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弻,是明朝晚期,少有的優秀大臣,在經略遼東各位經略巡撫總督中,他是最優秀的之一,

但是實話實說,努爾哈赤根本瞧不起他,視他為無物,根本不忌憚他,在努爾哈赤眼裡,熊廷弻算個屁,打不服你啊!

第一,熊廷弻是接替經略楊鎬的,楊鎬,是努爾哈赤和李家死敵,抗日援朝戰爭中結的仇,楊鎬在兩次抗日援朝戰爭中,表現出驚人的腦殘和無能,以及對軍事的一無所知,尤其是後期他擔任經略朝鮮時,他的無能無恥震驚朝廷,得到明朝朝廷重視,深深刻在明朝重臣和皇帝腦海中,所以明朝在努爾哈赤進攻撫順後,再一次重用楊鎬為經略,主管遼東軍事行政,鎮壓努爾哈赤。

結果大家都知道,楊鎬讓努爾哈赤成為名將,名揚天下,從天下精選的浙江全火器軍四川著名白桿兵山西河北山東遼寧北京各地精銳全滅,讓努爾哈赤和明朝攻守轉換,努爾哈赤從被進攻的成為了強大的攻勢方,

第二,熊廷弻接任後,整頓軍隊,雷厲風行,僅僅戰敗十幾次,僅僅丟了一些小城,在熊廷弻掌管下,遼東沒有迅速被努爾哈赤佔領,僅僅是被蠶食,熊廷弻非常優秀,

熊廷弻被調離後,遼東首府立刻被努爾哈赤佔領,遼寧首府遼陽,被佔領,瀋陽也被佔領,

可見,熊廷弻能力在明朝大臣出類拔萃!

第三,不過在努爾哈赤眼裡,明朝大臣都是廢物,不堪一擊,熊廷弻掌管遼東時期,努爾哈赤根本不懼怕熊廷弻,一直保持攻勢奪取了一些地方,打了很多勝仗,字所以沒進攻遼陽,是因為他忙著征服東北的各族和蒙古,熊廷弻走了以後,努爾哈赤正好統一完成,

第四,能讓努爾哈赤忌憚害怕的,只有朝鮮人李成梁,朝鮮李家才是努爾哈赤的天,努爾哈赤從小就給李家當奴才,當家丁,努爾哈赤靠把侄女進貢給李成梁當小妾,發的家,可惜李家被楊鎬等明朝東林黨所嫉恨,各種排擠,殺了李家猛將楊元,坑害李家李如松李如梅李如柏,當然李家也離心離德,楊鎬進攻努爾哈赤時,四路大軍,李如柏坐看另外三路被殲滅,然後帶著家丁就跑,

第五,熊廷弻等死,和楊鎬能表現了無能無恥之後還被重用一個道理,明朝黨爭嚴重,只問他是不是我的人不問他有沒有能力。

明朝不是軍隊不厲害,不是武器不先進,不是名將太少,不是國家GDP不高,是體制太落後,所以今天中華崛起,靠的是什麼?改革開放的新體制啊!要是還是偉人繼續活到100多歲,今天活著,我們跟今天的餓肚子落後的朝鮮沒區別。


熊廷弼這人啊,人如其姓,擁有熊一般的暴脾氣。早年他做保定推官,發現有不少被稅監冤枉緝拿的人員,立馬做主釋放。隨後巡按遼東,當時遼東守將放棄八百里寬甸地方,居然還得到有司嘉獎,熊廷弼立馬上書彈劾,雖然彈劾不成,也可見熊的脾氣。稍後,熊廷弼又去南畿做督學,他的紀律實在嚴明,居然將一名違紀生員棒打致死。

所以時人對他的評價,是脾氣火爆、稟性剛直,喜歡罵人。

這樣的脾氣,當然會得罪很多人,尤其是官場上那些表面客氣、暗地裡下黑手的政客型人物。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脾氣,熊廷弼能果斷地貫徹自己的戰術和戰略主張,在初期成功地抵禦了後金的侵襲,即題中努爾哈赤極為忌憚之說。

