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题目当中把杜牧和江南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想到扬州。对于晚唐的杜牧来说。扬州代表了太多的内容。那里有他生命当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有他生命当中最落魄的时光。因为得不到重用一身落魄,他才会到扬州城。但是在这里,他过着没心没肺、倚红偎翠的生活,人生倒也潇洒了几年。

  因为这片土地给他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所以后来的他离开了这里,依然对这里念念不忘。后来他写了一首唐诗,就是写给在这里交下的朋友的。虽然只有28个字。但是全文却表达出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尤其是第三句的前四个字,更是说明江南的一个著名景点。

  且看这首唐诗的全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寄扬州韩绰判官》,题目当中就能够看出这是一首写给老朋友的唐诗。其中的诗句我们非常熟悉了,尤其是最后两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上的明月依然硬照的整个清朗的夜晚,老朋友,你现在在哪里听美人吹奏的箫声悠扬呢?

  第三句的前四个字,就是扬州肠内的著名景点,那就是二十四桥。当然,杜牧所看到的二十四桥在今天早就已经消失了。毕竟过去了1000多年。甚至说二十四桥,究竟是说扬州城内的二十四座桥,还是有一个桥名为二十四桥,现在都搞不明白。

  但这首唐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我们很清楚,就是对扬州城的怀念。此时杜牧正处在长安城,和扬州城有千里之遥。距离之远,气候风土也都会有不同。从长安城遥望扬州城,只能看到青山隐隐水路迢迢,距离太远了。

  而且北方的长安城目前已经到了秋天的尽头,但是江南甚至还一片绿意,草木都还没有凋落。后面两句其实是诗人的想象,二十四桥上明月依然照耀,在这样一个让人感觉到舒适的夜晚。老朋友,你现在在哪里寻欢作乐呢?

  我们通过查阅杜牧的人生经历可以得知,他曾经非常后悔在扬州的这一段时间,因为蹉跎岁月“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但是实际上,在这首唐诗当中,他所表达的还是向往曾经的这一段灯红酒绿的生活。也正是因为对二十四桥明月夜太过于熟悉,所以在他回到长安城想到扬州城的时候,就会首先想到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景点。

  今天的扬州城内二十四桥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景点。虽然是后人改造的,但是却也并不妨碍我们跨越千年的历史,和杜牧的这首唐诗联系在一起。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