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体内发现的蛋白质能用来制造永续的塑胶替代物。(图/取自Pixabay)

▲鱿鱼体内发现的蛋白质能用来制造永续的塑胶替代物。(图/取自Pixabay)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每年有超过800万吨塑胶垃圾流入海洋,造成海洋生物死亡且伤害生态系,但海洋中可能藏著能够减少塑胶污染的关键。美国研究指出,鱿鱼体内发现的蛋白质能用来制造永续的塑胶替代物,且可透过生物分解,大幅降低塑胶污染。

据《CNN》报导,根据发表于化学期刊「Frontiers in Chemistry」的一项研究指出,鱿鱼身上「齿环」含的蛋白质能够制造出纤维、涂料和3D物体的雏型,且这些蛋白质所制成的材料具有可生物分解的特性,有效改善塑胶微粒污染,避免塑胶微粒透过海洋污染进一步进入食物链。

研究主导者宾州州立大学教授狄米瑞(Melik Demirel)表示,鱿鱼用触腕上的吸盘捕抓猎物,吸盘上有锐利的齿环,这些齿环是由类似丝的蛋白质所组成,且鱿鱼齿环蛋白质可以全程在实验室使用基因工程细菌做出来,不需要用到任何鱿鱼,制作过程以发酵为主,只需糖、水和氧气。

此外,狄米瑞与他的研究团队还发现到,利用齿环蛋白所制造的材料除了具有较高的弹性、可弯性与强度外,还有可自行复原与导电的性能,在未来新科技的应用上也极具潜力。

塑胶污染到底有多严重呢?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 JAMSTEC 与联合国环境署(UNEP)去年表示,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底部10,898 公尺深的海床发现了丢弃的塑胶袋垃圾,其中近89%来自一次性产品。

▲▼全球每年用掉的购物塑袋高达5兆个,平均每分钟就会使用将近1000万个塑胶袋。(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全球每年用掉的购物塑袋高达5兆个,平均每分钟就会使用将近1000万个塑胶袋。(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塑胶微粒不只会对海洋造成伤害,经由鱼类、其他生物食用后,进入食物链,也会对人类甚至其他生态系造成伤害。东华大学去年的一项研究也指出,解剖恒春半岛8处海滩近百条鱼的肠胃发现,高达九成有大量塑胶,可见当人类将海鲜吃下肚后,透过食物链的累积,影响高层生物。

近年来,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可替代塑胶的物质,包含鱿鱼齿环蛋白、虾壳,甚至是蜂蜜。不过,真正要阻止塑胶泛滥,还是得靠人类减少塑胶使用量才是根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