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解決痛風的根本問題就是降尿酸。如果尿酸長期降不下來,痛風就容易頻繁發作,甚至在身體各處出現痛風石,導致關節變形、腎臟損害。但是,降尿酸治療講究的是持之以恆。

降尿酸要平穩,別太快


很多患者在看到體檢單上尿酸值高,總想著讓尿酸快點降下來,巴不得今天喫了葯,明天就正常了。可是,痛風是個慢性病,只能做好長期治療的準備。

短期內,痛風發作的主要原因通常不是尿酸高,而是尿酸水平的劇烈波動,包括突然升高和降低。尿酸突然降低時,關節等處的原有尿酸鹽結晶會快速溶解,產生一些「微晶體」,正是這些「微晶體」刺激關節導致痛風發作。

降尿酸太低也不合適


由於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反應也不一樣。有的患者喫了風妥片,尿酸下降的很快,有輕微溶晶痛;有的則相對平穩下降,沒有任何感覺,那下降到多少才合適?

在降尿酸治療中,我們強調要把尿酸降到目標值,沒有痛風石的病友降到 360 μmol/L 以下,有痛風石的降到 300 μmol/L 以下,但也不提倡降尿酸降得太低,與目標值相近即可。

尿酸太低容易引起以下幾種疾病:

01、低尿酸可能引起老年癡呆症

世界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尿酸與大腦組織的退行性病變有關。尿酸低於正常值,就可能引起老年性癡呆和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

研究人員用五年,對英國的59204名痛風患者和238805名非痛風患者做了比較。這組人的平均年齡為65歲。研究發現,痛風患者中有309個老年癡呆症病例,約佔總數的0.5%,非痛風患者當中有1942個病例,約佔總數的0.8%。不管是否正在接受痛風治療,痛風患者得老年癡呆症的比例比另一組低24%。

為什麼會有這種結果,原因尚不明確。不過痛風是由於血液中尿酸過多,尿酸能防止氧化應激。它可能有助於神經衰老。

引用《我們為什麼生病》一書中的原話:

血尿酸水平,作為另一種抗氧化劑,也與物種的壽命密切相關。我們人類已經失去其他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有的降解尿酸的能力。因為尿酸結晶會在關節液中沉澱並引起痛風,這種降解尿酸能力的喪失,在醫學書籍中提到時總是說這是人類生物化學的一種缺陷。但是,它又可能是一種優點:它有利於我們活得較為長久的生命。

這樣高的尿酸水平,使許多人處於痛風跛行的邊沿,這是一種什麼選擇優勢?終於找到了尿酸鹽有一種重要的有益作用。尿酸鹽是有害的活性氧--羥基,超氧陰離子,單個氧原子,以及氧化血紅素中間產物高價鐵(+4,+5)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清除劑。尿酸鹽作為抗氧化劑的作用與抗壞血酸(維生素C)等效。人類的尿酸鹽水平高於猿人(prosimians)和其他低級類人猿,可能跟人類的壽命較長、癌的發病率較低有關,尿酸鹽在其中起了明顯的作用。

02、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尿酸過低容易引起骨質疏鬆

氧化壓力被證實能減少成骨細胞生成,從而減緩骨形成。所以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尿酸可能與骨密度有關。最近一研究探索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尿酸濃度和脊椎,髖部骨密度的關係。

為了排除年齡和性激素的影響,納入150名50歲以下的男性,且排除服用別嘌醇,菲諾貝特,β阻滯劑和利尿劑病史的患者。結果發現只有17例(11.3%)病人有高尿酸血癥。BMI在尿酸高的強直性脊柱炎病人中更高,但差異並不顯著(p=0.266)。血鈣濃度在尿酸較高組更高(p=0.004)。腰椎骨密度隨著尿酸增加而增加(p=0.033),但髖部和股骨頸的骨密度沒有此趨勢。腰椎骨密度與血清尿酸有正相關趨勢,在校正年齡,BMI(體重/身高的平方)和血沉後仍然存在。尿酸低組比尿酸高組有更低的骨密度。

該研究結果發現高尿酸與腰椎高骨密度相關,而低尿酸則更容易出現低骨密度及骨質疏鬆。

由此可見,尿酸過低也有害處,所以建議大家通過合理的飲食或規範治療把尿酸維持在200μmol/L到360μmol/L之間。這樣的話,我們盡量避免高尿酸帶來的痛風、糖尿病、腎病、心血管疾病風險,同時也避免低尿酸帶來的老年癡呆與骨質疏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