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自然萬物在各自的生命週期裏,都會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

人也是這個樣子的。身心的狀態,會跟隨四季而產生相應的變化。我們周身的氣血運行,我們情緒情感的浮現,都會因爲時節不同而呈現出「季節性」。跟着天時安排自己的生活,不管養生還是防病,都會更加輕鬆自在。

今年秋季,與往常大大不同!入秋日常飲食和起居你該這樣調理!

炎夏已過,金秋悄然而至。雖然天氣已經依然呈現着炎夏的餘威,但在這個時候,自然界的陰陽狀態已經悄然發生了轉變。

由夏入秋,身體發生了哪些轉變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爲飧泄,奉藏者少。

今年秋季,與往常大大不同!入秋日常飲食和起居你該這樣調理!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

——《內經·四氣調神大論》

由夏入秋之後,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漸漸收斂,而陰氣在悄悄增長着。天高風急,地氣清肅,萬物成熟,一切都向着平定、沉穩的狀態轉變。

而人體的氣血運行也是如此。由於自然界中陽氣漸收、陰氣漸增,炎夏時節大部分散佈於體表的氣血,也開始漸漸迴歸到體內更深層次的地方準備「閉藏」,藉以滋養臟腑、心神,積蓄力量,爲下一個勃發生長的週期做準備。

《內經·六節藏象論》曰:「肺者……通於秋氣。」在中醫的眼裏,肺有肅降的功能,與秋天沉降、收斂的性質不謀而合,所以此時肺是擔當主角的。入秋之後,人體氣血向內「迴歸」,離不開肺的這個生理功能。且秋季天氣開始乾燥,燥邪易傷嬌嫩的肺臟,因此秋季養肺、滋陰潤燥便成了頭等大事。

今年秋季,與往常大大不同!入秋日常飲食和起居你該這樣調理!

今年秋季,與往常大大不同

上面所提到的,只是秋季身心變化的大方向。然而結合今年的五運六氣再進行分析,有些東西需要大家格外留心。

今年是戊戌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溼土在泉,火運太過。

首先,僅看「火運太過」,便知今年總體的天氣將會很熱。比如今年氣溫異常高、讓很多人叫苦不迭的夏天,就很好地驗證了這個推斷。因此今年總的來說,好多人會比以往更容易上火,出現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煩躁失眠、長痘生瘡等問題。

其次,「太陰溼土在泉」,可以推斷出今年下半年的水溼之氣應該會比以往更重一些,雨雪天氣也會隨之增多。眼下會讓人感到溼熱難耐,再往後就會變成風溼、寒溼來侵犯身體。

今年秋季,與往常大大不同!入秋日常飲食和起居你該這樣調理!

我寫這篇文章的時間是陽曆8月11日,正處於大暑到秋分的區間裏(7月23日~9月22日)。按照五運六氣的理論來看,這個日子剛好是一年之中的「四之氣」。

而在「四之氣」這段時間裏,主氣是「太陰溼土」,客氣是「厥陰風木」。

四之氣,風溼交爭,風化爲雨,乃長、乃化、乃成。民病大熱少氣,肌肉萎、足萎、注下赤白。

——《內經·六元正紀大論》

今年秋季,與往常大大不同!入秋日常飲食和起居你該這樣調理!

用大白話來講就是,主氣「太陰溼土」會在下半年水溼多多的基礎上,再當一回攪屎棍子,加重大暑至秋分這兩個月的溼氣。最明顯的例子,有很多人會在這段時間感覺到自己的脾胃功能下降了許多,還特別容易便溏、腹瀉甚至是便血,而且很多人會覺得肌肉肢體困重,總是提不起精神來。

其次,本應該在春天出現的「厥陰風木」,不合時宜地在入秋之後登場。這就導致入秋之後,吹來的不是絲絲涼風,而是陣陣暖風,讓今年的暑熱依舊持續。並且,這個反常的現象最終會導致「秋行春令」的結果,不僅會誘使這段時間出現流行性疾病的爆發,還阻礙秋收之氣,讓身體閉藏的過程受阻。

今年秋季,與往常大大不同!入秋日常飲食和起居你該這樣調理!

《農書·天時之宜篇》雲:「萬物因時受氣,因氣發生。時至氣至,生理因之。」種莊稼要順應天時,人的飲食起居等等行爲也應如此。對自然保持一份敬畏之心,遵於天時,疾病也就不會總像狗皮膏藥一樣難以甩脫,養生也就不是隻是一句空談。

結合入秋之後自然變化的規律,以及今年五運六氣對人體影響的特點,我想出了下面的這些養生須知和小妙招供大家參考:

飲食:增酸少辛,健運脾胃

增酸少辛

秋季爲了幫助身體實現收斂的過程,因此需要在飲食中適當增加酸澀之性的食物,如石榴、葡萄、柚子、橘子、檸檬、檸檬、蘆筍、酸梅湯等等,藉此收斂肺氣,一來防止秋燥傷肺,二來避免「火運太過」以及「厥陰風木」對身體閉藏過程的阻礙。

今年秋季,與往常大大不同!入秋日常飲食和起居你該這樣調理!

