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正在「消毒室」外採集樣本的「大屠殺否認者」格爾瑪·魯道夫

本文是對前一篇文章的後續補充(把這個忘了,這坑拖太久了……)

Lee General: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3)?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理查德·J·格林博士還寫了一篇「關於普魯士藍的文章」

我關於普魯士藍的文章(注11)討論了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普魯士藍中的鐵以兩種氧化態Fe(II)和Fe(III)(括弧中的羅馬數字表示鐵的正電荷)存在。重要的問題是建築材料中Fe(III)如何形成Fe(II)。這種過程稱為還原,需要還原劑,即當Fe(III)被還原時被氧化的物質。(氧化是指形式上電子的損失,即負電荷,而減少是指電子的增益)。

注11:作者的這篇文章也很有趣,應該有可能會作為《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3.5》的內容

《利希特、魯道夫和普魯士藍》主要是從化學上闡述了歷史問題和一些爭議

但是我覺得,上一篇照搬原文,然後由我作註解的這種方式

雖然可能保證了嚴謹性(這無疑最重要),可是費時費力,太蛋疼

另外,從我的角度而言,上一篇文章中,我有能力從歷史角度來註解或更正一些過時的看法

但是在無機化學的角度上,顯然我很難靠自己去指摘一位斯坦福化學博士

所以不再照搬原文,而是介紹其中心思想

文中很多地方和上文都有所聯繫,但是太多,不一一引用上文原文了

這是個化學問題,所以我盡量用高中理科能看懂的水平闡述,實在看不懂可以去評論區問……

我的個人看法都標有「個人」或「我認為」,如果有化學大神覺得有爭議可以指出

錯誤的假設

事件的起因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經提到,這是對利希特和魯道夫兩人「報告」的回應

他們的主要論點和參照,和奧斯維辛集中營中用來為囚犯衣物進行消毒的「消毒室」關係密切:在「消毒室」中牆壁的上殘存著大量的普魯士藍,這是氰化氫氣體和鐵反應的絡合產物,但利用齊克隆B進行屠殺的毒氣室內則觀察不到此現象。他們在兩種房間內採取了一些樣本送檢,檢測結果顯示出氰化物含量的差距極其巨大。

「大屠殺否認者」們用「不存在所謂的屠殺」來解釋這種結果,這種荒謬的看法是不可能被大多數人接受的,尤其是歷史學家。雖然他們的歷史依據漏洞百出,但其化學分析手段及結論,對於歷史學家而言,實在是太過於陌生,因此難以對此進行直接反駁。

1991年,正在攻讀維也納大學歷史學博士的布里吉特·拜勒及同事對此進行了研究,完成了《反現實的大暴走:納粹罪行及「複審」歷史創作》一書。這是利希特報告發表後的第三年,此時魯道夫報告尚未出爐。

布里吉特·拜勒:維也納大學榮譽教授,D?W(Dokumentationsarchiv des ?sterreichischen Widerstandes,奧地利抵抗運動文獻中心)科學顧問

這本書的創作是歷史學界從正面的反駁,出發點是好的,但其效果不盡人意。畢竟寫作者主要為歷史學家,很可能由於術業專攻的原因,她完全無法解釋普魯士藍是如何形成的,因此提出了一個假說:認為普魯士藍是人為塗刷的染料。

正如理查德·J·格林博士所指出的,這種假設需要證據,比如購買普魯士藍的憑證等。而我個人認為,拋開馬後炮的因素,這個結論即使在二十多年前也站不住腳,各地集中營中發現的類似的普魯士藍痕跡,並非存在於牆壁表面,而是深入牆體內部,這顯然不是能用塗料刷進去的。

而「大屠殺否認者」們也抓住這一點發起了反擊,IHR的成員們直指其結論荒謬無比。拋開屁股問題,這個結論確確實實在現有的物證和人證方面都站不住腳,無法立論。這是歷史學的侷限,我個人也經常提及軍事史類似的侷限,令人深思的是,歷史學界似乎很少重視這種侷限,這種話題反而是格林博士這樣,投入了歷史研究的外行人所經常提及的。

拜勒的疑惑

如果簡單說氰化氫和磚牆中的鐵反應產生普魯士藍

一些缺乏化學基礎的童鞋們可能沒有get到重點,為什麼「無法解釋」

當然有一些化學知識的童鞋,可能就若有所思,知道我要說什麼了

為了讓所有人看懂,我簡單解釋一下

隨便找了個普魯士藍的晶胞圖,普魯士藍中是含有兩種鐵離子Fe2+和Fe3+的

那麼問題來了,磚牆裡的鐵離子幾乎全是Fe3+

而氧化環境(氧氣)只能讓Fe2+氧化為Fe3+,那麼普魯士藍中的Fe2+到底來自何方?

