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邓富珍/彰化报导

每个人对出生、成长及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地方最为熟悉,如何让朝夕相处的环境空间,变得更美丽更适合居住是许多青年设计家的最爱。建国科技大学空间设计系26日举行毕业成果展,主题为「庒头戏院」,每件作品都充满乡情,连三位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都非常感动加入创作行列。


建国科技大学空间设计系第14届毕业班学生今年的毕业专题主题「庒头戏院」,今年共有十二组作品,都是以每天生活在一起的空间为设计的主题,有老建筑新生,有未来建筑外观设计,这些创造未来生活艺术的青年学子,他们不但充满想像力,对如何生活得更舒适有更深度的想像。


其中潘冠廷、刘倪均、许闵宣、蔡怡萱等人提出「时光鹿港」的老街改造计划,追溯至清朝时期,鹿港早期商船络绎,而借以「昔日鹿港千帆,今朝为引领旅人穿越历史渡船寓意」表达时代变迁,造成现代城市所面临老屋闲置问题。借由历史背景,重新检视鹿港老街因为时代变迁,造成空屋现象,并由老屋扮演触媒角色,带动街区群聚效应,形成「老街永续经营链」。


图/记者邓富珍摄


彰化在地学子陈泓硕、陈柏霖、黄于千,以彰化火车站「台铁宿舍青创改造计划」为毕业设计主题「砌洽砌洽」,作品以虚拟实境方式,让大家更清楚经过改造后的台铁宿舍如何摇身一变成为青创的基地。


建国科大「庒头戏院」毕业成果展作品「「砌洽砌洽」。


家住溪湖的杨正雄对溪湖果菜市场特别有感情,他与同学李蕙欣、谢昀晅等人要改造溪湖果菜市场为现代化的「绿菓生机-智能果菜市场」,将老旧传统市场带向未来循环经济化,并思考人类与地球自然之间的共同生存之平衡性,让生命周期不断延续、循环、再利用。


来自马来西亚的张凯婷说,她到彰化就学,彼此问候人家吃饱了没,有一层关心人的意义,让人听了感觉很温暖,因此她与同学陈泓桦、蔡明权等三人则采取建商流行的三代宅概念创作「呷吧没!」,要让年轻人与阿公阿妈共青银共居,让青年人与老人一起生活,互相关怀照顾,分享生活经验。


来自马来西亚的邓雯忆对于台湾到处都有庙宇感触特别深,她认为台湾的庙宇文化很有特色,但是烧香、烧金纸造成的空气污染也是一个问题,如果能够推广庙宇绿建筑将可以逐渐改善,因此她与同学赖旻暄、蔡鸿彬等人设计「菩提树下」,获得极大共鸣。


邱悦心、陈威廷、曹渝婷三人则以台中市最繁华的地区为空间规划重点创作「伴华水柳-中区旧城再造」;台中高铁特区已形成中区的国际会展重地,杨濬升、阮毓惠三位同学的作品就以「展星芝幕-台中国际展览馆」为主题,设计一个具有象征性,达到自然采光、通风及绿化条件的国际会展中心。


张又升、杨雅婷、蔡宜妙则以返璞归真,有龄有角为题改造雾峰「四德多功能活动中心」老建筑。陈泉泰、陈明忠、江旻谚等三人则要返璞归庒,创作了「犁头店归庒传情」,以台中南区以犁头店生活馆为出发点,从事老街新生规划。彭丞翰、吕哲诚、张宜庭、李泑蓁等四位同学未来绿建筑很有感觉设计「未来.共森-高级住宅大楼」。


建国科大「庒头戏院」毕业成果展作品「反璞归真,有龄有角」。图/记者邓富珍摄


建国科大「庒头戏院」毕业成果展作品。图/记者邓富珍摄


建国科大「庒头戏院」毕业成果展作品。图/记者邓富珍摄


建国科大「庒头戏院」毕业成果展作品。图/记者邓富珍摄


建国科大「庒头戏院」毕业成果展作品。图/记者邓富珍摄


建国科大「庒头戏院」毕业成果展作品。图/记者邓富珍摄


建国科大「庒头戏院」毕业成果展作品。图/记者邓富珍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