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於微博@ 鱉臑BIENAO

上篇:女生節的緣起、興旺以及幾個問題

bonus:關於女生節的起源再考據

中篇:關於消費主義的一點點理論分析

說在前頭:本文寫得非常淺因為本人水平不夠,如果真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就再好不過了,如果想更深一步了解的話請務必移步最後的推薦閱讀,我真的好怕誤人子弟ojz


其實我本來沒打算寫這篇文章,我以為消費主義這種老生常談的東西比我寫得好的多得是,到時候看到轉轉就得了。沒想到今天(3月7日)都快過完了還沒看到有串起來講清楚的,再加上早上刷到了這條朋友圈:

??

我都震驚了,消費主義這洗腦能力,妥妥兒的啊。所以我覺得有必要把女生節(或者女神節女王節諸如此類)這個事好好地給大家捋一捋。

1 「女生節」緣起

我們從上面這條朋友圈說起。

第一段明顯是針對下面分享的這條微博,打開是北大新聞網的一篇文章(原鏈接:news.pku.edu.cn/xwzh/d0),認真看了一遍,正文內容是在說北大開始招收女性學生的經過,通篇沒有「女生節」三個字,只有這一段和3月7日沾邊:

1920年2月27日,《北京大學學生周刊》第9號本校要聞欄目以「女子共學的先聲」為題報道了北大的男女同校,並發布了「從今年秋季招生起實行兼收女生」的消息。3月7日,第10號封面刊登了招收的三位女生的照片,作了突出宣傳。這是中國國立大學男女同校的開始。

「3月7日是中國國立大學男女同校的開始」,那它擁有女生節這個名號了嗎?沒提。再者,3月7日刊登照片是開始,那為什麼「報道了北大的男女同校,並發布了『從今年秋季招生起實行兼收女生』的消息」的2月27日不是開始呢?很明顯這就是作者為了貼近主題故意選的。

而且,這篇文章只有開頭的「編者按」部分提到了女生節:

編者按:「女生節」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初,是一個關愛女生、展現高校女生風采的節日。「女生節」一般定義在3月7日,三八婦女節的前一天,以示和「婦女節」的區分,從而多了一份青春的俏皮與靈動。……

然而這部分也沒有明確提到「『女生節』一般定義在3月7日」和「3月7日是中國國立大學男女同校的開始」的關係,只是把它們並列在一起。

所以看到了嗎,這就是很常用的一個混淆視聽的方法:A和B有很高的相似之處,於是某些有心人就把A和B放在一起,這樣就很容易讓人以為AB之間有聯繫。然而這是荒謬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已知海王、錘哥和徐錦江老師都是長鬍子長頭髮肌肉男,可得海王=錘哥=徐錦江嗎?

說能的邏輯鬼才我勸你不要看下去了去上春晚吧

那麼女生節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很慚愧我沒有查到具體的起源,但是!我可以作一個它的起源時間的推測:

在cnki上搜索女生節並按照時間排序,最早的三篇的發表時間是2002年,其中第一篇沒有提到女生節的具體時間;

第二篇《女仔「大哂」女生節》發表在雜誌《黃金時代(男仔女仔)》上,其中的「女生節」在11月;

第三篇《男生眼中的女生節》發表於光明日報,其中提到的女生節在5月18日。

而後的2003年的文章描述的也都是同一個事件「首都18所高校合辦女生節」,這次的女生節從4月中旬到5月21日,持續一月余。

再往後3年,「女生節」銷聲匿跡,直到2006年才有文章提到。

發現什麼了嗎?

沒錯,這些「女生節」的日期全都不一致!這就說明直到2006年以前都可以確定,「女生節」只是一小撥人的慶祝,並不能算是一個普遍的節日。

(此處不是很嚴謹,但是我認為女生節作為一個主要在年輕人群體中流行的節日,那麼在大學生中應當是反映相對明顯的。當然主要問題是百度不顯示2011年以前的搜索指數orz)

而2006年以及之後的文章中女生節的日期基本上都是3月7日,那麼可以推斷自此以後「女生節」開始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2 造神運動

然而女生節是如何起源的並不是重點,它是如何從一小撮人的狂歡變成所謂「全體女生的節日」的才是重點。(這裡「全體女生」的定義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之後會提)

首先一個問題:為什麼「女生」們比起婦女節更偏好過女生節?這裡有人要問:說這話你有根據嗎?不好意思我還真沒有特別牢靠的根據,但根據我的體會,從小到大我身邊的姑娘們都不太喜歡「婦女「這個詞,因此每年的三八婦女節我們除了送老媽或者女老師花、祝福,更慘一點的要做板報以外就沒什麼特別的慶祝方式了(偶爾我爹心血來潮會送我們禮物)。然而我再長大一點,旁人開始提「女生節」,這一天女孩子們總是更興奮、收到的特殊待遇也更多一點。

並且,近些年來人們對婦女節的關注度也大幅下降:

??

