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關於家的文化,激起多年沉澱的中華民族血脈的一泓活水。作為兒女,我們滿腔熱血;作為身在異地打拚的青年,我們滿是對家鄉的思念!

[初食·家鄉味]——還原最初的味道,走進你的家鄉——山西汾陽。

汾陽市位於山西省腹地偏西,太原盆地西緣,呂梁山東麓。素有"秦晉旱碼頭"之稱,是著名的酒都,聞名遐邇的汾酒、竹葉青產地、中華名酒第一村--杏花村就在汾陽。

汾陽有許多的歷史名人和文化名人。唐時,宋令文與其子宋之問、宋之悌同為進士,詩、書、畫、各佔一絕,聞名天下。大將郭子儀祖籍汾陽,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被封為汾陽郡王。

汾陽共有蒙古族、朝鮮族、回族、彝族、滿族、土家族6個少數民族。佔全市總人口的0.63%。汾陽人俗稱:「汾陽家」,傳統汾陽人從小家教便是「說理讓人、敬老孝親」,並且向來愛乾淨。無論窮人富人衣服整潔,好好賴賴乾乾淨淨,不論高宅大院還是小院平房都是清清凈凈,整整齊齊。

汾陽民俗傳說

地秧歌是當地社火、集會、慶典等活動不可缺少的表演項目,馮家莊、栗家莊、田村的地秧歌在當時也很有名氣,除各種「掏」場子,還有以秧歌樂器具擊打,以特有的秧歌腔唱與大戲劇本一樣戲,特別是一些折子戲,如「賣絨花」「貼對子」很受當地人喜歡,且留傳直自今。

民間婚俗

汾陽人對辦喜事是很講究的。從說親、相親、定親、結親一系列活動中,逐漸形成了一套不成文而又家家都遵循的規矩。

1.切草歌:切草切草,夫妻和好,長命富貴,白頭到老,活到七老八十,拐棍還要廝敲。

2.裝枕頭喜話:今日給他倆裝枕頭,榮華富貴在後頭。

3.鋪床喜歌:鋪毯鋪毯,兒女雙全,多生貴子,少生姑娘,生下姑娘,還要纏腳梳頭心煩。

4.提喜盆(即尿盆)喜話:姑姑提盔盔,侄兒男女一堆堆。

5.灑草喜歌:喜轎到門,高秉吉星,凶星退後,吉星降臨。

二十五「老添倉」「添老不添小」

家家戶戶(尤其是農村)用糕面捏出布袋、包袱、油簍等,點油燈再次祭祀諸神後,嫁出去的女兒再次回娘家「添口」(汾陽民間講究「添老不添小」,只能二十五回娘家)過節,在孩子們「添、添、添倉來,銀子、錢添到我家來」的一片吆喝聲中,春節接近尾聲,落下熱鬧了一個多月的帷幕。

正月初八吃「祭星火燒」

正月初八是「穀日」,諸星下界,農村裡寺廟往往要設壇「祭星」,人們家裡也要點燈 「祭星」,以此供奉「七星爺」(即「北斗星」)。

特色產物——「汾酒」

汾酒,中國傳統名酒,屬於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產于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又稱"杏花村酒"。

汾酒以工藝精湛,源遠流長,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後余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

特色產物——「香油」

香油,北方多稱為芝麻油,麻油 ,是從芝麻中提煉出來的,具有特別香味,故稱為香油。

採用石磨工藝,低溫研磨,芳香物質和營養成分保留更為完整,香味更加濃郁。

採用水代法,將飲用水燒開至100度後輕鬆實現油胚分離,取油過程無需添加任何化學溶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