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隨著這幾年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快遞物流企業的陸續上市,使得「物流管理專業」變得異常火爆,很多參加完高考的學生在選擇志願時,願意把物流相關的專業作為其中的一個志願。

另外,國家和學校在物流專業的投入上也較5年前有所增加,職業認證方面,現在推出了「1+X」,鼓勵在校生在畢業時,除了拿到畢業證(指的是1),更要多考幾個職業技能認證。

比如,我瞭解的,倉儲管理方向,就有一個「倉儲管理員」認證(書中的內容,主要是教大家如何做倉儲管理的,並非只是朝著倉庫管理員這個崗位去培養人的,這點不要誤會)。

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看,目前物流行業的用工量依然保持增長的趨勢,給物流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物流管理專業的前景如何,取決於「物流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因為之前恰好寫過一篇關於這個主題的文章,為避免內容重複,就不再贅述,感興趣的可以打開下方鏈接查看。

馮銀川:分析丨順豐、阿里都在佈局的物流行業,前景究竟怎麼樣??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以上回答,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圖源網路,侵權刪除!

我是一個物流人,專註於物流和職場,有專業、有溫度、有能量。

關注 @馮銀川 ,關注我的專欄「物流者說」,120多篇原創文章,希望在成長的路上,能助你一臂之力!

物流者說?zhuanlan.zhihu.com?zhuanlan.zhihu.com?zhuanlan.zhihu.com?zhuanlan.zhihu.com?zhuanlan.zhihu.com?zhuanlan.zhihu.com?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如果覺得這個回答不錯,手機左下角的「贊同」,還有中間的「感謝」都可幫我戳一下,也歡迎收藏起來哦!


物流管理專業是一門關於成本和效益的學問。

不管信息系統如何發達,物的流動是無法被取代的。

所以不管什麼時候,物流的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

至於說物流管理這個專業怎麼樣,前景怎麼樣,可以去看看我的專欄,我有幾篇文章是專門論述這個問題的。


物流管理專業是一個處在「十字路口」的專業:這一專業所學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不多,而對於科研來說又過於淺近或空泛了。

如果你還沒有選擇專業,我的建議是不要選「物流管理」這種行業、學科發展都尚不成熟、但學科面又比較窄的專業。想做科研可以選擇一些基礎學科,如數學、機械;想直接工作可以選應用性強、行業認可度高的學科,如計算機、通信、交通運輸(調度為上,規劃為下);想考公務員的,選經濟、財務管理或會計、法律、各種語言專業等等,管理科學專業畢業出來就是當基層民警、稅務員或者城管。

如果你已經踏上了物流管理專業的「不歸路」,我的建議是:想清楚自己未來要不要繼續做物流,還是隻是將這個專業當做一個跳板。繼續做物流的同志們,請務必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爭取任何可以參加競賽、科研、實習……一切一切可以提升自己的機會,本科唸完,出國或者保研,回來工作。

但希望大家時刻牢記,目前中國優秀的物流管理人才,不是由大學培養出來的,而是由企業培養出來的。

而將其作為跳板的同志們,在正常完成所有的學業任務之外,請儘力多學些你想要跳過去的領域的知識,去知乎看看你想去的那個領域的問答(這篇回答對你沒啥幫助了,可以關掉了),多實踐,多積累些經驗和人脈,深造,或者工作。

上述論斷可能在5年後失效。


下面具體來講講個人對物流管理專業的認識,沒有下定決心的同學可以稍微瞭解一下,然後再自己做決定。

1. 物流管理學什麼——本科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

首先祭出答主母校物流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圖:

作為經管專業大類的物流管理專業體系圖

大家也注意到了,這是經管類的課程體系。也就是說,物流管理專業是屬於經管大類的一個專業,最終頒發給物流管理畢業生的,是管理學學士學位(物流工程專業頒發的是工學學士學位,二者具體的區別在後面單獨說)。

以上面的培養方案,畫出來的經管類課程學分分佈比例如下圖(不論是物流管理還是財管,只要是經管類專業,除了專業課都一樣)。其中,專業類課程(選修和必修)佔比46%。

註:一般學分與學時(就是上課時間)是呈正比例關係的。16小時(一週一節2小時大課,上8周)為1學分,32小時(一週一節大課,上16周;或一週兩節大課,上8周)為2學分,以此類推。

那麼,物流管理的專業學啥呢?請看:

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程

專業必修課:財務管理基礎、物流管理專業研究方法論與創新教育(簡稱「方法論」)、物流系統分析與設計、物流信息系統;

