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相比我们极度干旱的三体星,地球的水量实在太过庞大,所在在我们母星,都称呼地球为水星!

上次我们以黑海为主线来讲解了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的地缘博弈,很多地球朋友表示对这一视角感到耳目一新,尤其是身处中国的朋友们可能更习惯基于陆地边疆的国家关系,对海洋视角了解略少。

海洋不光占据了地球大部分表面积,也是当今连接各国的主要通道。即使在海运还不甚发达的古代,海洋也是很多区域的地缘核心,比如地中海地区。

而在制海权如此重要的当代,对全球各大海洋的认识不应再停留在支离破碎或概而括之的状态,将大小海区和海陆理解为一整个区域(如同一整个流域)是很重要的。

这首先要打破一般的地理分区,如亚洲、非洲、欧洲对中东地区的分割。其中北非、土耳其、埃及、以色列都更倾向于地中海圈,类似的如黑海圈、波斯湾圈、东非之角、南海圈、加勒比海圈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国家和城市主要以海洋相联结,并围绕海洋资源和海路控制展开博弈。

先看一下地球上的主要大洋:

上面的每一个大洋都不是完整的一块单一水域,每个大洋都有众多的附属海域,而人类的故事其实更多与这些临近大陆的附属海域相关,再加上岛屿与半岛的相间分布,使得某些地区的海陆关系非常复杂。

在这类地区,海洋的重要性也更高,不仅沟通了四周的陆地岛屿,更不断吸引周边的人流物流,形成一个环海地区(如环渤海)。对这些海域的认识可打破原有的简单的陆地分隔,既然地球是水陆相间的,对地球的理解也该海陆互化,不可执于一端。

东南亚地区可以说是地球上海陆分布最破碎的地区,光是印度尼西亚就称得上是万岛之国,这一地区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亚洲和大洋洲。

事实上,亚洲与大洋洲在此处的划分很牵强,被笔直分割的巴布亚岛是殖民时代的粗糙做法所致,在北澳大利亚到马六甲这一宽阔的灰色地带的众多岛屿,与其说更倾向于亚洲大陆或澳洲大陆,不如说更倾向于他们所围绕的众多海洋。

这些被岛屿所环绕的海洋众多,而岛屿有大有小,有些较大的岛屿在人文地理方面明显区分为沿海和内陆地区(如巴布亚岛和婆罗洲),沿海地区则与众多小岛围绕某一海域建立起更强的联系,这一简单的方位上的联系因洋流、通行难度、贸易路线而更复杂。

总之,这一区域围绕各个海洋形成了众多小范围地缘板块,这种破碎和内部分化的状态阻碍了印尼对国家观念的建构与推广,也使得国家权力在这一范围内并不那么强势和畅行无阻。

这样的状况无疑引来众多强大国家对这一区域的各方面渗透,但渗透的方式有优有劣,由于这些岛国并不是标准的民族国家,对其加以渗透首先就要研究各地实际状况,而这里的各地无疑是围绕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海区形成的。

除此之外,作为重要的贸易十字路口,对海峡的控制尤其重要,东南亚当然不止马六甲一处海峡,虽然马六甲在印度洋太平洋之间的位置具有巨大优势,但长远来看,包括东亚、东南亚、澳洲的西太平洋地区的经济整合,将使亚洲与澳洲之间的通道愈发重要,而这些海区(如马鲁古海)至今都是鲜有人关注的。

与东南亚颇为相似,又似乎截然相反的地区是地中海,前者是水包陆,后者是陆包水。

由于东南亚地区复杂的内部体系,使得周边各方(中、美、印、澳)都可向此渗透,但难以直接控制,控制后再向另一边的大陆挺进更是难以想像。但由于地中海内部岛屿较少,且南北较窄,周围各方围绕地中海的博弈常常是跨地中海的(很难想像跨东南亚)。如希腊、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法国,都是以某一块半岛或海岸为基础而控制其他板块,这里的基本板块就是半岛和海岸。

这也使得地中海周围各板块之间的竞争关系是如此明显,东西之间、南北之间、北北之间的竞争贯穿整个地中海历史,并形成今日的民族、宗教、经济上的分布格局。

同样的,由于地中海连接两洋三洲的重要位置,各方势力对其各个节点的渗透和争夺也从未停止,而由于地中海有两个附属海域,黑海和红海(红海为印度洋附属海域,修通苏伊士运河后,地中海的引力则更大),分别通向俄国腹地和波斯湾,所以也扩展了地中海的实际范围,引入了更多玩家(如俄国、英国、美国),事实上这种利益范围的扩展也遏制了地中海再次被一个大国所掌控。