拜勒就無法解釋這個問題,只能提出「塗料」假設然後作罷

當然,從科學的嚴謹出發,理論依據+可重複的實驗,無疑纔是最有力的證明,但這很明顯不現實,總不能花幾十年時間去進行這種還原歷史的實驗。

不過,雖然歷史學家們碰了釘子,但是「大屠殺否認者」們的論斷同樣也不完美。作為化學家,理查德·J·格林博士首先總結出了四個初步的結論:

1:

利希特和魯道夫將「消毒室」作為對照組和「毒氣室」互相比較,這是一種偏見。事實是:有些「消毒室」中存在藍色,有些「毒氣室」中不存在(這應該是上一篇文章結尾我糾正的,當時對於邁德尼克集中營仍然存在爭議,才會說【有些「毒氣室」中不存在】,實際上並不影響本段的大意和結論)。檢測結果並不比用肉眼觀察到的現象更能說明什麼,實際上他們也無法解釋這一現象。

P.S. 簡而言之,他們雖然能夠以此否認歷史學家的結論,但也不能證明自己的結論是正確的。這不是簡單命題,並非只有真假兩個選項,判斷一個結論是否正確,需要關心的是這個結論的證明過程能否證明該結論如何正確,而非跑到其他人的結論去批判其他的結論都如何錯誤。

我個人認為,很多知乎瀝屎學家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2:

藍色成分來源於鐵藍類化合物,普魯士藍也是其中之一,拜勒認為這些是塗料,但她的解釋很難令人信服:正如前面提到的,邁德尼克集中營中的藍色成分深深滲入牆體內部,並且還形成了分散的斑點,這顯然非塗料可以做到。

3:要形成普魯士藍必須滿足下面的兩個條件之一:

一:有0價鐵Fe和2價鐵Fe2+的來源

二:有還原劑將3價鐵Fe3+還原為2價鐵Fe2+,並且有合適的還原氛圍

4:上文提到的克拉科夫法醫研究所的檢測中,並沒有引入帶有偏見的對照組

他們發現奧斯維辛-比克瑙集中營中,任何接觸過氰化氫的建築物,殘留量都比本底水平高

核心論據

普魯士藍是一種易分解的物質,理查德·J·格林博士指出,魯道夫作為化學學生,也知道這一點,接著引用了魯道夫報告中對普魯士藍分解速率提出質疑的段落:

如果齊克隆B中的氫氰酸和紅磚中的鐵,僅僅是通過吸附作用進行絡合,那麼隨著氫氰酸的揮發(沸點25.7度),今天在牆體中就應該無法檢測到任何氰化物。

但魯道夫的說法在化學上忽略了一點,即CN-不僅僅以氫氰酸的形式存在,還可以形成大家熟知的氰化物鹽,如KCN和NaCN等等。而看過柯南的童鞋應該知道,這些鹽類是易溶的。

我認為,作者的意思應該是說氰化物以鹽類形式保留在牆體內部,因此才沒有立刻流失

而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馬爾凱維奇在「IFRC報告」中指出,依然能夠檢測出痕量的氰化物,這就有力的駁斥了魯道夫的「氫氰酸揮發論」。

正如我前面所強調的【判斷一個結論是否正確,需要關心的是這個結論的證明過程能否證明該結論如何正確。】

作者也認為,如果魯道夫和利希特要證明他們的觀點,靠【消毒室有普魯士藍而毒氣室沒有】這種說辭是不能得出任何結論的。

只有他們證明瞭

【在毒氣室真正運轉的情況下,必然能夠生成大量普魯士藍,而現實中沒有】

才能進一步證明他們的觀點。

同樣的,如果要證明毒氣室真的存在,那麼同樣也要研究這一點

只有證明瞭【在毒氣室真正運轉的情況下,普魯士藍的生成情況是符合現實的】

才能得出結論。

是誰還原了Fe3+?

