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傳來了一個令滴滴“顫抖”的消息。

蘇寧投資在南京簽訂協議,與長安汽車、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騰訊從新出行、世嘉利、阿里創投、無錫飛葉、榮巽、南京恆創、南京領行共同投資設立南京領行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總份額爲97.6億元。

南京領行設立後,擬投資以新能源汽車爲主的共享出行產業,組建出行公司。

滴滴顫抖!汽車國家隊與科技巨頭的“巨無霸聯盟”殺到家門口!

其中長安汽車認繳出資額16億元,出資比例16.93%;蘇寧認繳出資17億元,出資比例爲17.42%;騰訊、阿里、無錫、飛葉、榮巽、南京恆創科技認繳出資22.5億元,出資比例爲23.06%。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由傳統車企與科技巨頭牽手組成的“巨無霸聯盟”。

這個聯盟的組成,放到出行行業的歷史長河中,或許該是一個有趣的交匯點,更預示着出行市場將迎來全新格局。

同時,出行市場體量最大的滴滴,在遭遇“水逆之年”後,只能眼看着這一大波新玩家闖入網約車市場,從中分潤市場紅利。

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頭的一段所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如今,出行市場羣雄並起,躍躍欲試,2019年的網約車行業將面臨一場巨大變革。

滴滴顫抖!汽車國家隊與科技巨頭的“巨無霸聯盟”殺到家門口!

多方勢力入侵,滴滴“瑟瑟發抖”?

去年,繼鄭州和樂清滴滴順風車乘客遇害事件發生後,在整個監管趨嚴的背景下,原本不可撼動的網約車市場地位出現了鬆動,而美團率先嗅到“機遇的味道”, 進而奇襲網約車領域,讓滴滴猝不及防。

這也讓市場衆人看出,網約車領域的“護城河”,似乎並沒有想象中那樣堅不可破。

隨即,一些傳統車企對網約車市場吹響了進軍的集結號。

去年8月,長城汽車集團推出共享出行品牌“歐拉出行”,全面開展長短租、分時租賃和網約車業務;9月,衆泰汽車與福特簽署備忘錄,未來將合作成立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在網約車領域展開合作。

滴滴顫抖!汽車國家隊與科技巨頭的“巨無霸聯盟”殺到家門口!

此外,力帆集團也投資了新能源汽車出行平臺盼達用車。北汽集團成立全新的出行服務平臺華夏出行;10月,戴姆勒與吉利集團宣佈,雙方將以各自持股50%的方式在杭州組建合資公司,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

同年11月16日,大衆汽車旗下出行公司“逸駕智能”宣佈將廣州本土出行公司合作,佈局網約車和分時租賃市場。11月21日,與滴滴單車業務對標的哈囉出行宣佈與首汽約車合作,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全國60多個城市接入首汽約車業務。

隨着今日傳統車企與科技巨頭成立出行市場的巨無霸聯盟,整個行業風起雲湧,大有羣雄並起之勢。

同時,對於傳統車企來說,國內整車市場的銷量天花板正在逐漸顯現,網約車業務則是新的增量空間。

滴滴顫抖!汽車國家隊與科技巨頭的“巨無霸聯盟”殺到家門口!

“巨無霸聯盟”做網約車的優勢在哪?

衆所周知,傳統車企做網約車平臺的優勢在於車源充足、車輛維修保養專業、用車成本相對較低、主機廠所在地政府關係強硬、資金儲備充足。

此前,在精選君眼中,車企進軍出行市場,主要的商業邏輯只有三種:最優路徑是自己幹,與另一家車企抱團次之,與科技公司抱團再次之。

畢竟車企巨頭單純與科技巨頭深度抱團,很容易在下一個新出行時代淪爲的製造商角色。

所以,此次組成的聯盟,可以說是集衆家之所長。

在當下滴滴稱霸的中國市場,想要在出行領域單打獨鬥,勝出的希望可以說是日漸渺茫。

傳統車企“抱團”成立這種大聯盟,可以藉助科技巨頭超前的運營思維和服務思維,將最優資源有效整合,共同進行技術研發及市場拓展,無疑是一種極爲務實的選擇。

滴滴顫抖!汽車國家隊與科技巨頭的“巨無霸聯盟”殺到家門口!

精選君有話說

雖然在當下,汽車交易體量依舊巨大。但未來,當人們買車慾望逐漸降低的時代來臨,能否順利轉型成爲一家出行公司或是服務公司,關係到這些主機廠的生死存亡。

而傳統車企與科技巨頭成立聯盟,可以集合各方資源,爲進軍出行市場提供更好的“試錯條件”。

新產品替代舊產品,新服務替代舊服務,新模式替代舊模式,這是歷史發展規律。

未來,在多股勢力的聯合夾擊下,滴滴的壓力將越來越大,而車企巨頭與科技巨頭組成的大聯盟,雙方優劣互補,在未來出行的大賽道上,前景頗爲明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