(此處藍色線代表的女生節走向基本與婦女節相同,而且基本都比婦女節搜索量低,所以看不太清楚,這裡把女生節單獨的搜索指數附在下方):

??

可以看得出來直到2014年女生節和婦女節的搜索指數都是比較低的,2014年是女生節的第一個關注高峰(並且超過了婦女節),此後婦女節的搜索量一直比女生節高,但持續下降,女生節則是波動穩定。

這時候有人肯定又要說:既然婦女節搜索指數這麼高,那難道不說明很大一部分網民是關注婦女節的嗎?

呃……

其實我原來也這麼想(一度以為這篇文章要寫不下去了……)然而機智的我!並沒有止步於此!我又想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問題:

人們關注女生節和婦女節,到底是在關注什麼?

這裡選取2018年兩個詞搜索的最高峰期3月5-11日生成需求圖譜:

??

按照百度官方的解釋,需求圖譜是:

該數據為您顯示:通過用戶在搜索該詞的前後的搜索行為變化中表現出來的相關檢索詞需求

演算法說明:綜合計算關鍵詞與相關詞的相關程度,以及相關詞自身的搜索需求大小得出。 相關詞距圓心的距離表示相關詞與中心檢索詞的相關性強度;相關詞自身大小表示相關詞自身搜索指數大小,紅色代表搜索指數上升,綠色代表搜索指數下降。

上面一整段可以不用看,提煉一下重點就是:這張圖可以反映人們是搜了什麼詞而跳轉到這個詞的,接下來又看了什麼。

可以看得出來搜婦女節的人大部分是因為沒什麼相關性的話題點進來的,估計也就是因為「婦女節」這個詞被放在頭條一類地方就隨手一點,看完就去干正事了……搜女生節的至少一大部分是為了搜祝福和活動企劃的。

由此,我們又可以推出一個結論:女生節的真實關注量相對更大。

(其實我還有一個推測,2014年前兩個詞關注量都不大,2014年女生節短暫反超了一下,15年婦女節的搜索指數就瘋狂增長,是不是因為女生節給婦女節增加了關注度?而女生節的搜索指數一直不算高,是不是因為人們更傾向於用淘寶(買禮物)或者用知乎(查買什麼禮物)搜索女生節?這個推測有很大個人主觀色彩,僅供參考)

為什麼?

我不敢妄言因果,只說相關關係:

我初中的時候有一次(忘了是拿到憲法還是團章),上面寫著一段話,大概的意思是「我國的婦女指14歲及以上的女性」。

我的後桌一臉震驚地跟我說:「xxx(我)!你已經是婦女了!」(語氣大概就是戲謔,「哦喲——」這個樣子。)

我震驚:「(消音)!不會吧!」結果拿過來一看,還真是,當時心裡就有點沮喪。

當時還是個小屁孩的我就模模糊糊地感到,被稱為「婦女」的應當是年紀比較大的女性,莫名其妙地感覺就老了好幾歲,我當然委屈。

事實上婦女指的是年紀大女性(或者已有性經驗女性)的說法認同相當廣泛,至少在很多觀點中,將「女生」與「婦女」區分開就是女生節的誕生原因:

……因為考慮它比婦女節"年輕",所以就定在3月8號前一天:3月7號。《我是女生,驕傲的女生 來自校園女生節的「公主狂想曲」》[J].課堂內外(初中版), 2008, (03), pp.2-5CNKI

……而女生節據稱起源於上世紀90年代的山東大學,大學女生為了將自己與婦女區分開,獨出心裁的將3月7日定為女生節……《女生節:這一天你們就是公主》,王軒 , 汪順,

[J].中國大學生就業, 2011, (07), pp.61-62CNKI

《奇葩說》辯手范湉湉在微博上發起了"女生節取代婦女節"的話題,瞬間一呼百應,大V們紛紛發表觀點,總的來說就是,"女生"象徵著"年輕貌美、惹人憐愛、值得呵護",而婦女則象徵著"年老色衰、沒有吸引力"……《過女生節還是婦女節:如何讓女孩幸福》,孟遷 , 韓銘,[J].祝你幸福(最家長), 2016, (05), pp.11-12CNKI

如此眾多,不勝枚舉。

好了,這裡又引出來兩個問題:婦女到底是怎麼變成「年老色衰、沒有吸引力」的代名詞的?