綜合專題研究課:物流管理問題建模與應用研究、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專題研究;實習實踐訓練課:物流軟體、企業物流管理綜合實驗、物流系統模擬、物流方案設計、畢業設計(論文)、專業實習;專業選修課:現代流通學、市場營銷、電子商務概論、國際貿易、商品學概論、戰略管理、運輸管理、國際物流、企業物資管理、倉儲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綠色物流、物流信息資源開發與應用。

想要從物流管理專業畢業,和其他專業一樣,我們需要完成除專業選修課之外所有課程的學習,同時修夠一定學分量的專業選修課。

上面這些是培養方案中給出的分類,其中還有一些課程並不是物流專業所特有的,都用斜體字表明。

專業課程分佈比例如下圖所示:

專業類課程(共74學分,佔比46%)學分比例

要說具體哪門課學點啥,大家可以自己在百度裡面搜索課程名對應的課本,看看這個課本的目錄,就大概瞭解了。有些課程在中國大學MOOC上面還有完整的網課,也可以作為參考。

這裡單獨給說一下物流學,畢竟是主幹課。

這是我們用的課本:

答主用的物流學課本

然後是中國大學慕課上面《物流學》這門課的課程大綱節選:

物流學_北京交通大學_中國大學MOOC(慕課)?

www.icourse163.org圖標

04

物流基本功能要素(1)掌握物流功能要素的構成,掌握包裝、運輸、儲存、裝搬、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管理的要點及其在物流系統中的地位與作用。這一部分先介紹運輸,其他功能要素在下一部分繼續闡述。課時

4.1 基本運輸方式

4.2 其他運輸分類4.3 運輸管理與案例05物流基本功能要素(2)這一講繼續介紹除了運輸之外的其他物流功能要素。課時5.1 儲存5.2 包裝5.3 裝卸搬運

5.4 物流信息

5.5 流通加工5.6 配送

物流的基本要素是我們學的時間最長的一部分,也是考試的重點。

06

企業物流掌握企業物流的概念及特點,掌握企業物流管理的內容,理解企業物流戰略的制定方法課時6.1 企業物流基礎理論6.2 企業物流管理戰略07

物流企業與第三方物流

掌握物流企業與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瞭解物流企業的分類,理解第三方物流的產生背景。課時7.1 物流外包7.2 第三方物流7.3 物流企業08物流研究方法瞭解、掌握物流的研究方法。課時

8.1 物流學的基本研究方法

8.2 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8.3 物流研究案例-循環物流

Tips:「物流管理」與「物流工程」的專業區分(針對本科學習)

參考教育部《關於物流管理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試行)》和《關於物流工程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試行)》

關於轉發《關於物流管理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試行)》和《關於物流工程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www.moe.gov.cn

物流管理專業與物流工程專業比較圖

然後,還有一些院校會出現謎之「物流管理與工程」專業。

這時候直接看專業開設學院吧,也可以打電話問問學校或學院招辦老師。畢竟到了這樣一個學科層級,學校是有自己設置專業的自由的(雖說還需要教育部審核),總會比自己在網上搜來搜去靠譜。

2. 物流管理誰來教、怎麼教——本科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和授課

教育部2008年才發布了《關於物流管理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試行)》,所以來教物流管理專業的老師大多不是專門學物流出身的,而多是從其他學科領域轉過來的。

比方說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比較完備的北京交通大學,在自己官網上公開的物流管理專業師資力量(共30位老師)當中:公開自身學科背景的老師共有13位,其中僅有3位(23.07%)有物流相關專業學習背景(物流管理工程、物資管理或者供應鏈管理);6位(46.15%)有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習背景;4位有數學專業學科背景;其他少量出現的還有經濟學、交通運輸、機械製造、機車車輛等背景。

簡單表示了一下公開自身學科背景的老師的分佈比例。當然這個圖並不準確,因為有些老師是擁有多學科背景的。有些老師是本科學物流、機械或者數學,研究生學管科。

上海海事大學經管學院管理科學系裡(很遺憾,他們有「物流」兩個字的院系叫「物流經濟系」,和物流管理專業不屬於同一個一級學科)的老師,也以管科背景的居多,有少量計算機科學、信息系統、交通運輸專業背景的。

印象裏有個相關問題的一位答主提到過鄭州工商學院,這所學校同樣沒有單設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團隊。我看了一下商學院管理系專業的情況,一共11位老師,大多都是工商管理、企業管理或者市場營銷專業背景,有個別老師有農林經濟管理、旅遊管理、邏輯學的學科背景。

