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乙二醇期货的上市,这两周都有好多期货公司和合作伙伴搞了介绍乙二醇市场和期货的延伸大小型会议,有的在上海开,有的就在浙江,江苏和福建的几个大城市主办,弄得很不热闹,我这个关注乙二醇市场几乎二十年的老头,也去了几个这样的会议去凑热闹去了。

这些会议的演讲人,有些确实非常懂得市场的运作,有些可以说是大宗商品期货操盘的高手了。不过也有些发表的资料,我发现不是很正确,甚至演讲人自己有所误解,而传达了错误的信息。

我对此有提了一些意见,不过有几个业内熟练的朋友跟我说,这些熟悉期货的人未必懂得乙二醇市场,他们不怎么懂或者一知半解也情有可原,都无所谓,毕竟都处于初步学习的阶段,叫我无需纠正他们,就随他们继续错下去。

起初,我也没怎么想这问题,毕竟错误信息不是我发的,错了就错了,跟我还真的没有任何关系。不过今天从一家期货公司回到我家时,因为堵车公交行驶得特别慢,我闲著无聊就开始回想了这几个会议的演讲人,他们的努力和他们的好学,觉得我还是应该尽我所能,帮助他们更深度了解乙二醇这市场,指出他们的一些误解,从中也向他们学习一下实体和期货的配合,怎么充分利用市场上所有的工具,来达到最高的效益。

所以,在此可能在高手云集的前题下,我要班门弄斧了,其实也就我这两周观察和聆听了那么多之后的一些观点和意见。

首先,沙乌地阿拉伯确实是出口最多乙二醇的国家,它出口的绝大多数的乙二醇都是往中国这里送来的,自90年代,它就成为了主要生产乙二醇的大国,2005年名正言顺的成为乙二醇市场的老大。不过,它产出的乙二醇不是都属于仅此一家的,不可否认确实绝大多数的产量是沙伯基础事业(俗称沙比克)这家公司所拥有的,不过在沙特王国产乙二醇的企业,包括了在沙特投资的日本公司和沙特国有企业,俗称沙特阿美这家公司,这一点很重要也需要认识到。

其次,沙特自今年已经不是全世界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基地了,现在的龙头是中国,主要是近年上了好几套煤制乙二醇的装置,这趋势在接下来的10-20年也应该不会改变,而且是越来越明显(看图一)。

第三,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国,它短期内还是得依赖进口的乙二醇来满足需求,接下来数年即使上多几套装置,也不会改变这事实,因为中国的聚酯行业比乙二醇增长的速度始终来的快,再有乙二醇在即将到来的供过于求的年代中,很多中国境内的装置很可能面临淘汰的恶运,因此说中国会在不久的将来在乙二醇这领域自足而无需再大量进口的说法不正确。

第四,就说到沙比克这个企业了,虽然它在接下来的几年可能会慢慢失去它在市场老大的地位,它的影响力还是很强的,主要是因为它几套装置的竞争力特强,原料成本让很多其他地方的装置都无法相比,甚至望尘莫及,所以说沙比克出口过来的量会大幅度减少而被中国国产的乙二醇取代是错误的理解,毕竟沙特这个市场非常小,它产出那么多的乙二醇肯定需要往外送,而全世界只有中国才能吸收这些海量,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进口那么多乙二醇还不被淹死的。

说到这里,就是第五点了,关于新增加的产能,其实最对市场有压力的不在中国,也不在沙特和其他中东国家,而是美国从今年开始陆续新投的装置。这些乙二醇装置,都有自己原料乙烯的配套,裂解的原料是天然气的衍生品乙烷,成本因为美国页岩气的革命,导致天然气价格极速下降,所以特别有竞争力。它们不是小装置,都是现有科技中最先进,最优秀的装置,每套平均大约年产80万吨,在市场逐步步入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投产周期密集很可能会打乱整个市场的平衡点。届时,别说中国那些最没用竞争力的装置会受到巨大的压力,很多亚洲的装置也很可能面临停产或者倒闭的命运。

毕竟货源充足后,甚至严重过剩时,拼的就是成本,人家中东一些装置在原油每桶55美元的前题下,成本只是大约250-350美元,一些加拿大和美国的装置也因为页岩气的崛起而理论上可以把成本压得比中东那里还要低,这是对现有和以后要上的中国乙二醇装置很大的威胁。

所以,中国乙二醇市场应该不会像很多人所说的,逐步出现自足,把进口量都减到几乎零和长期处于在利润的状况中的,相反的,乙二醇在接下来1-2年出现严重过剩的可能性非常大,而淘汰的产能很多都应该在亚洲这里,包括中国,也因此中国一直会进口乙二醇,唯一的是可能短期出现减少进口的趋势(见图二)。

最后,我要说的是,很多演讲人都说乙二醇和环氧乙烷是可以切割的产品,一套装置不生产乙二醇,或者少生产乙二醇,可以换成去生产环氧乙烷,来赚取更高的利润,这个说法明显是那些没有做好功课的人的讲法,是完全错误的;跟你说吧,乙二醇和环氧乙烷是上下游的关系,不是很多人所了解的同步产出的产品,更不是替代的产品!

扫码查看更多!!

化纤行情-化纤全知小程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