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對抗美國貿易戰之外,中國面臨更大的經濟挑戰;早在美中貿易戰開打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預測今年經濟增長會從去年的6.8%降至6.5%,出口也受經濟緊縮影響而減少。瑞銀證券(UBS)經濟學者說,北京視「成長走緩為更大的近期危機」。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報導,中國經濟的零售銷售額比出口多,但7月零售銷售成長降至14年來新低;工廠與其他部門的表現差強人意,北京當局因此透過放寬借貸並增加政府開支來刺激經濟。

中國7月的衰退顯然出乎北京當局意料之外;工廠產量成長從5月的6.8%降至7月的6%,工廠及其他固定資產的投資成長速度降至19年新低,零售開銷和企業利潤薄弱。

外界對中國鋼鐵的需求減少,使今年全球鐵礦價格大跌14%,較2010年高峰減少60%,削減澳洲等國的收益。

中國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約19%,較2005年下跌38%;出口占6.8%GDP成長的0.6%,但消費比重占逾一半。

野村控股研究機構(Nomura)經濟學者說:「我們預期經濟會先變糟,才會好轉。」川普的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本月在內閣會議上說:「中國經濟看起來很糟。」川普的顧問表示,中國經濟走緩是貿易戰中的美國優勢。

但親中的分析師則認為,中國的經濟表現比美國人想得還要好。摩根投信(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Tai Hui)說:中國「許多經濟走緩的現象是刻意政策的結果,整體成長里程碑仍相對健全,且肯定廣泛地符合當局計畫。」

貿易戰迄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甚微,從第一波7月6日到本月將實施的美國增加關稅措施,涵蓋了價值2500億元的中國進口品。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表示,若美國揚言施加的關稅措施全都付諸實行,可能削減中國今年經濟成長0.2個百分點和明年1.9個百分點。許長泰說:「我不認為北京會輕言投降,尤其是受迫於外國壓力。從歷史前例可知,這是不容接受的。」

美國購買中國約20%的出口品;販售手術手套和手提袋等低利潤商品的商人表示,美國顧客取消訂單,但工廠機械和醫藥設備等高科技產品的製造商表示影響不大。

中國領導人鼓勵出口商賣向亞洲及非洲市場,但這種措施也面臨挑戰,因為亞非顧客習慣向美國購買廉價商品。

中國領導人欲將重點從整體增長數據轉移到減貧、能源效率和環境議題,但仍須維持6%以上的擴張率,以達2020年收入為2010年一倍的目標。人民幣兌美元大跌,有助中國玩具、日用品等出口,但當局憂心資金外逃讓企業難以貸款。

中國當局持續挹注經濟且擬於鋪路造橋等公共設施的基礎建設項目花更多錢。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Larry Hu)說,中國本月的基礎建設債券增至2800億人民幣(約410億美元),超過今年前七個月的總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