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校不是名校,但有很多寒門學子。

零下好幾十度的那種寒門……

上了大學後,很多人命運改變了。

(學校是原來化工部直屬的部屬高校)

①大學同學A

◆大一報名時,沒有錢交報名費

走得綠色通道入學

◆學校無息貸款交學費

◆勤工儉學掙生活費

現在:

在吉林市、嘉興市各買有1處商品樓

在一家外企做銷售總監

②大學同學B、C,同樣是無息貸款上得大學

有個人,因為省路費,大一寒假沒有回家,大年三十,躲在宿舍里哭……

後來考上了國防科技大學、北京大學的研究生,後來繼續讀博士,現在兩個人都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自己有國家項目,經常周遊列國

一個人是國家優青

③我們班,有70%都是農村寒門出來的

現在都在城市裡有車有房,30多歲的年紀,大部分都是公司中層骨幹

比之父輩上了一個台階。

不少人在北京、上海、深圳買房安家了

這個時代,只要聰明勤奮,走正路,過得好是大幾率的事情。

那考上名校的寒門,更容易過得好,過得更好。


還是跳不出原來的階層。


變成了寒門名校畢業生


從貧民變成寒門了。

寒門畢竟是有個門的。

或者說從貧下中農升級為富農


再差也不會比以前更差了。

90後,出生在山東某革命老區。群山環繞人口眾多。出生前母親為了躲避計劃生育跑到東北(父親的父母在東北),但是臨出生前一個月被趕回山東,我的出生大概率是這個家庭不幸的開始。出生後我和我姐因為各種原因計劃生育罰款3000左右,那個年代的窮人可以說是巨款,家裡本來還算可以的一下子衰落下去。從小從來沒有見過存摺這東西,家裡拿不出超過兩百的錢,有時候連50塊都沒有。幼年可以說在父母的爭吵中長大,形成了不敢產生衝突的性格。小時一直幫做農活,和姐姐分配了家務,小學時就會做飯了。家貧,15歲前一直吃地瓜面的煎餅長大,鹹菜加煎餅經常成為主食。不過好在從小喜歡看書,找各種各樣的書看,也算眼界可以。

未讀過學前班,直接一年級。記得小學3年級前常因為營養不良上課頭昏睜不開眼睛,好在從小堅定了要走出大山,知道學習是給自己學的。五年級換學校陌生的環境和人不適應,期末考到了班級倒數第八名。五年級下學期從新分班,慢慢適應,期末考到了全級3/240,一直保持到小學畢業。初中一年級才開始學英語ABC,一個教小學數學的老師來教英語後面又各種換剛畢業的老師,加上新環境不適應,英語徹底成了劣勢。初一第一次考試也是很爛,期中考試結束後分班,期末就是新班級的第一,全級5/600。其他科目尚可,雖有曲折,但基本保持了班級第一名的成績。初中時比較奢侈的就是兩個饅頭加一張辣片吃,偶爾會把一包一個餅的速食麵掰成兩半,分兩頓泡地瓜面的煎餅吃。住宿是大通鋪,冬天外邊多冷裡面就多冷,帶的菜能結成冰棒。生活費一個周不超過15元。初二前要不是因為代表學校去市區參加過一次生物奧賽就一直沒有出過自己的縣。高一為了獎學金和避免壓力過大成績再波動沒有去縣裡的一中,讀了排名第二的一所高中。還是有些不適應高一上學期期末沒有拿到第一。

高一下學期,真正的不幸開始了,3月父親(自己是村醫,但每月只有300不到的工資)突發心臟病猝死,母親從外打工歸來(母親從小學時就一直常在外打工,父親去世前3年沒有回家過年),母親精神一直不振,兩個月後也選擇的離開這個世界。姐姐比我大兩歲,在讀大專。母親去世後我們搬到並不經常來往的親叔叔家。高一暑假幹了一個暑假的農活之後徹底崩潰(以前也是常干,但是在他家有很強的不公平感,而且他算計把我手裡的錢全部騙走),吵架後離開,奧運開幕當晚談判徹底分開,搬回自己家。此後本族人再無人敢與我姐弟來往(我媽的死我爸的父母有很大關係,以前就不認為我是他孫子,此時更不必說)(父親去世他父母從東北回來第一件事是去自己二兒子家喝了一瓶啤酒,我母親去世直接沒敢回來)。此時手裡只有1.2萬。我讀高一,我姐讀大一。此後吃飯靠一老鄰居接濟,保持班級第一直到高考。高中三年每月生活費在120元左右,包括車費學慣用品洗漱用品的花銷,現在還記得高三時一天的生活費是4.3元,臨近高考最後一個月時才第一次買了一箱牛奶。雖然高考超班裡第二名30多分,但也僅僅剛過二本線,縣裡教育一般,每年應屆文科不會超過20個本科(全縣100萬人口)。

讀本科後在肯德基兼職兩年半,就從來沒有過周末和假期。人生其實也挺茫然不知方向。本科學管理,沒啥用,畢業後用兩個月過法考,做律師,但發現很難,只能選擇考研究生,好在考上了復旦的研究生,讀研期間花費近10萬,姐姐接濟3萬,自己解決7萬。研三找工作因本科和英語不好,也是各種曲折(包括被某老闆坑騙),好在臨畢業找到一個以我的情況最好的工作,年薪接近20萬,現在雖然生活仍然不易,但也算看到了方向。隱忍了近十年,終於巧合下加進了家族群,狠狠的扇了那些看不起我姐弟倆人的臉。


我不是寒門,謝謝


不能算寒門,但實話實說,如果你準備走讀書這條路,名校確實有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