具體到授課,大學裡,老師們都有自己的套路了。不同的老師不同的風格,需要大家自己慢慢體會。

單說一下課程考覈方式:最常見的就是課程報告及展示,還有就是開卷、半開卷、閉卷考試了。一些定量分析內容較多的科目,還有一些重要的主幹學科,會進行閉卷考試(運籌學、物流學、採購管理、供應鏈管理),需要好好準備。半開卷考試一般會允許同學們帶一張A4紙進考場,可能需要多看幾遍那張印得密密麻麻的紙,知道去哪裡找。開卷就相對輕鬆,多看幾遍書吧。

有些特殊的課程也會有上機考試的形式。

課程報告及展示不一定全部都是讓大家進行實地調研的。有些老師會直接拿一篇英文論文,讓你研讀一下再彙報;有些就是上課做實驗(「啤酒遊戲」,供應鏈經典實驗,好好記住),回去整理整理數據寫實驗報告。

掌握老師的喜好和課堂上的引導很重要。我們的老師喜歡模型和定量分析,組裡有個大佬是理學院轉過來的,就用Matlab做了聚類分析和遺傳演算法求解,分就很高。

3. 學完物理管理專業出來幹啥、能掙錢不——物流管理專業的就業前景

(1)公務員

參考了2020年的國家公務員的招生簡章,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的同學往往要和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甚至是經濟學、法學、運輸工程等等專業的同學一同競爭,很多崗位還需要黨員身份、基層工作經歷等等。崗位的話,本人篩選了一些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 中央黨羣機關:中國外文局-計劃財務部-調研監管處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1人);全國總工會-中國海員建設工會-建築工作部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1人)……
  • 中央國家行政機關(本級):水利部-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工程驗收處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1人);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產業融合處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1人);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房地產管理司-項目監管處一級主任科員及以下(3人)……
  • 中央國家行政機關省級以下直屬機構:北京鐵路公安局-北京鐵路公安處車站派出所民警(1人);上海鐵路公安局-上海鐵路公安處線路警務區民警(8人);福建海事局-廈門海事局一級行政執法員(1人);國家稅務總局徐州市鼓樓區稅務局-一級行政執法員(3人)……

(2)企業

兩個方向:物流企業和部分企業主管物流的部門。

大部分崗位集中在北上廣深,沿海比內陸多,其他城市招物流管理崗大多時基層崗位。

先來看一下京東2020年應屆校招的供應鏈與工程崗位:

京東2020年4月29日的校招物流類崗位頁面截圖

Emmm……確實只有這一頁,5個崗位;

然後再請看大型國企——中國遠洋(COSCO)2020年校招「貿易/物流/採購」方向的崗位:

COSCO 2020年4月29日校招「貿易/物流/採購」方向崗位截圖

印象裏之前還有其他的一些物流規劃崗位的,現在估計是招滿了,木有了。

再來看一下知名物流外企DHL的校招信息:

DHL微招聘2020年4月29日的校園招聘信息

截圖沒有截全,但當時招聘崗位的職位種類都在。因為已經錯過了招聘黃金期,所以這裡的崗位都是大專或專科學歷就能勝任的崗位了。

一點補充:之前我自己在亂翻的時候,有看到UPS、DHL以及COSCO的管培生項目,都要求碩士及以上學歷。

工業企業的話,一般採購類的崗位都是留給專業人才的。想要做物流,可能需要去聯想、小米這些科技企業了。

真難受,我去查資料的時候,小米應屆生已經進入補招環節,數據已經不全了,找出來兩個符合物流管理專業方向的崗位,大家就隨便看看吧。

小米2020年校招職位——物流管培生

小米2020年校招職位——供應鏈管理

(哦哦哦?PS優秀優先?小米你是在暗示什麼嗎?)

說真的,與物流相關的崗位確實挺多,但這些崗位不一定都要求是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這似乎說明,物流管理真的需要在實踐中學習。

另外要做一點補充:所有經管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和畢業院校的關係很大。有沒有211、985、雙一流之類的名號,學校和其他企事業單位的合作關係等等各種因素都會影響到大家的就業。這裡只是泛泛地結合我瞭解到的一些信息談一談。


統計局在五月份發布了2019年的一些工資數據,我這邊簡單介紹一下,大家也可以做些更加深入的瞭解。

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分行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按2019年平均工資降序排序)

2019年城鎮私營單位分行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按2019年平均工資降序排序)