要知道,當時遼東一帶,開原、鐵嶺已經失守,瀋陽的百姓全部跑路,遼陽惶惶不安。是熊廷弼,顯示他的強硬作風,二話不說,便斬了三個臨陣脫逃的大將,用他們的首級來祭奠死節的將士,又殺了一個貪官,用這四顆人頭,整頓了遼東官風,隨後便置辦火器、開挖戰濠、修築城牆,組成牢固的防線。

當時他曾上書給皇帝,陳述他的防禦策略,那就是主力部隊分布幾個戰略要地,首尾呼應,另組精兵強將,尋找機會,打擊後金的零散部隊,干擾他們的放牧,輪番出擊,便可達到敵疲我擾的境界——其實,這就是後來毛澤東的十六字方針中的八字:「敵駐我擾,敵疲我打」

熊廷弼的果斷剛毅,成功阻擋了努爾哈赤,同時也引起了同僚的圍攻。我們這裡可以舉出一長串名字:」給事中姚宗文、魏應嘉、郭鞏,兵部主事劉國縉、御史馮三元、張修德等等,他們尋找是非,拚命攻擊熊廷弼。

加上他的頂頭上司遼東巡撫王化貞,也不是一個好貨,絲毫不聽取熊廷弼的主張,事事相反,結果最終遭遇慘敗。後金騎兵趕著王化貞屁股後頭整整追了兩百里,還是熊廷弼,記得保護難民入關。

這裡就得說明朝的賞罰制度之混亂了,戰敗之後,王化貞有罪,該殺!熊廷弼沒罪,居然也是殺。

咋辦呢?熊廷弼跟魏忠賢說,俺出四萬兩金子,不要殺俺好不好?魏忠賢說好啊。

但事實上熊廷弼哪裡能有這麼多錢,純是忽悠而已。結果魏忠賢發現自己被騙,這就暴怒了。1625年,一代名將熊廷弼被殺,他的首級被送往九處軍鎮輾轉示眾。

熊廷弼當然是冤枉,這個在當時就有人出來喊冤。三年之後,一位姓徐的工部主事上書說:「當年廣寧有十三萬大軍,全在王化貞手裡。廷弼只有五千人。忽然之間王化貞全線崩潰,熊廷弼的五千人,你讓他怎麼阻擋敗局?他的罪在哪裡呢?」

熊廷弼的罪在哪裡?就在大明這個是非場,實在不能容人,哪怕你是在竭力保護這個國家,也會遭致一大幫爛人的攻擊。

而這,就是歷史的陰暗處,也有大明的悲哀:有熊廷弼、袁崇煥這樣的一線人才,卻沒有好的總裁和後方團隊,一切都白搭!


明朝末年,由於後金的崛起以及明朝自身的內部治理,朱家王朝已成風雨飄搖之勢。在萬曆年間,能夠滅掉努爾哈赤的人是李成梁,然而李成梁養寇自重,任由努爾哈赤做大;因為失掉寬甸六堡,李成梁被彈劾,接任者是熊廷弼,熊廷弼之後是袁崇煥,袁崇煥之後是孫傳庭、孫承宗,然而,由於崇禎剛愎自用,再也沒有任何人挽救大明王朝。

一、熊廷弼之死。

天啟五年八月二十六日,熊廷弼被處死,傳屍九邊,這裡的「九邊」不是泛指的邊疆,因為在朱元璋時代,他就把自己的二十四個兒子當中的九個分封在了北方邊疆,用來防範北元殘餘勢力的進攻,這九座北方重鎮就是「九邊」。

當時,熊廷弼被抄家,妻子受到縣庭審訊的侮辱,兒子熊兆連被殺,女兒熊瑚吐血而亡。

熊廷弼之所以被殺,失手遼東是主因,而更重要的是有人要置他於死地,這個人就是魏忠賢。明熹宗自幼失去母愛,因為他是宮女所生,被橫刀奪愛,他對自己的奶媽客氏甚為依戀。

而魏忠賢本是一位遊手好閒之輩,賭債纏身之後,把自己的老婆抵押出去,把女兒賣掉,然後揮刀自宮,進攻做了太監。因為善於鑽營,魏忠賢很快升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又結識了客氏,也許是因為魏忠賢不同於其他太監,富有陽剛之氣,也許是自己割自己的時候,手下留情,沒弄乾凈,總之,兩人不斷靠近,結為「對食」。

