干基本問題的探討,包括核心概念及術語的界定、使用規範,學科研究的對象、內容、範圍與相關學科的關係,以及學科的形成與發展等。而關於這些理論相互關係的理論,稱之為學科框架、學科結構。

筆者拖更成性,這裡簡單帶過,有空再更。

萬丈高樓從地起,每個學科成熟或將近成熟時,都會有學術共同體對學科基礎進行探討。探討的方向一般是兩個,世界觀的和方法論的。世界觀的,稱為學科哲學基礎,或價值基礎,或核心概念、學科使命之類的。最最基礎的,便是所謂邏輯起點(據說出自黑格爾《小邏輯》,我沒翻到)。

對邏輯起點的討論,本質是【判教】(佛教用語,指判定各類經典的意義和地位)。一切學術史都是當代學術史,對歷史的回顧離不開回顧者所處的視角。邏輯起點即是回顧者的立論點。與之相似的範疇還有研究對象,但按照邏輯起點的定義,研究對象可以由起點推論而成。

而方法論,抽絲剝繭就是範式(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

邏輯起點和範式就是筆者覺得應該首先介紹的理論。

二、圖書館學

邏輯起點:

於鳴鏑在2005年發表過一篇關於圖書館學邏輯起點的綜述,歸納了學界中的四種主要觀點:本體說、文獻說、信息說和知識說。

  1. 本體說。邏輯起點是圖書館。黃宗忠、劉烈、王京山等。先有圖書館,再有圖書館學的實踐邏輯。
  2. 文獻說。邏輯起點是文獻。何長青、蔣永福(1990)等。圖書館活動是圍繞文獻展開的工作邏輯。
  3. 信息說。邏輯起點是文獻中的信息。陳一陽、朱建亮等。文獻載體本身沒有意義,重要的是其中蘊含的信息的價值邏輯。(古籍善本作為載體存在,具有文物意義)
  4. 知識說。邏輯起點是文獻信息中被序化組織的知識。李世丁、周立人發表於贛南師範學院學報1984年第3期的論文討論的邏輯起點的重要性,並認為客觀知識是圖書館學的邏輯起點。蔣永福(客觀知識)、王子舟(知識集合),構成了」客觀知識-知識集合-知識受眾「的邏輯過程。這屬於抽象邏輯,本質是物-事-人。是社會知識運動中被集中傳遞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學校教育。

中國圖書館學會在《中國圖書館學學科史》(2014年)中認為(此部分主要由吳稌年編寫,主要觀點出於《論「新圖書館運動」的邏輯起點》圖書情報知識2007年第4期):圖書館學的邏輯起點是知識組織。(P147)

劉曉波(2012年)則基於比較圖書館學與情報學的視角,使用2006-2010年間數據,認為圖書館學的邏輯起點是圖書館事業

吳慰慈(2019年)仍然秉持1985年的結論,認為圖書館學的邏輯起點就是圖書館事業及其相關因素,這也是圖書館學的研究對象。(P13)

範式:

古代和近代同樣出於吳稌年編寫的《中國圖書館學學科史》部分。

  1. 古代:部次條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清】章學誠《校讎通義·自序》),吳稌年概括作「分類整序,考鏡源流」。(P166)
  2. 近代:自動實用,理清要素。(P167)
  3. 現代:科學革命與轉型期,各派有各派的說法。

有空分條陳說各學派認為的現代圖書館學範式。

GLS範式

黃純元認為芝加哥大學研究生圖書館學院(The Graduate Library School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GLS)所開展的圖書館學研究活動真正推動圖書館學成為一門科學,由此形成了圖書館學的芝加哥學派及其學術活動所衍生的芝加哥範式,或稱GLS範式。其在期刊《圖書館》1997年底至1998年初連續發表的系列文章《論芝加哥學派》系統評述了GLS的形成和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果後,詳細分析了GLS範式的理論前提和科學規範。

以下提煉自黃純元.論芝加哥學派(下)[J].圖書館,1998,(2):6-9.

