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是贵重的代名词。甚至于跟金有关的很多词成语,都是显得贵气厚重。比如,皇上是“金口玉言”,书生盼望“金榜题名”,至交乃“金石之交”,新居常“金碧辉煌”,美景有“金风玉露”……正是因为地球上黄金含量非常稀少,才造就了黄金的稀世之珍。

  黄金,从化学成分上分析,其实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IB族79号元素金(Au)的单质形式,因色呈金黄色,故称“黄金”。黄金的化学形式极为稳定,质地较软,是人类最早发现及开发应用的贵金属,现在成了全球硬通货,是世界各国通用的储币,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

  人类的黄金开采史已逾7000年,已经累计开采了约19万吨黄金,占到了全球可供开采量的7成以上。目前人类每年开采的黄金叠垒起来,相当于一个6.2米的立方体,折合约3100吨,总价值达1239亿美元。世界黄金协会乐观估计,全球剩余可供开采的黄金总量只有54000吨,按照现在这个开采进度,“挖矿”工作还可以持续20年。即使算上一些未探明的黄金储量,应该也不会超过25年的开采期。黄金竟如此稀少?

  其实,地球的黄金含量并不少。金元素起源于超新星爆炸,爆炸产生的巨大的冲击波将轻原子核进一步压缩融合,产生了重金属,金便是其中的一种。科学家通过对与地球同龄的陨石的分析,也发现了一些端倪:在这些陨石中, 金、铁、镍等重金属所占比重很大,这些重金属,正是构建固态行星的原始物质。说明在地球上, 其黄金含量应该和同时期的陨石一样,地球是一个“富翁”。

  在原生态的格陵兰岛,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进行分析,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在43亿年前,地球刚形成的时候,曾经经历过一场黄金雨的洗礼。这场黄金雨,馈赠给地球至少60亿吨黄金。这么多的黄金,足以给地球镀一个厚达4米的金壳,可谓“全球尽带黄金甲”。

  那么,这些黄金都在哪儿呢?原来,刚落下来的黄金雨,还是熔融状态,加上原始地球温度也很高,地质运动频繁,疾步稳定,黄金难以快速冷却凝固,加上黄金的密度大,足有19.32g/cm2,远高于地球的平均密度5.52g/cm2,。熔融状态的黄金便下沉到地球内核,在地幔的黄金约8600万吨,遗落在地壳的则微乎其微。于是我们寻找金矿尤其是富金矿的机会就很难得了。

  脚下就是无尽的宝藏,我们却无法开采,这要是让强迫症知道了,是何等难堪?其实,物以稀为贵,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未来也许可以进行深度发掘,将地幔中的黄金开采出来,又或者去外太空捕获“黄金陨石”,重下一场黄金雨,也未尝不可。也许到那时,地球上的黄金就廉价了,人类又开始去拥有钻石海洋的木星和土星山挖矿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