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多道理。於你而言,最難能可貴的是什麼?


面對現實的勇氣,忠於理想的智慧


獨立思考,自主選擇,敢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嘗試去想像託馬斯·愛迪生,盡量生動地想。想像一下他在哪裡,正在做什麼,是不是一個人。每當我問大家這個問題,他們總是這樣回答我:

「他在實驗室裏,被一堆儀器圍繞。他正在研究留聲機,進行實驗。他成功了![他是一個人嗎?]是的,他一個人進行著這些工作,因為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追求的是什麼。」


「他在新澤西州一個實驗室樣子的房間裏,穿著白大褂。他正在研究電燈泡。突然,電燈泡亮了![他是一個人嗎?]是的。他是那種比較孤僻的人,喜歡自己思考。」


事實上,歷史記載顯示他完全不是一個這樣的人,他的工作方式也與上述想像完全不一樣。


愛迪生不是一個孤僻的人。在關於電燈泡的研究工作中,他有 30 名助手,其中包括訓練有素的科學家,研究工作在一家公司投資的標誌著當時最高水平的實驗室裏進行!


電燈泡也不是突然間被發明的。電燈泡現在成了「在某個時刻突然想到一個絕妙點子」的象徵,但在電燈泡發明的過程中卻不存在這樣一個時刻。事實上,燈泡並不能說是一項單獨的發明,它是由多項曠日持久的發明創新組成的,每一步都需要一名或多名化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工程師以及吹制玻璃的工人來協作完成。


愛迪生不是一個單純喜歡鼓搗小發明的人,也不是不諳世事的書獃子。這個被稱作「門洛帕克的奇才」(The Wizard of Menlo
Park)的人其實是個精明的企業家,他清楚自己的發明具有的商業潛力,甚至知道如何去討好媒體——有時他會去打壓別人,讓自己成為一項發明的唯一發明者,因為他懂得如何宣傳自己。


是的,他是個天才,但他並非從小就是天才。他的傳記作者保羅·伊斯雷爾(Paul
Israel)通過對他所有信息的瞭解,認為他當時在家鄉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男孩。雖然年輕的愛迪生喜歡做實驗並對機械方面感興趣(可能比其他人更投入),但是研究機械和技術不過是每一個普通的中西部男孩都會有的經歷。


最終令他出類拔萃的是他的思維模式和努力。他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好奇心強烈、喜歡拆拆補補的小男孩,不斷尋找著新的挑戰。在其他年輕人都已經在社會上自力更生很久後,愛迪生還搭乘著火車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學習關於電報的知識,通過不斷地自學和發明,從電報員的崗位開始不斷升職。他對自我提高和發明的熱愛從未間斷,但令他的兩任妻子失望的是,他只會把這種愛投入工作。


關於能力和成就,我們有很多錯誤的想法,特別是我們總認為,是那些孤獨、聰明的人突然間發明瞭了不起的東西。


然而,達爾文的著作《物種起源》( The Origin of Species
)也是經過這個領域裡多年的團隊協作、與同事和導師們的上千次討論,廢棄了數篇草稿,奉獻了半生精力,才最終完成的。

莫扎特也是經歷了超過 10
年的醞釀,才創作出今天我們仰慕的作品的。在此之前,他的作品並不是原創的,也沒有那麼出色,實際上只是將其他作曲家的作品進行大塊拼接而已。


本章講的就是人們取得成就的真正要素。我將告訴大家為什麼有些人沒有達到自己期望的高度,而有些人卻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就。


讓我們從莫扎特和達爾文這種名人故事中走出,回到日常生活中來,看看思維模式如何讓我們在真實生活中取得成就。


有趣的是,看到一個學生在成長型思維模式下走向成功,比莫扎特和達爾文的故事帶給我的影響更大,可能因為這與你我的生活息息相關——關於我們身上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我們現在的生活狀態是這樣的,也關係到兒童具有的潛能。


我們在一些學生進入初中時評估了他們的思維模式:他們相信自己的智力水平是固定不變還是可以發展和提高的?後來,我們對他們之後兩年的學習生活進行了追蹤。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終身成長

卡羅爾·德韋克

後浪出版社

¥29.88 會員免費


保持活躍的思考


人生規劃的意識,發展眼光看待事物的格局。來自秋招狗的心血之談


在失敗,嘲笑,別人的不理解,看不到方向的情況下依然認真努力的尋找,堅持正確生活。隨心而不隨意,懂得換位思考。


智慧和學習事物的能力吧


一個人最大的能力,是讓人對你放心

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的人:明明事先答應好了,事到臨頭卻突然變了卦;嘴上說得天花亂墜,行動上卻差錯百出。

這些不靠譜的表現?,都在不知不覺中給別人平添了許多麻煩。而靠譜,也是給別人減輕負擔的一種方式。

你一言一行中所透露著的靠譜,你一舉一動所折射出的穩妥,都化作了別人心中的良好印象。讓人放心,是一個人行走的名片。


向上並且不斷學習的態度


明白自己,把自己活明白。


學會選擇,理智分析


自知的能力。

不論何種情況下,審視自己內心,再做決定。

可惜,有自知能力的人不多。


最重要的,個人認為不是能力,而是你對待這件事的態度


學習能力


被討厭的勇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