以及,我們為什麼那麼渴望「年輕貌美、惹人憐愛、值得呵護」?


昨天一天沒刷微博,今天才看到山東大學自爆是女生節發源地:

?

(截至3月8日13:00左右該微博仍存在,18:52該微博已被刪除)

哦喲嚯很跳嘛,那讓我們來考證一下:

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官網號稱自己最早一屆女生節在1986年3月7日:

?

(截至3月8日18:58該頁面已被刪除)

目前我在網上搜索到的最早的有關山東大學女生節的報道是《山東:一些高校流行過「女生節」》(胡永慶;王劍鋒;[N].新華每日電訊2006-03-06CNKI)(對,就是上篇里提到過女生節銷聲匿跡3年後最早的以3月7日作為女生節的那一篇),我折騰了好半天才下到pdf,現附於下:

wenku.baidu.com/view/a9

山東大學文學院的牛家林同學說,去年「女生節」男生都幫女生打開水,以顯示「紳士風度」,……

那麼至少2005年山東大學就有女生節了。雖然這距離山東大學自己標稱的「1986年」還有很大的一段差距,但這是否能說明山東大學就是女生節的起源地呢?

不,因為還有邏輯上的疑點。

首先,還是這篇報道:

山東大學文學院的叢新強老師不知道現在還有個「女生節」,……

這就很奇怪了,如果按1986年起源,到2006年,山東大學的女生節活動都搞了整整20年,這位老師不知道是不是不太正常?

當然也有可能是這位老師新來,沒關係,我們接著看:

1豆瓣id:棋司沈2019-03-08 14:08:52 山東大學造假式炫耀自己是女生節起源,被打臉(附組鵝發言,存疑)douban.com/group/topic/

@禾几几几几幾:還有這個是假的,這個「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於2000年成立,齊魯晚報創刊於1988年,濟南時報創辦於1996年,不折不扣的假歷史

@宋棗糕:現在山東大學的統一宣傳口徑,就是第一屆女生節,是1986年3月7日在山東大學某教堂(也有說是禮堂/會堂)舉辦的。當時某些學姐表示不想過三八婦女節,為了表示對女學生的關愛,就有了女生節。

我TM就笑了。

1986年,33年前。1986年能考上大學的女生,說,我不想過婦女節,我不想當勞動婦女,我要當永遠的小公舉是吧?

我真他媽是信了你的邪。

Nili大山東是小資產階級發展的前沿陣地啊?

2微信公眾號:林三土 「三七女生節」的起源迷思:是「1986年」還是「只差一日」xw.qq.com/cmsid/2018031

(這裡順便安利一下林垚老師的公眾號,文章大部分是關於歷史政治哲學倫理學的,個人覺得挺有啟發性 雖然我好多看不懂)

在我的印象中,這種『1986年山東大學起源』說,是最近幾年才在網路上出現的。……

——但是所有這些地方,都沒有給出原始資料來源,比如齊魯晚報、濟南時報究竟是哪一天哪一版報道了『1986年3月7日山東大學的女生節』?以及八十年代哪兒來的『新華網』?如果不是這幾家媒體報道,那麼當時參與報道的『各大媒體』究竟有哪些?對此,我在網上找不到任何原始資料,還請能夠檢索到八十年代報刊媒體文章的朋友有以教我。

我為什麼會對『1986年山東大學起源』這種說法抱有懷疑?因為我作為2000-2004年間本科在讀的大學生、並且混跡於那幾年鼎盛的各大高校bbs論壇,可以說是親眼目睹了『三七女生節』的『發明』過程。我很清楚地記得,『三七女生節』,是一眾版友在某bbs(可能是北大未名,也可能是水木清華)的『笑話(joke)版』灌水時,七嘴八舌『群策群力』出來的一個黃色笑話,大意是:

『我們應該把3月7日設為女生節。為什麼?因為女生和婦女之間,只差一「日」。』

接下來的幾年裡,北大和清華的某些男生開始試探性地、小規模地『慶祝三七女生節』;與此同時,這個笑話也逐漸流傳到其它大學的bbs。

但是『三七女生節』在全國高校的大規模普及,要等到2008-2010年間(或再往後一兩年)網路電商的興起,並且當年那些大學男生畢業工作、逐漸步入電商行業的中上層管理、開始把當年的惡趣味灌輸給消費者之後。因此可以看到,網上關於女生節的討論(包括所謂『1986年3月7日山東大學女生節』的說法),都是2010年以後集中出現的。

