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鐸朝服像

  一般說清初的兩大戰神,就是多爾袞和多鐸兄弟兩個人。

  多鐸(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與阿濟格、多爾袞系同母弟,滿洲鑲白旗旗主,時人通稱十王,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襲罔替。

  順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鐸染天花死亡,年僅三十六歲,諡號“通”。乾隆年間詔配享太廟。一生戰功彪炳,乾隆帝稱其爲“開國諸王戰功之最”。多鐸被封的是豫親王,封號“豫”,滿語爲“erke”,意爲“雄壯的”、“剛強的”。後來改號之“信”,滿語爲“akdun”,意爲“結實的”、“信實的”。

  有一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多鐸的戰功有多大?就是各地獅子都是蹲立的,唯獨多鐸豫親王府前的獅子是趴着的,就是因爲多鐸雖然是短暫一生,卻爲大清的建立屢創戰功,太辛苦,太累了,所以連王府前的獅子都許可趴下來休息。

  世系

  第二代:豫宣和親王愛新覺羅·多尼

  第三代:豫親王 愛新覺羅·鄂紥

  第四代:豫親王 愛新覺羅·董額

  第五代:豫愨親王 愛新覺羅·德昭

  第六代:豫良親王 愛新覺羅·修齡

  第七代:已革豫親王 愛新覺羅·裕豐

  第八代:已革豫親王 愛新覺羅·裕興

  第九代:豫厚親王 愛新覺羅·裕全

  第十代:豫慎親王 愛新覺羅·義道

  第十一代:豫誠親王 愛新覺羅·本格

  第十二代:豫親王 愛新覺羅·懋林

  自述人是豫親王多鐸後裔宜峯

  先說一下自己是家世傳承:

  努爾哈赤第十五子-多鐸(生有八子)《愛新覺羅宗譜》11冊丙三第5921頁

  多鐸第四子-察尼(生有十一子)《愛新覺羅宗譜》12冊丙四第6051頁

  察尼第十子-瓦爾喀(生有十三子)《愛新覺羅宗譜》12冊丙四第6180頁

  瓦爾喀第十一子-華鼎(胤)(生有七子)《愛新覺羅宗譜》12冊丙四第6215頁

  華鼎第六子-託莫爾歡(弘)(生有四子)《愛新覺羅宗譜》12冊丙四第6219頁

  託莫爾歡第四子-謙靈(永)(生有二子)《愛新覺羅宗譜》12冊丙四第6222頁

  謙靈次子-雙貴(綿)(生有三子)《愛新覺羅宗譜》12冊丙四第6223頁

  雙貴長子-宜廉(奕)(生有三子)《愛新覺羅宗譜》12冊丙四第6223頁

  宜廉長子-全緖(載)(生有一子)《愛新覺羅宗譜》12冊丙四第6223頁

  全緖長子-溥壬(溥)《愛新覺羅宗譜》12冊丙四第6223頁

  溥壬是我的大爺,我的爺爺是的三弟全智。隸屬於左翼正藍旗。

  這是按愛新覺羅宗譜查到的我家譜系。

  我爺爺全智是在瀋陽的奉天維城學校上的學。

  康熙皇帝駐蹕奉天參拜先陵時,曾召見宗室學堂、覺羅學堂的學董、學監和有功名的教習,並親手書寫“天潢維城”匾額。

  1905年,盛京將軍趙爾巽奏請朝廷,在宗室覺羅學堂的原址上改辦新式學堂,慈禧太后從康熙手書的大字匾額上摘取“維城”二字,將學堂定名爲奉天維城二等小學堂。

  1912年3月,在清帝遜位以後,奉天維城學堂與蒙古官學合併改爲奉天省城公立籌邊學校。

  滿洲國時期,1934年8月14日,溥儀、熙洽、吉興等以個人名義帶頭捐款資助,在維城學堂舊址上成立了奉天維城學校。在滿洲國的大部分學校都日本人控制或聘任日本人做教師,而奉天維城學校一直是純滿族學校,沒被日本人控制,也基本上沒有聘任日本人做教師,只有日語教師何金生不在時,短期由日本人代理過日語教師。

  奉天維城學校也就是今天瀋陽滿族中學的前身。

  我家現在漢姓就是宜,我大爺溥壬手抄有一份我們家是宜氏家譜,下邊是手抄家譜的部分內容。

  最近我也積極參加愛新覺羅家族活動,前天就參加了家族內部組織的到清祖陵的祭祖活動。

  希望通過發文,能聯繫到同宗的族親,如有請給與留言爲盼。

  口述人:宜峯

  編輯整理: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