子節點是對該範式的批評和發展。

  • 理論前提:圖書館作為【社會機構】
    • 對社會知識與個人知識的轉化,即「社會和文化的交換」簡單化;-&>信息傳播角度範式
    • 顛倒了圖書館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 通過閱讀進行知識轉移過於武斷-&>認知角度範式
  • 科學規範:【社會科學規範】
    • 學科視野:跨學科研究,主要是社會學科
    • 研究方法:實證研究
    • 特點:聘用其他學科的教師
    • 問題:GLS模式壯大後,美國圖書館學開始強調「獨立的圖書館學科」,減少聘用其他學科教師,擴大聘用GLS教育模式下的圖書館學博士,逐漸內卷化。

未完待續

三、情報學

邏輯起點:

劉曉波(2012年)則基於比較圖書館學與情報學的視角,使用2006-2010年間數據,認為情報學的邏輯起點是信息開發

另一種說法是信息流(筆者忘記了,找到再改正)

範式:

馬費成曾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IRM及KM範式下的情報學發展模式研究》(03BTQ012)以信息資源管理(IRM)和知識管理(KM)為範式,考察了情報學,提出了情報空間模型和情報空間基本原理,並用實證方式驗證了情報學基本定律(指離散分佈規律)。該研究成果集中體現在《IRM-KM範式與情報學發展研究》(武大社2008年)一書中。部分內容反映於後續修訂的《信息管理學基礎》中。可以作為情報學理論的進階閱讀。

馬費成(2008)、於良芝(2016)等認同情報學的前身是文獻工作

1895年奧特萊、拉封丹等組建國際目錄學會(IIB),IIB於1908年的第四屆會議接受「文獻學(documentation)」術語,於1931年更名為國際文獻學會(IID),又於1937年更名為國際文獻聯合會/國際文獻工作聯盟(FID)。2002年,由於會員單位減少,加之與國際圖聯合併談判未果,而解散。(轉引自《吳建中,徐亞男:關於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未來的對話》原引於Michael Buckland. 1895-2002 FID Achievements[EB/OL]. [2020-04-19]. http://people.ischool.berkeley.edu/~buckland/fidhist.html.)

情報學的經典範式是文獻計量(目前也存在範式轉移,看情報學報、中國圖書館學報上的相關論文即可)。主要涉及六大經驗規律:

動態而言:文獻增長規律、文獻老化規律

靜態而言:文獻離散分佈規律(語詞離散分佈-齊夫定律、核心作者-洛特卡定律、期刊分佈-布拉德福定律)

方法及動靜結合而言:引證規律(引文分析法)

詳見馬費成《信息管理學基礎》、葉鷹《情報學基礎教程》、邱均平《文獻計量學》

情報學從文獻工作發展為一門學科,得益於美國在二戰後的實踐。

馬費成.情報學發展的歷史回顧及前沿課題[J].圖書情報知識,2013(2): 4-12.

馬費成在回顧情報學的發展過程後,依據學術中心/主要討論的學術範圍,提出了四種範式

  1. 美國範式。圍繞知識的組織和檢索,旨在提供信息組織和情報檢索以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源於萬尼瓦爾·布希(Vannevar Bush)的誠如所思(As We May Think)。
  2. 歐洲範式。圍繞客觀知識進行整理加工,進行有效提供。源於布魯克斯(B. C. Brookes)引入波普爾(K. R. Popper)理論所建立的知識方程式。
  3. 蘇聯範式。圍繞信息的交流與傳播。以米哈伊洛夫的觀點為典型。
  4. 中國範式。落實在科技情報實踐領域,與信息諮詢及智庫研究一脈相承。

以上四大範式多是基於著名學者及其擁躉的研究特點和共識,張新華(1992)細化之後構成了以下流派。

流派介紹

1.古典信息派

香農等資訊理論建立者。情報量/信息量、信息熵

2.社會傳播派

薩拉塞維克(情報社會傳播)、戈夫曼(情報社會傳播傳染病學)、維克里(人本社會傳播)、費桑(情報流活動規範)

3.智能過程派

勃拉特(意象改變)、霍肖夫斯基馬薩(問題解決)、法拉丹(情報思維)、戴彭斯(智能狀態)

4.屬性結構派

貝爾金(情報結構)、布魯克斯(知識結構)

5.決策功能派

約維茨(決策功能理論)

6.系統理論派

蘭洛伊斯(控制論)、列哥梅尼德斯(耗散結構)、斯特朗(適應系統行為)、布萊克(管理生態)

而梁戰平在2003年則提出了八種範式:

  1. 機構範式
  2. 信息運動範式
  3. 解釋學範式
  4. 技術主導範式
  5. 認知範式
  6. 知識主導範式
  7. 經濟學範式
  8. 人文範式

