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Ifo研究所一項研究結果似乎表明,中國收購者樂於接手的公司,特徵與其他人的收購偏好相比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是規模大、是售價低,而非盈利難易度。爲何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德媒《明鏡》週刊特就此研究結果撰下文報道。

  與其他投資者相比,中國投資者在海外收購的公司規模更大、負債更重——這是慕尼黑Ifo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結論。自2002年以來,該研究所已經對92個國家的70000多家公司進行了評估。這其中,有1900家公司系被中國人收購,裏面有171家是德國公司。

  平均而言,被中國人買走的公司在規模上來看是其他投資者收購的公司的7倍。此外,這些公司的負債率也比其他人收購的公司高出6.5個百分點。相比之下,這些公司被中國投資者買下時的平均盈利能力“接近於零”。這些公司中大多數都具備這兩個特點:售價更便宜,沒有其他人競標。而其他投資者關注的往往是收益率較高且債務較低的小公司。

  圖源:新浪財經

  根據Ifo研究所的這項研究結果來看,中國投資方更青睞收購價格較低的公司的事實,正好可以反駁一個本已廣泛流傳的觀點——中國企業都能拿到國家補貼,可以系統性地戰勝其他投資者並將其擠出市場。Ifo主席Clemens Fuest表示:“中國投資者似乎更重視規模而不是盈利,且避免與其他競標者競爭。”

  根據Fuest的說法,這種對高負債、低盈利的公司的偏好,也可以解釋成一種對長期投資前景的看好,或是中國國有銀行能夠在這類收購中提供更好的融資方案。“該研究還表明,中國國有企業正在將政府的經濟戰略政策,如一帶一路和中國製造2025等,付諸行動。”

  “一帶一路”是指,基於地中海地區和東亞之間歷史上曾有過的貿易路線,在各大洲之間建立起新的貿易和運輸網絡。中國希望藉此將自身與銷售市場綁定。自2013年該倡議啓動以來,中國國有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收購公司的動作明顯比之前更加頻繁。

  “中國製造2025”則定義了10個關鍵領域,中國希望在2025年之前能夠成爲這些領域當中的全球技術領導者。這10大領域包括:信息技術、機器人、航空航天、船舶、火車和汽車以及能源系統、農業技術、新材料、醫療技術。

  (歐洲時報德國版關夢覺綜合報道,轉載請註明公衆號GermanReport)

  ………………………………………

  道德經(GermanReport)】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