同時,中醫認爲在立秋之後,應減少辛辣刺激之物的攝入,比如含有蔥、姜、蒜、韭菜、辣椒、芥末、花椒、小茴香等等香辛料的食物,以及辛熱之性的白酒。中醫認爲,辛辣之味通肺氣,在秋季過多食用,反而會導致肺氣太盛,不僅不利於閉藏,還有耗傷體內陰液,導致鼻子幹、流鼻血、咽喉腫痛、乾咳等秋燥的問題。

今年秋季,與往常大大不同!入秋日常飲食和起居你該這樣調理!

減少寒涼,健運脾胃

由於這段時間五運六氣的反常,讓一些平時脾胃狀態尚佳的人也躺着中槍,出現各種不舒服的情況,更不要提那些脾胃本身就不給力的人了。

眼下酷暑依然未退,又逢瓜果豐收上市,不少人會大量進食西瓜、香瓜、哈密瓜以及冰鎮飲料、雪糕等物藉以散熱解暑。但由於這段時間水溼猖獗,導致脾胃功能相對虛弱,如此一來,更傷脾胃陽氣,讓下半年的你被討厭的溼氣折磨得苦不堪言。

今年秋季,與往常大大不同!入秋日常飲食和起居你該這樣調理!

正因如此,健運脾胃的功課依然不能落下。飲食調養的話,可以選擇芡實、白扁豆、去芯蓮子、鐵棍山藥等食物,中成藥可以選擇參苓白朮散、附子理中丸等方便的藥物,或者試試看活法兒商城裏可以溫中祛寒、健運脾胃的理中湯

未必需要貼秋膘

一到立秋,很多地方都有「貼秋膘」的習俗,比如燉個肘子,來鍋排骨,包點肉餡餃子什麼的。

可是,在飲食特別精美豐富的當下,很多人其實都是營養過剩,且中焦脾胃能量狀態低下,這個老的習俗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需要遵從。

況且,這段時間自然界中的溼氣過重,特別影響脾胃運化的功能,如果冒然「貼秋膘」的話,這些肥膩的雞鴨魚肉不僅無法被脾胃運化成身體可以接受的營養物質,反而會滯留在體內,變成污濁的痰溼,讓下半年的你苦不堪言。

今年秋季,與往常大大不同!入秋日常飲食和起居你該這樣調理!

話說到這裏,附一個適合今年秋季平和進補、健運脾胃,同時能夠養陰潤肺的方子吧:

【原料】

新鮮山藥30克,白扁豆15克,芡實30克,幹百合15克,薏米15克,粳米100克

【做法】

1.芡實、薏米加適量水提前泡4~6小時

2.新鮮山藥去皮,洗淨後切片

3.將泡好的芡實、薏米以及幹百合、粳米、白扁豆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大火煮沸,再放入新鮮山藥煮成粥羹食用

起居:適當出汗,排解溼熱

由於今年夏天實在酷熱難耐,不少人也比過去享受了更長時間的空調。這麼一來,雖然是透心涼心飛揚,但毛孔遇冷閉合,使得夏天沒有好好出過汗,體內留存的溼、寒、熱等病邪沒能有效外排。

先要提醒的是,如果自己所居的環境仍不得不使用空調的話,應當將空調設置爲除溼模式,溫度控制在26~28℃,且每隔3~4小時左右打開門窗通風。

立秋之後,不再適合出大汗。若想採取運動出汗的方式排出體內留存的病邪,也應該選擇一些和緩的,比如散步、瑜伽、慢跑、太極、八段錦等等,讓自己微微出汗就是最好的狀態。

今年秋季,與往常大大不同!入秋日常飲食和起居你該這樣調理!

功法:補益中焦,散熱祛溼

艾灸

對於溼氣橫行的下半年來說,艾灸真是再合適不過的一大法寶。艾草燃燒的能量,就像陽光普照一樣,讓一切黏濁、冷滯的東西被化解。

在「四之氣」這段時間裏,可以選擇以下幾個穴位進行艾灸:

今年秋季,與往常大大不同!入秋日常飲食和起居你該這樣調理!

今年秋季,與往常大大不同!入秋日常飲食和起居你該這樣調理!

摩腹

今年秋季,與往常大大不同!入秋日常飲食和起居你該這樣調理!

兩手搓熱,搭在肚子上,掌心對着自己的神闕穴(肚臍),不用在意哪隻手在上、哪隻手在下的問題。睡前的一段時間,大家可以讓自己的精神放鬆一點,用輕柔、適中的力度,以神闕穴爲中心揉腹,先順時針,後逆時針。

三五分鐘也好,十幾分鍾也好,貴在堅持。這個方法對於因「四之氣」造成的溼邪困脾、中焦虛弱具有非常好的調理效果,成人孩子都適用,但是經期、產前孕後就不建議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