物流企業大部分屬於「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到其他生產製造類企業去做企業物流)。可以看到,不論是非私營單位還是私營單位,該行業的平均工資均略高於總體平均水平,但畢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和電信、計算機、醫藥行業相比,該行業還是略顯弱勢了。[1][2]

2019年規模以上企業分行業分崗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情況(按「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平均工資降序排列)

規模以上企業(一般認為是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分行業、分崗位的工資來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各崗位的工資水平也都高於平均水平。基層崗位的工資待遇相對較好:如上表所示,「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主要指快遞小哥、客服、銷售等等)以及「生產製造及有關人員」(各種運輸車輛、專業設備的操作「老司機」)的平均工資都排在第3位;「專業技術人員」(物流網路規劃師,在物流企業工作的程序員?)的平均工資排在第4位;「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總監、經理……)和「辦事人員有關人員」(主要負責企業行政工作還有會計、財務一類)的排序略低,均排在第6位。[3]

4. 一些關於物流管理學科的碎碎念

一個成熟的學科一定會有自己的基礎性理論,且各個相關理論形成了一個相互關聯的系統。

比方說,我們知道經典力學的基礎性理論是牛頓三大定律,學通信的同學總要學會傅裏葉變換,學經濟的同學繞不開亞當·斯密、李嘉圖和凱恩斯,即使是學文學,也總有公認的各國文學的代際劃分和那幾本必讀書。

然而,什麼是物流管理的基礎理論?

存儲論中的EOQ模型?牛鞭效應理論?還是由庫存問題啟發而來的系統動力學?被我們老師吐槽了無數遍的層次分析法?亦或是徐壽波院士的大物流論?

這些理論,似乎都挺重要,挺有效,但是不學似乎也沒什麼大礙。

也許這裡會有人說,這恰恰體現了物流管理這門學科的跨學科性質啊!有什麼不好嗎?

不過,請問你清楚這是哪個學科和哪個學科的交叉嗎?沒有掌握這兩個、甚至幾個學科的基礎性理論,你怎麼樣實現自己所謂的跨學科呢?

個人認為,真正的交叉學科是由那些充分掌握了多門學科基礎性理論的人們來研究的。在本科階段,他們定要學會多門學科的基礎理論,才能真正稱得上是跨學科人才。只是像如今物流管理本科教學這樣,蜻蜓點水地將各種看起來很厲害的模型和理論瀏覽一遍,使用聚類分析卻完全不管所分析的數據是否合適、連背後的原理都不清楚,我認為,這算不上真正的交叉學科的教育。

本人觀察到,在物流領域作出的科研成果主要集中在路徑規劃(VRP問題)、選址的問題上,而這些問題,最開始是為交通運輸專業的研究者所提出、計算機專業的研究者設計演算法以求解的。

所以現在順豐、京東的物流規劃師還多是計算機、數學專業的畢業生呀~

個人並不看衰物流學科的未來發展。相反,我覺得各種新興學科的發展是件可喜的事。畢竟,這些學科距離實際應用更近了。

但是,也正是因為它們過於貼近實際,且過於稚嫩,我才認為沒有必要在這些學科的本科學習上消耗精力和時間。想要真正做物流,積極實習,或者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一門學科繼續探索它在物流方面的應用,比在這個專業裏兜兜轉轉要好得多。

鄙人以為,如今的物流,在科研層面只是個研究方向、甚至只是個應用領域;在行業層面,是貨代或承運人企業與科技企業的混血兒,或者只是運輸企業的別稱而已。

而加上了管理二字的學科,便意味著人的因素更重要了,而大學教育在這方面的欠缺太多了。

在這個社會化大分工的時代,入錯行的代價挺大的,還望諸君慎重考慮。

以上。

參考

  1. ^國家統計局·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90501元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5/t20200515_1745764.html
  2. ^國家統計局·2019年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53604元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5/t20200515_1745763.html
  3. ^國家統計局·2019年規模以上企業分崗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情況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5/t20200515_1745762.html


謝邀。

本人大四,物流管理在讀。

對於物流管理專業的大學生來說,找本專業工作的人挺少的,基本轉行。

物流行業基本有這幾種工作:

1.企業內部物流部門(PG PS部門…)

2.第三方物流(SF/JD/DHL/UPS/Fedex)

3.供應鏈方案解決商(這個屬於第四方,我還不算了解…)

物流的就業環境就是工作人羣學歷低或者沒學歷,大學生進去了,最起碼前兩年還是廉價勞動力,需要一步步積累經驗,而且起薪還非常一般,上限也不太高。

唯一的好處是,就業很容易。


工作多但合適的不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