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啦。

最開始是顧城,一個能寫出那麼美好那麼美好的詩的人,

比如我是一個任性孩子,

或者是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他這樣的人為什麼會做出弒妻的事情呢?(請原諒一下我的懷疑,因為在沒有了解他的事迹之前,我以為他是一個非常溫暖,特別乾淨,特別有正能量的人呢!!!!!網上包庇他的人也有,破口大罵他的人也有,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他的確是弒妻了,儘管他在隨後自殺。)還有李紳,能寫出《憫農》這樣的詩的人,怎可能為了吃雞舌而一頓殺掉上百隻雞呢?(當然,這個來自野史,可信度並不夠高,但當我聽說這個的時候還是真真切切嚇了一跳。既然可查度不夠高,把它忽略掉也行。)

(誠然,她當然不是詩人和作家)再然後是慈禧,這尼瑪還是我剛看到的(為表情緒激動,悄悄抱一下粗口,大聲的告訴我你們是不會介意的啦。 )看到她為她母親寫的詩:「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還有另一首:「南浦篙三尺,東風笛一聲。鷗波連夜雨,萍跡故鄉情。」(抱歉啊,不太明白詩題是什麼意思,所以沒有放上來。)感覺整個世界觀都被刷新了!(當然我也不是說她是徹頭徹尾的壞蛋,只是她的某些行為實在讓人不齒,誒,越說越亂了,要不然在這裡我乾脆就把他當成壞人好了。 )類似的反面例子應該還有,我就懶得列舉啦,挑了幾個最扎我心的寫上去了。

其實我驚訝的主要是,我一直認為!!!能寫出好的文章的人,溫暖的詩的人,在生活中也像他(她)自己寫的詩一樣,乾淨,明快,純粹。(舉個小例子,在第一次聽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就認為這是一個溫暖的,堅強的,不管面對什麼風浪都能堅強地挺過去的,願與祝福別人也接受別人祝福的。願意熱愛生活,也會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的人,後來就選擇了卧軌自殺,儘管網上流傳著很多關於他死亡原因的猜測,比如為了理想與愛情殉情這類的,但我還是因為他的死感到不理解與難過,唉,見鬼的的精神分裂,唉。)

啊,包括如果你在網上搜,如果搜那些人品不咋滴的偉人,(知乎里能搜到)肯定是一抓一大把。所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實在無法理解。一直以來我們老師所告訴我們的,家庭所教育我們的,書本所傳授給我們的,尤其是關於詩作家這一類的,他們都是,美好的像天使一樣的,(唉,算了就當我太淺薄,太無知了吧。)不知道,有人提問過這個問題沒有,有的話,那便是我多此一舉了,知乎向我們展示了好幾個,人品與作品嚴重不符合的偉人,闡明原因的卻比較少,(可能我是我看的太少,看得太粗略,沒有注意???)

這問題好刁鑽吶,不過是真的希望有人能為我解惑,初三快中考了沒有太多時間發這個,但如果真的有人回我的話,我會第一時間衝出來的。


一個敏感的人,一個容易爆發的人,才能有不絕的,強烈的作品。敏感的人容易受內傷但不會輕易吐露,敏感的人內部柔軟,沒有一個很好的抒發方式,沒有一個很好的視野就容易變形。而如果加上容易爆發,他會把他承受的東西壓上生命爆發出來。第二,強烈的作家容易一門深入,其他的都會有所淡忘。你喜歡強烈的作品,所以你懷疑這些作家。可以去欣賞一些思想和文學都大成的作家,會有更多幫助。我打個比方,如果我是一個只執著於情感,文筆和某一方面道德的人,你又何必和我講博愛,我一點都不care。就像你會去重視思想和道德的人身上找理想道德,不會去和明星身上找道德一樣。不是人品問題,是自身注重和經歷的問題。自我感覺越強的人,會更忽略自身的瑕疵。如果再加上能力還強。就可能因為一些瑕疵變型或崩塌。


我想這並不是成反比,而是兩者之間無關。文采與才氣和人品無關。


詩是心照出來的樣子,詩只需要對自己的心負責,只需要面對自己的心。而一個人的行為,需要面對的太多了。世事種種,人心人言,等等等等。況且也沒有絕對的善與惡。

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高情千古閑居賦,爭信安仁拜路塵。


以顧城為例吧

我覺得顧城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寫出的詩有著孩子的天真與熾烈的感情。但正因為孩子的真實,也讓感情與慾望毫不剋制的暴露出來,在他眼中或許只有愛或不愛:愛就愛個熾烈,飛蛾撲火,但當愛情消逝之後,一切就變得不再有價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