「鐵藍」是一類化合物,比如不溶性普魯士藍Fe4[Fe(CN)6]3可以通過向[Fe(CN)6]3-中添加二價鐵Fe(II)合成。「可溶」和「不可溶」在這裡不是指物質理論上的的溶解度,而是指形成膠體懸濁液的能力

(我在作者此處引用的《高等無機化學:混價化學》一書中暫時沒有找到相關論述,因為作者沒有寫清具體頁數,我認為:這裡應該是說[Fe(CN)6]3-陰離子的體積過大,實際上溶解之後仍然是以膠體或懸濁液的形態存在的,因此其溶解能力和理論溶解度並不相關。畢竟化學並非我的專業,歡迎化學大佬指點迷津)

1945年,霍爾茲曼在IECR發表的論文中指出,有三種從可溶性普魯士藍中製備不溶性普魯士藍的方式:

1:鐵鹽與亞鐵氰化物混合

2:亞鐵鹽和鐵氰化物混合

3:亞鐵鹽和亞鐵氰化物混合後氧化

無論何種方式,只能在混合價態或共振結構下才能完成反應,這就是拜勒一直想不通的地方

而魯道夫認為是HCN還原了Fe3+,並且多次用這個觀點攻擊拜勒,有時候是自己的名字,有時候也用上文提到過的「恩斯特·高斯博士」這一化名。

他實際上並沒有能夠證明這一點:他的論據來自於無機化學與核化學期刊的一篇實驗論文

雖然實驗表明確實生成了藍色物質,也提出了反應機理

但文章中其實承認了,在反應產物中沒有CNO-離子的譜峯,只是推測CN-參與了反應

也就是說,沒有CN-作為還原劑的反應發生的直接證據,文章結論站不住腳

即:本文不構成魯道夫觀點的直接論據

除此之外,不僅是這篇文章,還有很多實驗者都在產物中發現了藍色物質,而實驗者也都認為是HCN還原了Fe(III),同樣的,他們無一例外也都沒有發現CNO-存在的直接證據


我們已經發現,魯道夫的「臨門一腳」不正確,關於「魯道夫報告」的討論可以告一段落

但這個問題還遠沒有結束,因為還要進一步解釋其實驗結果

這些實驗都的確生成了普魯士藍,而實驗者的猜想也不是憑空得出的

普魯士藍

重複一下一開始強調過的一件事:

肉眼上觀察到藍色,和觀察不到,僅僅意味著氰化物含量存在巨大差異

化驗結果表明,其含量差距為數十倍,極端樣本甚至高達近千倍

這種差距是不可能用「時間相差48倍」之類的結論來解釋的

必須從化學反應條件的角度認真研究

第一:

根據多名倖存者的第一手回憶資料,毒氣室每次屠殺一批人,都要用水進行清洗

用橡膠管連在走廊的水龍頭上,來清洗毒氣室的地板

——亨利·陶伯,波蘭猶太人,奧斯維辛集中營別動隊工人,負責毒氣室的運作

一般毒氣室和更衣室的混凝土地板都是濕的,但今天晾乾了

——菲利普·穆勒,斯洛伐克猶太人,奧斯維辛集中營別動隊工人,負責分揀屍體

別動隊穿著大號橡膠靴,在屍體前站成一排,用強力水流沖刷。這樣做是有必要的,因為中毒或溺水而死的人,死前會產生排便失禁。

——米克羅斯·尼茲利,羅馬尼亞猶太人,奧斯維辛集中營醫生,門格勒的助手

毒氣室中必須把血跡和排泄物清除,纔算清理乾淨,主要是清理血跡,然後馬上用快乾塗料粉刷一遍。每次毒氣室清理完畢後都要進行這一重要步驟,因為裡面的囚犯在臨死前會摳掉牆上的粉刷層,露出牆體。牆體上滿是血跡和碎肉,(只有清洗乾淨才能讓)下一次運來的囚犯不會對「淋浴室」產生懷疑。這個過程要2-3小時

——丹尼爾·本納米亞斯,希臘猶太人,奧斯維辛集中營別動隊工人,負責分揀屍體

因為在釋放氰化氫氣體的時候,空氣中的氣體只能溶解在牆體上極少量的水分中,而HCN是一種近似於理想溶液的情況,這種情況能夠根據亨利定律推算出HCN的溶解速率

不明白「理想溶液」的童鞋們可以看一下

而HCN的溶解是否偏離了亨利定律呢?

