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Sharon

爸爸媽媽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我們會為寶貝買儘可能好的奶粉,挑盡最新鮮的水果,每週末帶寶貝去遊樂場玩,去商場買衣服。為了寶貝的身體健康與物質享受,我們特別願意付出。

事實上,寶貝的精神世界同樣需要精心滋養,比如看的繪本、動畫片,聽的音樂,玩的遊戲等等。這些精神養料,有沒有像他們喫的食物那樣精緻呢?

現在越來越多的爸爸媽媽意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看兒童劇這兩年就漸成新風潮。兒童劇包括很多,歌劇、舞劇、話劇、交響樂、雜技等等,適合兒童欣賞的劇目都可以叫做兒童劇。

< Butterflies > 兒童劇

其實在發達國家,兒童劇風行已久,每個月帶孩子去劇院是一種常態。法國的小女孩會身著正裝,和爸媽一起去看芭蕾舞;丹麥的教育體系中,戲劇教育已經成為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每年舉辦的四月藝術節上,學校會直接變身買家向劇團買票,讓戲直接進校園。

我們的兒童劇初體驗

之前受國外氛圍的影響,我也很愛出去看舞臺劇。姐姐2歲左右,我就開始領著她看兒童劇。幸運的是,姐姐的劇場初體驗非常完美。看過我才知道,第一場劇有多麼至關重要!

第一次我們看的劇叫做Wind。原本我對兒童劇的概念是簡單、幼齒化,也擔心姐姐坐不住。但意外的是我倆都很投入,整場演出1個小時,姐姐眼睛都沒離開過舞臺。風來的時候她悄悄說「wind」,互動環節她自告奮勇要聽瓶子,結束鼓掌的時候她真的把小手都拍紅了。

< Wind >

此後姐姐很願意和我進劇院,再加上接二連三遇上好劇,我倆都沉浸在滿心的歡樂,幾乎都要掃劇上癮了。

真正好的兒童劇,大小通喫

有些爸爸媽媽也許會說,「我暑假也陪寶貝去看了一場啊,真是個苦差事!語調誇張的人偶,幼稚的故事,我就像回到一年級課堂學數123一樣難受。」

每位家長可能都會遇到這種情形,我看劇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有時故事不有趣、說教太多、造型太怪、燈光刺眼,沒等我挪身,姐姐自己就吵著要離場了。

或者遇到白雪公主之類的IP改編劇,她看著還行,而我就只能低頭刷手機。明明知道了結果,還要困在座位上,忍受著拖沓的劇情和隨意的改編。

▲ 超級IP劇很多,但質量良莠不齊

好在看多了,就會明白什麼是適合她的好劇,怎麼挑到好劇。兒童劇需要我們動用審美眼光認真去挑。要是隨便什麼劇都去看,對小朋友沒有任何益處,我們進去也是純粹消耗心力。

真正好的兒童劇就像被精緻打磨過的藝術品,大小通喫,劇情十分抓人。怎麼才能挑出好劇呢?我有一些小小心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練就挑劇好眼光

第一個tip是,不知道選什麼的時候,選擇外國來華兒童劇,至少不會出錯。國內引進的一般都有獲獎史或參演史,能夠參演國際頂尖藝術節甚至拿到獎的劇目,通常品質都不會差。我們可以事先問下愛看劇的媽媽,或查一查劇目的背景。

<大腳小小鳥>

「寶寶聽不懂英文去不了吧?」我在劇場遇到過不太懂英文的寶貝和媽媽,語言根本無礙他們對劇情的理解,照樣和大家一起歡呼舞動。因為「美」是一種通感,有趣的內容可以超越語言的隔閡。再加上演員的肢體動作、豐富的多媒體手段,理解不是大問題。

<夢幻郵遞員>

國內很多外來劇,臺詞很少甚至根本沒有臺詞。像《影子夢工廠》等光影戲,一樣把故事講得跌宕起伏。倒是平時對英語興趣乏乏的小朋友,可能被戲劇魅力感染,演出後會爭相用英語與外國演員交流。

<影子夢工廠>

第二個是選擇高水平劇院。比如中國最好的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專註引進外國優秀劇目的立裏空間、上海的小不點大視界。挑劇的事交給閱劇無數的專業人士,我們輕鬆享受就好。

第三是按年齡選戲。每個孩子年齡階段不同,接受藝術的方式不同,藝術領悟力也不同。好劇場會標明適合的年齡段,劇團也會為某個年齡段專門定製戲劇。兒童劇的年齡門檻低到你想不到,像《雲上的孩子》,3個月的小嬰兒就能去感受輕柔柔的雲。