地中海外面是辽阔的大西洋,正是面向大西洋一面的欧洲地区的崛起引领了地理发现和之后的技术革命,他所面对的世界更广大也更复杂。

虽然大西洋中部岛屿稀少,但北大西洋的海陆关系则相当复杂,欧洲不光有孤悬海上的不列颠、爱尔兰、冰岛,还有斯堪的纳维亚和伊比利亚这两个大半岛,小半岛也有很多,且大西洋向内延伸出一块波罗的海(波罗的海对俄国如同黑海,瑞典、德国在这里的封堵,如同土耳其、英法对黑海的封堵)。

由于气候寒冷,俄国北部海域、半岛、岛屿的地缘重要性始终较低,虽然通向同一片大洋,但巴伦支海的重要性无法与波罗的海相比。不止俄国北部,在格陵兰岛到巴伦支海这个位置上,欧洲与北冰洋和北美洲相连。事实上,最早殖民北美的欧洲人就是沿著冰岛、格陵兰、拉布拉多这条海岸线前进的北欧人。(这次殖民的失败和气候再次转冷关系很大)

而随著全球暖化和北冰洋解冻,北冰洋航线有望打通,俄国北部、格陵兰、拉布拉多这条环北极圈地区的地位有望提升,而可通航的北冰洋可能严重削弱地中海和南欧的重要性(西欧从这里可以更快得到达太平洋和东亚)。

所以,北方诸国围绕北极地区海域的争夺也开始上演,一些关键岛屿以及海峡也成为重要的博弈砝码。

既然说到了北冰洋的西半侧,就不能不看下他的东半侧。

沙皇俄国在历史上对这一区域的两大影响,其一是将阿拉斯加廉价卖给美国,其二是封堵了中国在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可能的出海口并遏制日本的向北扩张。虽然在俄国经济疲软的状况下,中日必然加入到对俄国远东区的投资开发,但在地缘上。俄国、美国、加拿大仍是把东半边的北冰洋围得严严实实。

很明显,若北冰洋可通航,北冰洋将成为欧亚大陆两侧贸易的最短通道,进出北冰洋的楚科奇海峡、以及一路到中国所经过的鄂霍次克海、日本海诸海峡都将变得更重要。俄国和加拿大在北部的港口也可能成为北部资源开发与出口的快捷通道(如中部西伯利亚的出口现在要先南运到西伯利亚铁路才行)。

相比遥远又寒冷的北冰洋,中国的地球人们可能更关心印度洋,毕竟这里已经被提高到一带一路的战略高度,虽然很多人畅想著在印度洋上四处布局,甚至反客为主,把印度的珍珠链变成中国的珍珠链。。。

但现实情况是,印度洋上的主要力量依然是印度和美国。这个大洋较为空旷,控制这一大洋的关键在于大洋与周围海洋的通道(安达曼海、马六甲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好望角)以及大洋的中心部位(马尔地夫、英属印度洋领地)。

印度半岛的前突位置,以及印度对安达曼群岛的控制,无疑可以直接截断从马六甲到印度洋的航线;而美国控制的英属印度洋领地、波斯湾、红海则监控著印度洋到西亚、欧洲的航线。中国虽然有巴基斯坦这个稳固盟友,并且布局斯里兰卡和马尔地夫,但仍是明显的客场。

上面的每个大洋,以及附属的各个海区,都是或大或小的生态,都在他们所在周边环境中有不同的地缘意义,对海洋的理解是大陆国家的地球人需要好好补课的,我团对各个海区的详细解读会在以后不断推出(如南海、波罗的海,以及已推出的波斯湾、黑海)。我团这次虽是略述,亦是抛砖引玉,对海洋有更深入了解的朋友们可从公号联系我团。

近来有些公号未经允许即转载我团原创文章

请转载者提前通知我团并经过同意方可转载

否则我团将申诉并保有各种必要权利

感谢为我团提供素材的地球人们

如有版权问题请从公号联系我团

欢迎关注本观察团

推荐给你的朋友们

(⊙v⊙)

地球观察团

ID:diqiuguanchatuan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