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知識科普:斗拱為什麼要用「朵」來數?

朵,是宋式建築通行的斗拱數量稱謂,整個前檐下有幾個鋪作就有幾「朵」斗拱,這個用詞非常形象,可能古人也認為斗拱像花一樣,是「一朵一朵」的吧。

同樣的說法,到了清式建築中改為「攢」,似乎就降了一個檔次,總感覺差了一點勁。

至於這個說法的來歷,有人說來自南方,有人說來自想像,我覺得後者可能性更大。

個人感覺,整個檐下斗拱的分佈密度各個朝代不盡相同。

五臺山唐代南禪寺,本身就是一個三開間的小殿,僅在柱頭和轉角設計了斗拱,補間並沒有斗拱,而佛光寺的唐代東大殿在補間正心枋的上面安置了斗拱,但密度依然很低。

在古建築上有個規律:一般越靠後的建築,檐下斗拱的朵數越多。

山西的遼代、宋代、金代建築基本還是沿襲的宋式做法,斗拱朵數少,而到明中期之後,尤其是清代,檐下斗拱明顯密集起來,彷彿是進入了「萬花叢中」。

希望能幫到你,有古建築問題可問我,喜歡就說說你的看法,一起聊

亦文亦物,行程數萬,撰文百萬,一分鐘簡單幹脆,解讀古建的精彩


謝謝提問!一、朵字本意為花朵,建築上斗拱稱朵是借用,引伸為似花朵之意。花朵層層疊疊,斗拱之垛集叢累,形俏如花朵。說斗拱垛集如花很形象。漢字應用靈活。唐白居易《畫木蓮花圖寄元郎中》"花房膩似紅蓮朵,艷色鮮如紫牡丹"

二、花朵的計量單位。借用於斗拱為計量單位。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孃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

我不是建築專家,只能回答這些。


我看了上面的關於朵與攢的答題,答非所問!話又得說回來朵與攢僅僅是單位名稱的叫法不同,沒有回答出為什麼用朵和攢來計算。我反問一下該計算是計算結構,還是計算工程量,懇請發問者表明!我再做此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