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当然有用!

举个例子:你需要获取育儿的知识,网上信息繁杂。有的支持母乳喂养,有的支持小米汤喂养,你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如果有个三甲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来讲解专业的育儿知识,一年的课程只要199元,你肯定会购买。

再举个例子:孩子要中考了,你要获取学校相关政策,可你却毫无头绪。这时,一个专业的升学老师提供在线问答的方式,解决了你的问题,梳理了要点,你家孩子成功考入理想的学校。你的成本,只是在线问答的咨询费用50元。你觉得值得吗?

根据艾媒咨询所发布的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内容付费用户规模预计将达1.88亿人,经济规模将达300-500亿元。

知识付费的多样性,比如淘淘课,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壁垒,真正实现了知识消费升级。


根据自己所需,按需选择。有没有用,用过后才知道。


有没有用看需求,更看内容的质量吧。我就买过「得到」和「樊登读书会」的产品。在「得到」产品中,「雪峰音乐会」带我欣赏了很多美妙的古典音乐,真想把这个课程刻成光碟保存,「熊毅书院」带我看圣人先贤的另一面,其中购买过最有价值的就还数武志红的课程,为我解答了个人成长和亲密关系中的不少疑问。回想起来这些对我有帮助的课程有几个共同点,一是作者都是各个领域内的高手,专业功底扎实,并且参与过媒体工作掌握一点传播技能;二是听得出备课花了很多心思,内容优质。

这样的内容不可能没用。因为听这些东西就像跟比你认识水平高的人聊天,只要他不用大概念忽悠你、说套话、空话或是表达不清,只要他足够诚恳的愿意帮助你或与你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你必然会有所得。

其实对于有没有用这样的事,个人期望值也很关键。比如,我把付费内容内容当汤,只要汤能够强身健体我就会觉得有用。像有的人把付费内容当速效药,如果药到病不除,自然就觉得没用。

另外,这东西好像还跟价钱有关系,对于我们这种普通工薪族来说,用两人进趟馆子的钱买365天的课,不会太心疼。但凡某内容的价格上了四位数,又对工作、专业没有直接的用处,任凭商家吹的再好说得再有用,我也不会掏钱买的。


第一,任何一个行业,入场有先后,后入场的为了少走弯路,交一点费用,看看前面的人尤其是做得好的人的经验教训,是很划算的。

第二,这个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但要求人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高,你不可能什么都自己研究方法。一个人每年拿出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收入,去买各行各业的牛人的经验,然后内化利用,是最高效的成长方法。我自己研究新媒体、研究写作,但是对于经济学、营销、品牌、心理学等,我都得去买别人的经验,为己所用。


有没有用取决于你自己买什么样的产品,买了怎么用。先不说是否付费的课程,回到我们学习的这件事上,大家学习真的很努力,但分数都不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努力这件事不仅包含了过程,还包含了方向。」若你的努力在一段时间还没成效的时候依然继续拚命努力,那就是另一种的不努力。不但你会疲惫不堪,而且会逐步怀疑自我,丧失信心然后放弃。你就觉得努力没用。很多人都你努力可能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而正确的是:当你努力后没有成效那就应该停下来分析你努力的方向有没有问题,比如刷N套题分数不高,那么就应该停下来看这些题目考的内容你掌握了吗?基础不掌握就刷题这条方向可行吗?

  因为很多时候去「做」很简单,只要动动笔就能「做」,但是去「寻找」正确的方法和过程就很难,我们往往会逃避困难而去选择简单,本身就是不努力的表现。

哦,对了,本回答的观点引用了菜蔬的精品付费课程。

还有,我们从小结束的教育不也是付费知识吗?


其实任何的都有用,不管是不是付费的,你都能从中获得知识。知识付费也有价值很高的,也有一些稍微普通的。如果是比较系统的知识付费,这种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