魏忠賢「曲線救國」成功,在他周圍逐步形成了一個團體,成為「閹黨」。同時,江南士子群體迅速崛起,形成了又一個團體「東林黨」。

閹黨和東林黨不斷爭鬥,天啟四年六月,東林黨人左副史御史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條罪狀。魏忠賢對彈劾他的東林黨人恨之入骨,秘密搜羅東林黨人的證據,為了編織東林黨人的罪證,魏忠賢誣陷東林黨人收受熊廷弼的賄賂,給東林黨人加上敗壞封疆的罪名,然後又殺害熊廷弼。

二、熊廷弼的成長經歷。

熊廷弼,字飛百,號芝崗,湖廣江夏人。先賢為南昌世家望族,後家道中落,他曾祖是遷居江夏,後代時代務農。熊廷弼自幼聰穎好學,由於家境貧困,熊廷弼只能邊讀書邊務農,在二十歲那年,家鄉鬧饑荒,多虧一對賣油皮的夫婦接濟才讓全家渡過難關。

萬曆二十五年,熊廷弼中鄉試第一名,第二年又考中進士。二十七年被舉為保定推官。萬曆二十八年,保定鬧饑荒,熊廷弼開倉放糧,賑濟災民。萬曆三十二年,保定又鬧水災,全靠官府儲備的兩萬石糧食,才使眾多的災民得以生還。

萬曆三十四年,李成梁主動放棄寬甸六堡八百里,拱手讓給努爾哈赤。萬曆三十六年,李成梁被兵科都給事中宋一韓彈劾,熊廷弼出任浙江道御史,還沒等到任,又被改任遼東巡按,開始了他的遼東事業。

三、熊廷弼獨具慧眼。

熊廷弼上任後,立即開始了實地調查。北抵黃龍、南至於海,熊廷弼深入考察了遼東的地里形式和敵我態勢,對努爾哈赤有了深入的了解。

熊廷弼認為,西邊的蒙古雖然兇悍,其慾望不過是掠奪財物,無遠志。而東邊的建州女真,飲食田舍與我方相同,志在我土。

針對女真,熊廷弼制訂了「實內固外」、「以夷制夷」的方略。

「實內」,最重要的事情是屯田積儲;「固外」之事,以修邊並堡為大。要屯田必須先修邊,通過高深城池對屯田的軍隊加以保護,而屯田積儲所得又可以用來贍養軍隊,從而使明軍的防衛能力得以提高。

對當時而言,對付努爾哈赤的八旗騎兵,最好的辦法就是依靠堅固的城牆和先進的紅衣大炮搞防守反擊。後來的袁崇煥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當皇太極的軍隊繞過喜峰口逼近北京城的時候,袁崇煥要求進入北京城內整頓,就是想依靠北京堅固的城牆搞防禦戰,再用大炮轟擊皇太極的騎兵,只可惜崇禎不理解袁崇煥的做法,嚴詞拒絕,直到援軍到來,逼走了皇太極。

當時的皇太極沒有能力造大炮,直到袁崇煥殺了毛文龍,毛文龍的手下孔有德投降滿清,這才帶去了大炮的製造技術。而這些最早投降滿清的人,被編為漢軍八旗,而其中的尚可喜、狄精忠後來被封為藩王,和後來的吳三桂合稱「三藩」。

熊廷弼對付滿洲女真的第二個策略是「以夷制夷」。

挑動女真其他各部、蒙古各部和努爾哈赤的關係,使他們與努爾哈赤為敵。基本方略就是「親北關以樹其仇、撫西人以伐其翼、召南關灰扒諸部以攜其腹心,離間韃靼以斷其手足。」

不斷挑動努爾哈赤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是努爾哈赤自顧不暇,疲於應付,自然也就無力向明朝發動進攻了。

「實內固外」和「以夷制夷」是一個完整的對敵方略。「實內固外」可以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而「以夷制夷」又可以使努爾哈赤無法擴展自己的勢力。

四、熊廷弼做了那些工作?