我敢打包票的是,在2000-2004年間,隨便問哪個大學生(包括山東大學自己的學生),絕對沒有誰聽說過什麼『1986年3月7日山東大學女生節』。當時確實有極少數地方高校有自己的女生節,但都不是在3月7日(比如廣東工業大學從1991年開始,以每年11月的某一天為女生節)。『3月7日』這個日期,和背後的黃色笑話是脫不開關係的。

這已經夠清楚的了吧?


女生節:消費主義的造神運動(中)

鱉臑BIENAO 2019-03-10 19:14:33

關於消費主義的一點點理論分析說在前頭:這節講得非常淺因為本人水平不夠,如果真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就再好不過了,如果想更深一步了解的話請務必移步最後的推薦閱讀,我真的好怕誤人子弟ojz3 女生節之惡不論是誰,在任何時候都不應把自己和他人僅僅視為工具,而應該永遠看作自身就是目的。——《道德形而上學原理》首先跟大家說個對不起,昨晚(3.7)寫太興奮了寫一半去搞統計數據了沒講清楚女生節到底是怎麼開始大行其道的……於是,這一節的任務就是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上篇我引用了那麼多數據的初衷是定位女生節開始成為搜索高峰的那一年,再進而調查那一年發生了什麼事(然而沒能撐到那一步就沒時間了……),但調查一年內發生的所有事件、就算只是大事件也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我只能提出假設,再驗證假設因素與結果的相關性。好,到了這一步終於可以引出正題了,我的假設是:女生節只是商家為促銷而借用的名頭,一個虛影;或者用再詩意一點的語言來說,一切大型節日都是消費主義的大型降神儀式。 還記得開頭「更新」部分加粗的那一段嗎?2010年以後關於女生的討論才集中出現,而這段時間正好是以淘寶為首的網路電商的快速崛起期,這是巧合嗎?它可能和女生節的誕生有因果關係嗎?還有,如果大家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幾乎所有對女生節(及它的一切名頭或諸如此類所謂節日)的正面宣傳或討論都和商業捆綁在一起。先不說各大電商拼上老命的宣傳,線下的實體店如餐飲、服裝,只要是能跟什麼什麼節沾上邊,都要趁機打一波折降一波價,有些還是先升再降假把式;就連在百度、微信或者知乎一類有大量年輕人使用的搜索引擎或社交媒體搜索女生節,出來的去掉爭論,幾乎都是在討論怎麼慶祝(大多集中在送什麼禮物),此時又是各路種草機(發表商品推薦的個體)出動的時刻了。

此刻有人一定又要說:我不買,我就看看,或者我沒錢,我就送個祝福,這也算跟商業捆綁?對沒錯!只要你還在談論跟這個「節日」有關的話題,就或多或少地會給這個東西增加熱度,間接地增加了他人落入這個話術陷阱的可能性。非常可惜我暫時找不到具體的數據支持,但是雖然如此,我可以用邏輯推理說明這其中的關係:

?還是這張圖。如果我們延續開頭這個假設,即女生節是商家的宣傳捧出來的,它們捧女生節的目的在於賣東西,那麼我們會驚奇地發現,這和大部分女生節的受眾的認知即「出於女性購物來慶祝節日的考慮做幾天的打折活動」是相反的,也就是說:商家(消費主義)巧妙地利用話術給自己戴上溫情的面具,還要把「管不住自己」的鍋推給了消費者。再往回倒,為什麼我們慶祝女生節一定要通過消費的方式?因為「他們」說了,「女生要對自己好一些」、「男生在節日要送女生禮物(不然就是不解風情/直男癌/……)」、「大家都在買」、「打折了,我本來就想買xx了,剛好趁這個時候買」……那麼這裡就又有很多問題了,我們一個一個來。第一個,「他們」是誰?網友、同事、舍友,「很多人」——集體意識。想一想你有多少次因為別人的推薦(或者只是討論)買了東西,可能不是因為從眾,而只是你被說服了,因為這個東西它很好用/質量很好/長得很好看……但是問題又來了,是誰告訴你這個東西好?最終還是要追溯到商品宣傳。舉個反例,比如我們都知道國產化妝品里一定有好貨,但是我們還是喜歡買進口大牌或者那些「有口碑」的國貨,那麼那些小眾的良心國貨為什麼沒人買?因為試錯成本太高了,那麼多牌子,我們不可能冒著爛臉的風險一個一個試,只能看別人的推薦。這些推薦其中說話最有影響力的是誰?網紅。(所以現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啊。)試錯成本這麼高的不僅是化妝品,衣服、食品、餐館,想一想多少牌子是被網紅炒起來的,想想你在進行這一類的消費之前最先想到的是什麼,你就知道了什麼叫網紅經濟。同理,為什麼電商店家要給平台推廣費,為什麼它們要煞費苦心設計廣告到處貼,合作明星買推廣,這麼大動干戈,目的只有一個:增加人們的眼睛在它的品牌(或產品)之上停留的時間——注意力經濟。為什麼現代人的注意力這麼值錢?一個是因為信息時代消息傳播快過去得也快,另外一個是因為現代人工作學習壓力大。試想一個朝八晚十的白領,或者朝七朝六甚至朝五晚n的學生,ta有閑的時候不瘋狂打遊戲看劇釋放壓力就不錯了,讓他們看廣告五秒鐘都難。(這個話題再扯下去就扯到資本主義的另外一項原罪——壓榨剩餘勞動力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最後的推薦閱讀,我水平太差,就不細說了)如果有人非要說我每次買化妝品之類的都是各種找攻略看成分這麼有閑的人真的難得啊,那我恭喜你,繞開了第一個陷阱,但是別急,還有第二個在前面等著你。第二個,為什麼我們要「對自己好一些「?或者說為什麼我們要通過買買買/吃吃吃「對自己好一些」?這裡不涉及人生觀的討論,我想表達的是:我們在追求的「好」,是什麼?它是怎麼變成「好」的?對我知道懶惰色//欲貪食是人的原罪……人的生理因素影響很難避免是真的,但是可不可以避免?很大程度上,可以。那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還是懶/貪吃/好//色?我想說的是: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天然」就是「應該」的。比如說,想像你是一個外星人或者異次元生物,你第一次來到人類的社會,你想要在沒有任何預設的猜想的情況下了解這個奇怪的東西,那麼你會怎麼做?好吧可能還是有點繞……但是希望你能明白,借用《大問題》腰封上的一句話: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是否從事哲學,而在於是接受一種廉價的、沒有挑戰的替代品,還是試圖進行真正的思考。好了,接受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重新出發了。回到正題。我想說的是:懶惰(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在很多時候不是一個個人選擇的問題,也就是說:有的時候你沒有辦法不懶惰。就像我在注意力經濟那段說的,機器都可能超負荷運轉,何況是人?所以休息是必需的。但是我相信你百分百有休息過頭的經歷。一般人在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大概率會把錯怪到自己頭上,但是現在丟掉你的預設重新看看,為什麼你會休息過頭?或者還是換個說法,如果你累了不玩手機而是去睡覺或者閉目養神,你休息過頭的可能性有多大?這樣你就知道我想說什麼了:現在大部分人「休息」指的都是「玩會手機冷靜一下」,而玩手機又是十分耗神而且讓人停不下來的,所以在玩手機的時候你只是精神得到了滿足(甚至還可能是虛假的滿足,充其量只能叫麻痹)卻沒有得到真正充分的休息,手機里的各種刺激還會拖著你不讓你解決你勞累的源頭、讓壓力得到真正的釋放。而這些刺激,很大一部分又指向消費行為,你打遊戲要氪金、看劇要充會員,就連你喜歡的博主也開始接廣告……「宗教是人民的鴉片」,這裡的宗教具體到當下,就是拜物教。所以你就明白為什麼從亞里士多德開始,古今的哲人王們總是無法放棄宗教的誘惑了。當然有人要說,我就是白嫖(指不花錢享受盡量多的服務),消費主義能拿我怎麼著?沒錯,你是不花錢,但你還是在消費主義話語權之下,哪天一收費或者一嚴//打你還是要選擇花錢或者退出,所以你沒有真正的自由。當然你如果非要說你享受的全是消費主義的好處我也沒辦法,啥叫洗腦,這就是洗腦,啥叫狂信徒,這就是狂信徒。