作者將杜邦HCN手冊中30度情況下的溶解數據列成圖表,發現確實符合亨利定律

縱軸為溶解量,橫軸為壓力(託)

而經過計算,HCN的質量分數基本不影響溶液體積

這樣可以將其單位通過克拉伯龍方程轉換為便於計算的摩爾濃度

這是轉換後杜邦HCN手冊中不同溫度下HCN的溶解速率

從史料和地理常識可以得知,毒氣室的HCN氣體含量為8-16g/m3,溫度基本在20-40度

這樣可以從圖中讀出牆壁中水分對HCN的溶解能力

即使是極端條件下,也無法達到0.5mol/L的濃度

而20-40度的條件下基本在0.2mol/l以下

剛才說了,毒氣室每次操作都要用水清洗一遍

經過清洗,其濃度將要被稀釋若干倍,可能是100倍,也可能是1000倍,甚至更多。

這是毒氣室和消毒室的區別之一,消毒室是不會天天用水沖的

但用水沖很顯然不能完全除去氰化物,這就是少量氰化物仍然保留在毒氣室的牆體中的原因

這個問題的另一個關鍵在於,魯道夫所引用的論文中,反應物為人為加入的[Fe(CN)6]3-

實驗者也給出了一個對照組,即只加入Fe3+和CN-的溶液,只能觀察到Fe3+水解

無法從Fe3+和CN-生成[Fe(CN)6]3-

(水平和時間有限,就不從動力學的角度拆解了……)

而毒氣室的磚牆中含有Fe3+,而非[Fe(CN)6]3-

這也解釋了「魯道夫報告」中由格爾瑪·魯道夫親手做的實驗:

他找了一塊磚,暴露在HCN環境下,用他手上的儀器,其測量精度沒有發現任何HCN殘留

結論:毒氣室本身就不應該有普魯士藍,只積累了少量氰化物


作者還討論了一點,我簡單概括一下

從前面的圖中可以看出,加入酸鹼調節pH值會影響反應進程

在集中營毒氣室裏,影響反應pH值的因素有二:

1:囚犯呼出的二氧化碳

2:刷牆用的石灰漿

作者認為CO2佔主要作用,但我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其實沒必要討論,實為畫蛇添足

因為Ca(OH)2會讓CN-和CO2-進入固相,在固相中CN-會被氧氣迅速氧化


後記

到這裡完全在化學上解釋了【為什麼毒氣室中沒有藍色物質殘留】

實際上也解釋了【為什麼有少量的氰化物殘留】

還有一個問題等待解決:如果不是人刷上去的,消毒室中的普魯士藍出現的原理為何?

作者從實驗結果認為其反應受環境影響十分微妙,但出現普魯士藍的消毒室並非偶然個例

由於消毒室是加熱蒸發HCN溶液,其環境為高溫潮濕高濃度HCN

這是否能夠促進[Fe(CN)6]3-的產生呢?

我認為,這一點如果不弄清楚,那麼【無法從Fe3+和CN-生成[Fe(CN)6]3-】很難成為證據

另外,那些實驗論文並沒有觀察到CNO-的存在,也就是說真正的反應機理還沒有揭示出來

但是我還不太清楚目前的化學研究有沒有這方面的進展Orz


「大屠殺否認者」的理論在化學上得到了批判

但是這些理論,是怎樣得到了支持者們的擁護的呢?

我認為是這樣:

在「利希特報告」和「魯道夫報告」出爐之前

那個時候不乏指著藍色牆壁,稱其為「屠殺遺跡」的史料

我們無從查證,那個時候,在奧斯維辛遺址旅遊的人瞭解的是「歷史」還是「瀝屎」

但是我知道今天的「瀝屎學家」還在放黑屁

之前,有親自去過的知友提到「奧斯維辛指甲印」

我十分震驚這種黑屁都一直放到7102年和8102年了

很明顯,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人指甲不能當鑿子使

而大屠殺否認者能夠拿著「指甲印是假的,所以大屠殺是謊言」的論調大行其道

那麼到底是誰最開始說【指甲能當鑿子使】的?

同樣的,又是誰開始說【藍色牆壁是屠殺遺跡】的?

這?都是誰的責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