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台湾经济研究院产经资料库副研究员

检视相片
图片来源:iStockphoto

房屋抵押贷款和其他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杠杆的膨胀,一直是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潜藏隐忧,特别是中国主要大型地产公司的债务正在不断提高当中,其中中国恒大、万科的债务均高过1兆元人民币,保利地产、碧桂园、融创中国、绿地集团亦有5,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再者如万达集团、金地集团、世茂、龙湖集团、中国海外等企业,其中国房地产债务也均在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水准。

而随著中美贸易战恐牵动中国经济与汇率的走势,未来更需面对各项变数对于资产泡沫所带来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特别是贸易顺差减少、人民币汇率续贬,中国房地产后市景气表现将减少支撑力道,显然继中美贸易战冲击对岸的股市、汇市之后,未来是否波及债市、房市的走势,则需密切观察。

至于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方面,近期市场也开始关注房贷逾放比上升的趋势,主要是国内银行的购置住宅贷款逾放金额已由2014年12月的86.31亿元递增至2018年5月的172亿元,购置住宅贷款逾放比则由2014年12月的0.15%提升至2018年5月的0.26%,为12年来的新高,所幸6~7月则略降至0.24%,同时逾放金额缩减至163.23亿元。

若以房市重镇北台湾来看,台北市、新北市房贷逾放比更分别由2014年第四季的0.12%、0.10%提升至2017年第四季的0.23%、0.25%,且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的房贷逾放金额更是于2017年第四季各来到35亿元、44亿元、21亿元,分别较2014年第四季成长90%、179%、66%;而建筑贷款逾放比方面,是由2017年12月的0.17%提高至2018年7月的0.25%,为五年来新高。

上述资料反映短期内国内房贷逾放的问题虽在可控制范围之内,也就是2018年7月购置住宅贷款逾放比、建筑贷款逾放比分别为0.24%、0.25%,均低于全体银行逾放比例0.28%,但趋势於则是呈现增多减少的态势,况且不动产放款(含括住宅不动产与商业不动产)占整体银行放款的比重已由2011年的42.34%提高至2017年的47.36%,也隐含我国银行放款有过于集中于房地产的风险,因而主管机关仍有必要事先祭出各项防范措施。

毕竟2018年国内房市供给量明显扩大,特别是根据住展杂志的预测数据可知,2018年全年北台推案量从原先预估的1兆元上修至1.1兆至1.15兆元,若年底指标豪宅案登场,全年案量可能达1.25兆元,将创下统计以来史上次高纪录,不过以目前销售率不到四成来看,显然庞大供给量恐成未来卖压

更何况2019年即将面对全台房贷宽限期到期的问题,即预估2019~ 2020年全台将有5.47万户住宅面临限期到期,房贷压力将骤增,预期卖压将涌现。

在此情况下,为避免系统性风险扩张,金管会持续关注不动产放款情况,除研议是否对房贷做压力测试外,对房贷逾放偏高银行也采取个别监理措施,并考虑对逾放偏高未改善的银行,祭出增提备抵呆帐准备措施;此外,金管会出手祭出「个别总量管制」,要求部分银行的建筑贷款,不得超过净值的1~2倍,同时向银行全面,并向国银发放房贷宽限期问卷调查表。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房贷指标龙头银行—土银,近期也开始强化房贷风控的动作,即特别注意整批性分户房贷,且对于宽限期的拿捏也十分严谨,显然国银的房贷风险意识已有所提高。

检视相片

 

______________

【Yahoo论坛】系Yahoo奇摩提供给网友、专家的意见交流平台,本文章内容仅反映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Yahoo奇摩立场。有话想说?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