第三個問題,什麼叫對自己「好」?去掉了預設再來看這個問題,我們就會發現一個非常弔詭的情況:我們幾乎所有的對自己「好」的概念,都是被灌輸而來的。小時候大人說要好好讀書,長大才能賺大錢(或者其他理由);廣告里放著「彈彈彈彈走魚尾紋」、「愛ta就送ta啥啥啥」、「介系裡沒有玩過的船新版本」等等等等我想不出來了請自行舉例對號入座,防不勝防。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們的腦海里已經被植入了對他人話語里的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以至於就算是想要自主思考也很難突破這個框架,不由自主地就遵從著他人為你造就的慾望而行動。於是,人人都覺得賺大錢、當學霸牛逼,但是有幾個人覺得學習和工作不痛苦?於是人們就用打遊戲刷淘寶沉迷紙片人來逃避現實,陷入了對這種被強行安上的人生目標的消極抵抗,其結果就是痛苦-麻痹-更痛苦的惡性循環。所以,結合二三兩個問題,結論就很明顯了:你以為這是你的需求,很可惜這不是,這只是被消費主義所造就或放大,一言以蔽之,異化了的需求。消費主義把人們,具體到女生節,女性,想要獨立自強受人尊重得到愛情的需求偷換概念,變成了購買各種商品的概念。那麼它的問題就很明顯了,不僅僅只是它欺騙大眾、不擇手段地牟利,康德有言:人不是他人的手段,而是自身的目的。這句話的意思我很長一段時間沒能理解(即使這樣還是在作文里隨便亂用呢這位同學),但是現在我明白了,消費主義及它的本質——資本主義的惡就在於,它把人當成了它的手段。但是,這又導向了一個巨大的問題:我們怎麼樣才能跳出這個怪圈?歸根結底就是:什麼樣的需求才是我們本質的需求?我知道有人會說:沒有什麼所謂本質,需求就是需求,被造出來了就是存在了,它就合理了。可是問題在於,合理只是暫時的合理。高中政治必修四告訴我們,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事物在辯證否定中曲折地發展自身(這句我忘了原句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去粗存精和適者生存在絕大多數時候是並行不悖的。具體一點說就是:打遊戲刷淘寶摸魚看劇很正常,我自己也刷,我也會因為網紅的推薦去買超貴的奶茶,在這個時代除了去山裡隱居,沒有人逃得掉消費主義的捆綁。但是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以上一切活動只能算是消遣,消遣久了我自己都會感覺空虛。那麼你想要的是什麼?我不知道,麻煩你自己探索嚕。

推薦閱讀:mp.weixin.qq.com/s/Qycl acel rovsion-姑娘,你想當女神還是當婦女?mp.weixin.qq.com/s/Nz-E acel rovsion-婦女節談消費主義:積極的局限,局限的積極這兩篇文章深度和精度都不知道比我高到哪裡去了……(補充:羅神有知乎賬號,有興趣請自行搜索,我就不打擾人家了)

(針對可能的問題:

1) 是先有女生們歡迎女生節再有3月7日里對女生們的(所謂)優待,還是相反?

我認為兩者是相互促進的,這是很明顯的一個正反饋循環,不然批判女生節也不會遭到那麼大的反對。

2)為什麼用百度?

百度是國內應用率最高的搜索引擎這一點應該沒有疑義吧?雖然我本人也很討厭百度但是這是無法否認的。)

3) 我就是想偷懶啊???就算只是睡覺我也能睡一下午,有什麼辦法

你別玩手機連睡三天看看你會不會哭著喊著爬起來做事。

(當然我不太了解心理疾病這一塊,如果有了解的朋友歡迎留言討論,但是按我的觀點焦慮/抑鬱除了純粹生理的因素很大一部分還來自無法改變現狀的絕望)

4) 我就是喜歡打遊戲/搞紙片人/搞xxxx,它就是我的人生意義不可以嗎?

可以啊,我覺得ok,你搞清楚你到底沉迷的是什麼並且不要危害他人就好了。當然這裡的「危害他人」也要看具體情況,不是有種說法么,「長成這樣還出來影響市容啊」。當然從個人來說這種說法也傷害了被說的人,道德層面上它是不對的;但是真要碰到這種情況除了罵回去(積極改變)就只能假裝沒聽見或者離開(消極抵抗)了。所以我說,消極抵抗不是沒有用,它作用有限。

5) 現實這麼令人絕望,逃避它有錯嗎?

參見上一條。

這裡要說明的是,經過高中三年的歷史唯物主義訓練,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已經在我腦內根深蒂固了所以我讀韋伯異常痛苦,當然現在我知道它有缺陷,但是因為讀書太少我沒辦法具體地去批判它……所以請大佬不吝賜教otz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