熊廷弼任遼東巡按期間,他修建了從海州衛、蓋州衛、三岔河起一直到開原、鐵嶺、北關處長達七百餘里的邊牆;整修了清河、長甸、大甸、寬甸、熊岳等七座城池;修築烽火台一百多座,興建糧倉十七處,每處有三五十間房子,三年之內存糧三十萬石。

此外,熊廷弼還整頓軍隊,割除腐敗官員將領。對外與蒙古各部、北關的葉赫部搞好關係。

這一切使努爾哈赤深感不利。不得不退還故地,以求和好。

假如熊廷弼的這一對遼方略一直得到貫徹執行,那麼,將使「努爾哈赤老死穴中不敢動」。

五、意外出現。

萬曆四十一年,熊廷弼因為杖打生員(有科舉功名的人)被彈劾回到故鄉。

熊廷弼一歸就是七年。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薩爾滸之戰爆發,經略楊鎬督四路大軍進攻後金,三路被殲。這時,朝廷任命熊廷弼為河南道御史,宣慰遼東,但是朝廷遲遲不發關防文書給他,直到六月才動身前行。七月,熊廷弼到達遼東,此時,努爾哈赤早就佔領開原、鐵嶺。熊廷弼只能固守遼陽。

在取得遼陽大捷之後,熊廷弼籌集軍隊十三萬人、大炮三千門、火箭四十二萬支,準備進攻努爾哈赤。

此時,給事中姚崇文散布謠言,對熊廷弼進行彈劾。泰昌元年,熊廷弼被罷官,袁應泰接替熊廷弼的工作。

天啟元年三月,瀋陽、遼陽先後被後金攻取,袁應泰自殺身亡,此時,人們才認識到「使庭弼在遼,當不至此。」熹宗再次啟用熊廷弼。

熊廷弼到任後,與天津巡撫畢自研、廣寧巡撫王化貞一起,制訂了「三方並進」的策略,準備剿滅努爾哈赤。

天啟二年正月,努爾哈赤攻陷西平堡,王化貞聽說西平堡被圍,聽信手下孫德功的建議,撤掉廣寧守兵,以孫德功為先鋒,增援西平堡,由於王化貞的部下孫德功早就投降後金,在西平堡之戰中,散布謠言,致使明軍大亂,三萬人全部被殺。王化貞倉皇逃回廣寧,孫德功立馬封存了火藥庫,準備捉拿王化貞,王化貞逃離廣寧,在大凌河遇到熊廷弼,熊廷弼怒斥王化貞:「你如果不撤廣寧的守兵,不會有今天這個樣子!」,一氣之下,撤回了山海關。不久,王化貞也撤入關內。

這樣,山海關以外的遼東全部落入努爾哈赤手中。

天啟二年二月,熊廷弼、王化貞被罷官。這一次,他成了黨爭的犧牲品。


萬曆皇帝賞識、任用他,但萬曆皇帝死後,他曾經得罪的同僚們,以蒲河失守為借口,開始扎堆彈劾他,他憤然辭職歸鄉。很快遼河以東被後金侵佔,他的繼任者袁應泰畏罪自殺。天啟皇帝又啟用了他。與他一起被任用的還有閹黨王化貞。王化貞不聽熊廷弼指揮,改變熊廷弼穩紮穩打的策略,主動出擊被努爾哈赤在廣寧之戰打得大敗。熊廷弼收拾爛局,選擇撒退,連堅固的寧遠城堡也不要了,後金佔據了整個遼東。閹黨口誅筆伐,天啟皇帝被激怒,1625年以二十四大罪狀斬熊廷弼於西市,傳首九邊。崇禎皇帝為熊廷弼平反。1632年,崇禎皇帝詔命處死了王化貞。


熊延弼明中期一位忠心又勇猛的名將,可憐一生盡忠報國出生入死守土抗敵卻因得罪同僚又遭奸臣陷害被皇帝冤殺,一代名將不僅含恨冤死還身首異處屍首無存。被努爾哈赤忌憚的悲情名將沒戰死沙場卻稀里糊塗喪命於昏君奸臣同僚之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