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這張圖,開始冥想,你見過的數列大題都是什麼樣的

數列,無論是已知或者所求,無非這三種東西

遞推公式a_na_{n-1} 之間的關係)

通項公式a_n n 之間的關係)

前n項和S_n ,有時是 S_na_n 的關係)

能遇到的題型,無非是實心箭頭指向的三種

A.已知遞推公式,求通項公式

B.已知通項公式,求前n項和

C.已知前n項和,求通項公式

所以遇到數列大題,就先問自己,A or B or C

弄清了是哪類題型,我們再來說具體的方法


A.已知遞推公式,求通項公式

1.找規律

最最耍賴的一個方法了,只適用於小題

就因為這個,如果填空16題出數列,我會很開心

(大題如果想用也可以,數學歸納法瞭解一下)

2.累加法

適用於,型如 a_{n+1}-a_n=f(n) 的題型

還是很好理解的,這就是等差數列的定義 a_{n+1}-a_n=d 的升級版嘛

3.累乘法

適用於,型如 frac{a_{n+1}}{a_n}=f(n) 的題型

等比數列的定義 frac{a_{n+1}}{a_n}=q 的升級版咯

4.構造法

這個方法就厲害了,因為它包含:

4.1待定係數法

a_{n+1}=pa_n+q

構造成: a_{n+1}+lambda=p(a_n+lambda)

a_{n+1}=pa_n+An+B

構造成: a_{n+1}+lambda(n+1)+mu=p(a_n+lambda n+mu)

a_{n+1}=pa_n+An^2+Bn+C

構造成: a_{n+1}+lambda(n+1)^2+mu(n+1)+
u=p(a_n+lambda n^2+mu n+
u)

a_{n+1}=pa_n+q^n

構造成: frac{a_{n+1}}{q^{n+1}}+lambda=frac{p}{q}(frac{a_{n}}{q^{n}}+lambda)

4.2同除法:

a_{n+1}a_{n}=a_{n+1}-a_{n}

構造成: frac{1}{a_n}-frac{1}{a_{n+1}}=1

4.3取倒法:

a_{n+1}=frac{a_n}{2a_n+1}

構造成: frac{1}{a_{n+1}}-frac{1}{a_n}=2


以上這麼多構造方法,看的頭大

別急,下面說一個好消息

就是為了降低難度,所以構造的問題,題中會給出線索!

這類題通常不直接求通項,而是證一個數列是等差(比)數列

解:

f(x)=x^2+x-frac{1}{4} ,二次函數,咋解的我不說

a_{n+1}=a_n^2+a_n-frac{1}{4} ,坐標帶入函數,沒說的

現在得到的式子明顯是遞推公式,線索在於,問題中要證明數列 lg(a_n+frac{1}{2}) 是等比數列

怎麼證明數列是等比呢,定義唄,後一項 a_{n+1}=qa_n

b_n=lg(a_{n}+frac{1}{2})

於是我們需要後一項 b_{n+1}=lg(a_{n+1}+frac{1}{2}) ,遞推公式帶入有b_{n+1}=lg(a_{n+1}+frac{1}{2})=lg(a_n^2+a_n-frac{1}{4}+frac{1}{2})=lg(a_n+frac{1}{2})^2=2lg(a_n+frac{1}{2})=2b_{n}

奈斯!再求一下首項 b_1=lg2 ,公比為 2 ,等比數列得證。


B.已知通項公式,求前n項和(一般都在第二問上)

1.公式法(廢話)

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不是白背的啊

發現一個數列是等差或者等比,直接用公式就可以求和了

2.倒序求和法(不考)

全國卷我沒見過需要用這個方法的

但還是要說,是因為等差數列求和的公式就是用它推導的

3.分組求和法(太簡單)

把求和的式子寫出來,最常見的類型是:

一部分是等差,一部分是等比,那就分開求和,再加在一起唄

4.列項相消法

型如: a_n=frac{1}{n(n+1)}=frac{1}{n}-frac{1}{n+1} ;

a_n=frac{1}{(2n-1)(2n+1)}=frac{1}{2}(frac{1}{2n-1}-frac{1}{2n+1}) ;

a_n=frac{1}{(4n-3)(4n+1)}=frac{1}{4}(frac{1}{4n-3}-frac{1}{4n+1}) ;

挺簡單的,注意前面的係數奧!最後相消的時候特別爽,是不是?

5.錯位相減法

等比數列求和就是用這個方法來的

進階一下:差比數列(等差數列乘以等比數列)的形式都可以用

具體方法,參考各種參考書吧,打字太麻煩了

然後騷操作就是網上已經瘋傳了的最後解的形式!

S_n=(An+B)q^n-B

這個結論超級超級好用,吹爆!!

C.已知前n項和,求通項公式

方法唯一,分為三步:

1.當 n=1,a_1=S_1=...

2.當 ngeq2,a_n=S_n-S_{n-1}=...

3.檢驗

然而,當題型是已知 S_n a_n 的時候,用上述步驟2時,可能會推得一個遞推公式

那就變成已知遞推公式求通項公式的提醒咯,也就不需要第三步檢驗了

(所以最最前面的圖中,有一條從「前n項和」到「遞推公式」的虛線)

以上!

打了好多字好累啊,拜託點贊+評論+關注+收藏

另外,那一部分看不懂的話,留言給我,我可以填幾個例題進來!

愛你們

我還有個公眾號:極簡數學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