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面對的敵人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倭寇只是匪患流寇,一沒佔地設府二沒建權稱霸,和日本國內大名將軍也沒啥聯繫,沒個穩定的大後方,先不說和宋朝時期的金國比,就是和同時期動不動南下劫掠威脅京畿的蒙古諸部威脅度都不可同日而語。對明朝而言倭寇只是小患,而拔除小患的戚繼光自然名聲不顯。

宋朝時期的金國呢,破汴梁,擒二帝,滅北宋。甚至一度搜山檢海捉趙構,把宋高宗逼的只能遠遁海上,可以說離神州陸沉也就差半步了,這個時候岳飛站出來了,力挽狂瀾。兩宋時期名將如雲但大多也只能打打防守反擊被動防禦,只有岳飛能野戰正面擊破金軍主力收復失地,甚至一度擊潰了完顏兀朮的金軍主力令整個金國黃河以南號令為之不行,這份功績說是再造國家也不為過。


戚繼光的名氣不如岳飛有很多原因,第一,兩人所處的時代不同,岳飛所處的是什麼環境,外族大舉入侵,半壁江山淪陷,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被俘,如果再不作為的話又是一個五胡亂華,甚至崖山之禍會提前二百年上演,這個時候岳飛登上歷史舞台是扮演擎天一柱的角色,如果沒有朱仙鎮等大戰,南宋能不能存活都成問題。嘉靖朝的戚少保的確是百戰百勝之將,但當時的大明領土上保持完整,幾十萬大軍整戈待旦,東南在朝廷眼中只是癬疥之疾,說句不好聽的,如果朝廷真的在乎東南的倭寇,下幾道聖旨就能蕩平沿海倭寇,但是朝堂之上要牽扯的利益關係太複雜,想絞卻又不能絞,到最後戚家軍在沒有大規模兵團加入的情況下滅了倭寇,大部分還是朝廷各派妥協的結果。

第二,都知道戚繼光打倭寇,但是有幾個知道戚家軍鎮守薊縣數十載的事件。而大家口口相傳的岳飛大都是出自說書人口中的說岳等經典橋段,膾炙人口,宣傳效果奇佳,事情不光要做,更需要宣傳,戚家軍沒有那麼多宣傳自然知名度沒有岳家軍大。

最後一點,戚繼光是成功平定了倭寇,而岳飛卻死在了風波亭。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悲劇永遠比大團圓結局更能打動人心。壯志未酬,終究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局部戰爭跟全面戰爭沒可比性。

在說兩句。

倭寇主要是威脅東南經濟賦稅的收入。數量幾千人。武功的確高。都是精銳,體量太輕。由於政治需要,才需要樹立一個抗日名將,激勵人心!

岳飛是拯救國家的!!全國戰役!整個國家的資源都為了他的戰爭而轉動!你說有可比性嗎!


我感覺這原因有很多我感覺的原因一點點的說:

1.民間流傳的演義里岳飛的故事要比戚繼光多,這個不能否認,名氣這東西很大程度上都是靠流傳出來的,岳飛改編的電影/故事要比戚繼光多得多,大家都知道岳家軍很多人卻不知道戚家軍;

2.不可否認,岳飛典故確實也比戚繼光多,岳母刺字、十二金牌召岳飛等等;

3.以莫須有的罪名屈死風波亭,壯志未酬,未免讓人多生感慨;

當然這不是貶低戚繼光,戚繼光不僅抗倭寇,更是拱衛京師16年,讓蒙古不敢來犯,他們都是民族英雄,談不上誰的名氣大誰的名氣小,都是為了民族做出巨大貢獻的人。


岳飛有岳飛傳,戚繼光沒有吧


名氣和是否抗擊外族侵略者沒關係唄,如果有相同點而結果不同,請找他們的不同點。這是通用辦法,題主善用。


不不不,所謂「倭寇」,主要是中國人,其中是有一些日本人,基本都是馬仔。

這有一篇文章,把倭寇問題說的很透徹了。

為何1555年,幾十個倭寇在明朝的江南能殺傷4000人??

www.zhihu.com圖標

抗擊倭寇,其實準確說是「剿匪」,而且剿的主要是本國老百姓。放在岳飛身上,也就和剿滅楊幺相提並論。


根本原因在於我們輕視小日本,覺得與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沒法比,所以,連帶戚繼光也受累了,而戚繼光在面對蒙古時一樣是吊打,但因為統軍太少而導致影響不夠大,只能說戚繼光點有點背吧。


1.戚繼光的敵人沒有岳飛強悍

2.岳飛的結局比較悲慘,更容易被大家記住。


同是抗倭名將,其他那些抗倭名將名氣也不如戚繼光。再說岳飛同時期的抗金名將韓世忠,劉琦名氣也不如岳飛


大眾有英雄情節,英年早逝的,往往更傳奇,而且岳飛是被冤死,或者說是政治犧牲品,更能叫人同情,難道要岳飛安靜的當著將軍安享晚年,還和戚繼光一樣被老婆追著到處跑,岳飛被後世搬上神位了,而戚繼光更接近人


如果不是因為戚繼光打的是倭寇,可能名氣更低。。。


主要是死的方式易於名流存,比如李小龍,張國榮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