<雲上的孩子>

第四就是選創意獨特,有傳遞價值觀的劇。這是我個人的傾向。因為有些兒童劇一味迎合小朋友玩耍的趣味,設計了很多笑點和互動環節,小朋友整場笑,滿場跑,看完什麼也沒留下。這就沒什麼藝術價值。

而另外一些戲劇,能讓寶貝融進戲裡,明白一些知識或人生道理。這種戲也能觸動到成人,不委屈我們自己。

< Cloud Man >

比如Cloud Man(《小小雲先生》),說的是一個愛雲的人,翻山越嶺找到雲先生,又放飛了他的故事。看完我輕輕跟姐姐說,「將來你長大了,就算媽媽再捨不得你,也會讓你走的,讓你去看看世界,因為媽媽很愛你。」她不說話,緊緊抱住我,她一定懂了。平常你很難和這麼小的小朋友聊「自由」、「別離」這類話題,但這部劇能幫我們用最溫暖的方式讓寶貝理解。

< Cloud Man >

不只是娛樂,更是一種美育

我知道很多爸爸媽媽會擔心,「這戲太深奧了吧,小孩子能看懂嗎?」實際上他們都能懂,千萬別小瞧了他們。

我和很多朋友都說,有時我們以為孩子們看不懂的地方,現場小觀眾們卻被逗得開懷大笑。走齣劇院後,再和寶貝聊,你會發現真正美的東西,小朋友都能看懂,聽懂。他們甚至很多能力比我們強,比如感知力更敏銳,能捕捉到我們忽略的小細節,非常神奇。所以與其簡單問句「看懂了嗎?」,不如開放式地討論,更有意義。

現在的兒童劇不僅是一場演出,它的舞美、道具等等,都是一種融合了豐富想像力的創造,會為小朋友的頭腦打開一個新的世界。一條簡單的毯子,在燈光下,在藝術家們載歌載舞的引路後,小朋友真的相信它是一個魔毯,隨之穿越沼澤,都市,沙漠,海洋,星海。只要他們願意,此刻就能飛上天去。

< 魔毯 >

我想媽媽們當時一定都能看到泰戈爾筆下的畫面,

「 I wish I could take a quiet corner in the heart of my babys very own world.

I know it has stars that talk to him, and a sky that stoops down to his face to amuse him with its silly clouds and rainbows. 」

別看小小的劇場,卻能釋放巨大的能量,讓小朋友們擁有無限的可能。

我記得有次看《小飛俠彼得潘》,劇中唱起歌,「抓住風的衣帶,攀上鐘樓的塔尖~」姐姐回家,也在牀上自編自唱,「Airport,airport,飛向高高的天空~」最豐富最有魅力的語言就在戲劇中,小朋友本就處在語言學習期,聽了這些更妙語連珠,逗人大笑了。

< 小飛俠彼得潘 >

還有一天,她看完兒童劇說,「媽媽,我也想演。」回家後,我倆一人分飾兩角,邊演邊玩。有些臺詞她還糾正我,要我應該這麼說,這麼演。看戲90分鐘,小朋友無意中能記住很多東西,不知不覺就完成了記憶力、專註力的升級優化。

而且在和演員、父母聊天或者重演中,他們會獲得表達的快樂,和人合作的經驗,被人欣賞的成就感。中國很多孩子不善表達想法和情感,用戲劇來做開啟話匣子的鑰匙,是個巧妙的方法。

因此當寶貝們有「我也想演演看」的興緻,一定要鼓勵他們。Cosette就從此愛上了戲劇,這個月底她有一場演出,是一個芭蕾舞劇?

▲姐姐參與演出的芭蕾舞劇 Sleeping Beauty

歡迎媽媽們來捧場

從看戲的「熱鬧」,升級到琢磨自己演戲的「門道」,兒童劇的閉幕成為了Cosette 思考和興趣的起點,這是兒童劇給我們的最好禮物。

當然,要是小朋友比較內斂不願上臺,兒童劇也一定會給他們理解世界的截然不同的方式。

藝術使他們快樂,也告訴他們磨難,讓他們看到世界的縮影,感受人們全部的情感。這些新的體驗可能會一直陪伴著他們的成長。當這些情境在生活中出現的時候,他們也能夠有所準備。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北極光>

結束語

戲劇是場潤物細無聲的美育,會和他們讀過的繪本、看過的風景一起,沉澱融合在他們性格氣質中。帶上寶貝去看劇吧,把他們帶到兒童劇面前,把好時光留給好戲。

作者簡介

我是Sharon,兩個混血寶貝的媽媽。海外留學生活多年,畢業於常青藤盟校。曾任職於跨國投行,後投身母嬰行業十多年。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和你一起發現更多育兒驚喜。

weibo @SharonSharonK

wechat SharonSharon

歡迎大家添加Sharon的小助手wechat i30416,解答媽媽們的帶娃疑惑,更有超多福利不定期大放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