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先學宏觀再學微觀嗎?


如果目的是用來搞學術,聯繫非常大。

不學微觀經濟學,幾乎看不懂現代的宏觀研究論文。

如果就是想看懂財經新聞,分析報告等,微觀經濟學幾乎看不到用處。

但為什麼現代宏觀經濟學總是說必須要建立在微觀基礎上?

舉個例子,常見現代宏觀理論,不管是新凱恩斯,還是新古典,都要求居民部門要在一定的收入約束情況下從長期來最大化自己的效用。

那麼在經濟危機中,這個微觀基礎就可能變為居民部門要在收入約束下最小化自己的負債,甚至最小化消費,最大化儲蓄。

如果不建立微觀基礎,宏觀模型如果全部默認為有多少錢用多少錢,能多借錢就多借錢,這個分析框架基本失效。

在投行和券商的經濟學家,基本都是名校經濟學畢業的博士,都是受過這套理論教育的。他們平時言論和分析報告都沒出現這些學術玩意兒,那是因為學術概念不利於傳播觀點和影響市場預期。

但微觀基礎的分析框架幾乎都在他們的言論和分析中隱約看到,只是學術概念都被換成了容易理解的名詞,外行是幾乎看不到微觀經濟學所起的作用。


不瞞你說,我本科的時候也以為關係不大。碩士的時候還偏科宏觀以為能做宏觀經濟研究。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博士階段微觀差點掛科,宏觀也被拖累得學成末流。

現在我連理論宏觀方面的seminar都聽不懂,推導都是以家庭為單位,弄幾個價值函數求效用最大化,各種prior貝葉斯。感覺只能退學。

年輕的時候心態還是要紮實,兩手都要抓,黑貓白貓都是好貓。


聯繫挺大的。主要是兩個方面:

1.有很多研究用微觀方法處理宏觀或者金融問題,比如Abreu and Brunnermeier (2003)。

2.前沿的宏觀理論模型建立在微觀基礎之上,比如HANK模型和其他Heterogeneous Agents模型。

不過本科階段這兩點都不明顯,本科或者自學先學宏觀再學微觀不會造成太大問題,但是畢竟有害無利,不推薦。


不大,說自己有微觀基礎的宏觀基本都是給自己貼金


凱恩斯時代不大,後人拼了老命重塑古典主義榮光,最後終於把宏觀問題轉化成了各種跨期最優化問題和博弈問題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