另有對信息檢索範式轉移的討論,從系統範式到用戶+系統範式。

四、檔案學

筆者不熟悉,有空讀完馮惠玲《檔案學概論》、丁海斌《檔案學概論》、金波《檔案學導論》再來更新。

五、圖情檔相互結合

信息生命全週期管理理論。(即梁戰平所言信息運動範式)

金勝勇等於2011年以據此構想了圖書館學、情報學和檔案學的關係:

圖書館學、情報學和檔案學在信息資源管理流程中的關係

2019年首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青年學者沙龍會議(圖情檔39青年學者沙龍),閆慧執筆有會議述評。

該理論或是文件生命週期理論與信息管理流程理論的結合。


看到這題讓我彷彿回到了被期末考試支配的時光

憑我在疫情期間已經大大退化的記憶先說一些吧

  1. 無論是圖書、情報還是檔案,都與管理學密不可分

管理學最著名的理論就是馬斯洛需求原理

很多人可能比較懵逼,但是說金字塔原理應該就比較熟悉了

就是那個把人的需求分成好幾層的那個模型

2.圖書館學

圖書館學在古代和檔案是混在一起的,因為在古代,圖書和檔案傻傻分不清楚,很多檔案就是圖書,很多圖書就是檔案,所以管理它們的其實就是一個人

而到了現代,圖書館學和檔案學已經分為兩個獨立的不同學科了,就像圖書館和檔案館是兩個不同的館。但是由於其方法和理論在一定程度上互通,所以聯繫相當密切

圖書館學的經典理論不多誒,大多數理論好像都是西方科學家總結出來的,如果必須提出一個的話,最經典的還是1:m:㎡

學名叫做布拉德福德定律

主要用來確定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主要原理大概就是

如果將科技期刊按其刊載某學科專業論文的數量多少,以遞減順序排列,那麼可以把期刊分為專門面對這個學科的核心區、相關區和非相關區。各個區的文章數量相等,此時核心區、相關區,非相關區期刊數量成1:m:㎡

3.情報學

情報學,聽起來特別高大上,彷彿可以看到一個專業培訓的特務人員在滴滴答答發電碼

並不是!!!

其實情報學就是信息和數據的收集、採集、分析、挖掘等,進而得出形勢分析或趨勢判斷,多用於行業分析

主要理論集中在信息計量學中,有:

  • 集中離散定律
  • 布拉德福德定律(是的,雖然我在圖書館學下提了它,但它是信息計量學理論)及其修正
  • 洛特卡定律
  • 齊普夫定律
  • H指數

等(不詳細展開說了,有興趣的自己去了解吧)

4.我們的本科課程還學了傳播學的相關理論

比如子彈論、有限效果論、沉默的螺旋

(記得我們考試之前,要記模型的圖片,根據圖片默寫原理,簡單的圖片還要求可以手繪出來,慘兮兮)

5.檔案學

因為我本科學的不是檔案,所以不知道有啥理論

但是我知道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學檔案學的方法,就是看他怎麼讀「檔案學」的「檔」字,這個字讀四聲,不讀三聲,讀的時候特別把「檔」字讀四聲的朋友一定是學檔案的,他們對「檔案學」的正確讀音相當執念


圖書館學:阮岡納贊的圖書館學5定律

情報學:文獻計量相關的,布拉德福定律、齊普夫定律、洛特卡定律、H指數等;

米哈伊洛夫的科學交流理論;

布魯克斯的知識結構方程理論;

薩瑞塞維克的通信理論;

德本斯等的情報系統結構理論。

檔案學不熟悉。


檔案學:全宗理論,來源原則,文件生命週期理論,文件連續體理論(檔案學的核心理論)

(不知道算不算理論的幾個理論)檔案雙重價值論,檔案雙元價值論,檔案多元論,主客體全宗理論,數字檔案館生態系統理論,檔案記憶理論,宏觀鑒定理論,年齡鑒定論,職能鑒定論,利用決定論,行政官員決定論(或許這幾個只算是鑒定觀點)


來源原則,文件生命週期理論


圖書館學: 阮岡納贊《圖書館學五定律》


工資很低

工作清閑

知識很雜

不好就業

沒人知道

從不拖欠工資


一般來說包括三大定律,齊普夫定律 洛特卡定律 和布拉德福定律,解釋可以參考:

吳文濤:年青人要有基本的信息素養?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