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出品

  本文作者:邢强博士

  本系列共12269字,110图。预计阅读时间:1小时10分钟。

  分为7篇,本文是第1篇。

  让我们先从遥远的历史中聊起吧!

  公元532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大帝已登基5年。

  这一年,他与宿敌波斯萨珊王朝签订了被后人称为“永久和平”协议的文件,终结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随后,他大力修建君士坦丁堡的城防,努力将其打造成一座”不可能被攻陷的堡垒“。

  岁月静好,江山永固。查士丁尼大帝召集在埃及亚历山大港教授物理学的伊西多尔和在君士坦丁堡广为人知的几何学家安提莫斯设计并主持建造圣索菲亚大教堂。

  从公元532年到公元537年,在拜占庭帝国充盈的国库黄金、物理学家和几何学家的通力合作和无数帝国劳工的努力下,仅用7年时间,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便矗立在泛着粼粼波光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畔。

  (这个记录直到帝国崩溃之后很久的1519年建成的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那座大教堂所打破)

  君士坦丁堡,在巅峰时期人口超过50万的大都市,在史书中被称作由大理石、宝石、黄金和艺术组成的城市,拥有着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让人们形容为”不可能在凡间存在的雄伟建筑“,也拥有着令人生畏的军事科技。

  有多少人垂涎拜占庭帝国的财富,就会有多少场大大小小的战役。

  浩淼的地中海和广袤的亚细亚依然容不下两种不同的信仰。

  不过,在近千年的军事冲突中,拜占庭帝国依然屹立不倒。其秘诀之一,就是希腊火。

  这种具体配方已经失传的传奇火药,能够剧烈燃烧甚至爆炸。地中海冰冷的海水不仅不能将其扑灭,反而能激发这种火焰舔舐天地的不羁本性。

  在公元678年的一场规模巨大的海战中,拜占庭帝国仅凭希腊火就让对方舰队中三分之二的军舰在海面上燃成灰烬。

  但是,历史证明,西方帝国的福祉是很难绵延千年以上的。历史的冷酷与淡然,在厚重的历史书上体现地淋漓尽致:前几页还是策马奔腾好不惬意,还是君临天下万邦来朝,但是翻过几页,往往就是血雨腥风与改朝换代。

  拜占庭帝国也没能跳出历史的轮回。希腊火的技术的确先进,但是由于长期采取严格的保密制度,结果数百年后,连拜占庭帝国最优秀的工程师也无从得知希腊火的制造工艺。

  而君士坦丁堡的坚固城墙和浩淼海疆则分别面临着来自奥斯曼帝国的大炮和桨帆船的巨大威胁。

  在小火箭的公号报告《聊聊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中,咱们已经对火药和多种火箭发动机固体推进剂进行了详细探讨。

  最早的固体推进剂是被称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以硝酸钾、硫磺、木炭混合而成的黑火药早在公元808年便已有文献记载,并在北宋时期用来推动城防部队的火箭。

  公元1240年左右,黑火药的秘密被传播到了奥斯曼帝国等地。

  黑火药的重要组成成分,充当氧化剂的硝酸钾被奥斯曼帝国称作“中国雪”,而波斯人觉得它的外表像盐,取名为“中国盐”。

  黑火药传播到欧洲之后,一直以发射药的身份见证了枪械火炮技术的飞速发展。

  天才火炮设计师乌尔班设计的乌尔班大炮,在公元1453年,帮助奥斯曼帝国敲开了君士坦丁堡的大门,顺手埋葬了整个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的希腊火的配方已经失传(不过小火箭相信里面的成分主要是:石脑油、硫磺、硝石,可能还有一些磷和石灰石)。

  还好黑火药的制备工艺没有失传,而且还在给如今的人类提供着绚丽和美好。

  小火箭风格:黑火药是用硫磺粉和木炭粉(供碳)以及硝酸钾(供氧)按照“一硫二硝三木炭”的比例(硝酸钾75%、硫磺10%、木炭15%)混合而成。 最佳比例应为硝酸钾74.64%,硫磺11.85%,木炭13.51%(质量比)。

  在奥斯曼帝国的铁骑踏上拜占庭的土地的时候,那坚守城门到最后一刻的士兵,或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我们的海军哪里去了?

  而这,恰恰是本文要开始和大家共同探讨的话题:速度。

  奥斯曼帝国能够在1453年摧毁拜占庭帝国,从军事科技的角度来看,其陆军得益于巨大的火炮威力,其海军则直径受益于桨帆船的迅猛速度。

  正如小火箭早些年总结中世纪战争的特点所称:陆上得于力,海上得于速,总体则仰赖于情报。

  有关力的探讨,咱们在小火箭的导弹和运载火箭系列中,给出了自公元808年到现在的延续性分析。

  而速度,则是神对人类永恒的诱惑,同时也是获取胜利的关键要素。

  版权声明:

  本文是邢强博士原创文章,腾讯独家内容。欢迎朋友圈转发,引用部分内容请注明出处。

  微信号:小火箭

  微信ID:ixiaohuojian

  欢迎 加入小火箭 ,进入航空航天大家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