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爲鑑。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漢高祖劉邦在秦末之時,憑藉沛縣一個小混混的身份一統天下,可以說是幸運之極。而且比起同時代的項羽、張良、韓信、蕭何這樣的武功赫赫,奇計迭出的一代人傑;劉邦可以說在武力、智慧、品德等方面完敗。

大風起兮雲飛揚:史記中隱藏着一個劉邦的大祕密


但是最終劉邦這樣一個爲人不齒的人卻能笑到最後,而當時的大英雄、大豪傑不是被劉邦所敗就是爲劉邦所用,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其實許多人在看歷史的時候,經常被記載所迷惑,因爲史官在記錄的時候或是有意或是無意的增刪了許多可能當時不適合發佈的內容,許多背後的故事都隱藏在書中的各處,需要讀者仔細思索、推斷才能探尋真相的一鱗半爪。

以劉邦爲例,《史記-高祖本紀》的記載中對於劉邦的描述很明確,一些大事件都有記載,但是筆墨更多的是在劉邦起兵反秦後,劉邦反秦之前的狀態太史公着筆甚少。但是其實如果大家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劉邦的前半生其實隱藏着一個極大的祕密。

劉邦出生的祕密

公元前256年,當劉邦在沛郡豐邑中陽裏(今江蘇豐縣中陽裏街道)呱呱墜地的時候,趙國的首度邯鄲正在遭受秦軍的圍攻。

這兩件看似不相干的事情,卻如同亞馬遜蝴蝶的翅膀一樣,對未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大風起兮雲飛揚:史記中隱藏着一個劉邦的大祕密


劉邦出生的這一天,村子裏還出生了一個男孩,名叫盧綰。同年同月同日生在任何時候都值得慶賀一番,何況兩家還是世交呢?

於是這兩個孩子一起長大、一起讀書、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而秦國這邊,到底也沒能打下邯鄲,而趙國人爲了泄憤,一度打算殺了秦國質子異人。雖然異人在呂不韋的幫助下逃走了,但異人的妻子趙姬和剛剛三歲的嬴政還被困在趙國。

直到執政長達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去世,異人改名子楚成了儲君,趙國這才把異人的老婆孩子送回秦國。

可能是當年收到生死存亡的陰影太過於深刻,嬴政繼位後就開始他一統天下的宏圖偉業。那麼這個時候劉邦在幹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劉邦在反秦!

劉邦遊歷的祕密

劉邦出生時,沛地差不多已經是楚國的地盤了,但是這塊地之前還是魏國的地盤。所以不論劉邦的父輩還是劉邦、盧綰這一代人,心裏面還把自己當做魏國人。

有人會問:你憑什麼這麼說?有證據嗎?

當然有,史記記載,劉邦和盧綰在讀完書後,打算出仕。但是按照他們的平民身份在貴族當道的戰國時期基本上是不可能,但是還有一條路,就是憑藉自己的才華成爲某一位大人物的門客!

大風起兮雲飛揚:史記中隱藏着一個劉邦的大祕密


戰國時期有四大公子以養士聞名天下,他們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 、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 、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信陵君無忌,是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一度養士數千人,並且多次擊敗強大的秦國,挽救了趙國、魏國於危難之際。著名的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但是也正是因爲信陵君已經自成一派,聞名諸侯,也遭受到了他的哥哥魏安釐王的猜忌,信陵君不受重用,終日苦悶不樂,只能沉迷酒色。公元前243年,信陵君魏無忌去世。這一年劉邦13歲。

而劉邦的童年則是伴隨着信陵君的名震天下,所以有意無意之間,信陵君魏無忌的身影便種在了劉邦的心中。劉邦學成出山後,就離開沛縣,打算前往投奔信陵君。可惜信陵君已經去世了,劉邦無緣得見心中的偶像。

但是劉邦聽到信陵君雖然去世,但是信陵君的三千門客繼承了信陵君的衣鉢,在外黃縣有一個叫張耳的人,曾經是信陵君的座上客,現在也在學信陵君養士。於是劉邦打算去見見張耳。沒想到這一去,劉邦和張耳卻是一見如故。

大風起兮雲飛揚:史記中隱藏着一個劉邦的大祕密


據歷史記載,劉邦跟着張耳多次“遊歷”,在一起幾個月之久。

高祖爲布衣時,嘗數從張耳遊,客數月。--史記-張耳列傳

張耳是信陵君的門徒,因爲養士的關係在魏國也算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在秦國滅亡魏國時,張耳肯定沒少替魏國出謀劃策抵抗秦國。

劉邦和這樣一位人物成爲好友,心中對於秦國自然沒有多少好感。雖然歷史上沒有記載在魏國滅亡期間,劉邦和張耳做出了哪些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劉邦一直從事着反秦的工作,而絕對不是跟着張耳“遊玩”。

等到公元前225年,劉邦32歲的時候,秦始皇滅亡了魏國。隨後發佈通緝令,通緝張耳及其門客。於是張耳決定解散團隊,讓大家都分散隱藏起來。

大家猜想一下,劉邦會不會是這個時候才又再一次回到沛地,悄悄潛伏的呢?


劉邦養士的祕密


大風起兮雲飛揚:史記中隱藏着一個劉邦的大祕密


偶像是養士聞名的信陵君,朋友是學習信陵君養士的張耳,跟着這樣的人,劉備又怎麼會忘記養士呢?

回到了沛地的劉邦乾的事情很明顯,依然是養士

只不過信陵君和張耳有錢,可以養大量的門客,而劉邦沒錢,只能靠着嫂子養幾個當地的混混喫喝。但就算這樣,劉家也沒多少糧食養閒人,這才導致劉邦嫂子敲鍋趕人,結果讓劉邦記恨了許多年的故事。

其實聯繫之前的故事,我們可以大膽想象,秦始皇雖然滅亡了六國,但是還有大量的六國遺族組成祕密的反秦聯盟。信陵君三千門客,假如都像張耳、劉邦這樣,每個門客都養若干士,集結起來後是多麼龐大的一股力量?

劉邦呢,除了散盡家財養了沛縣的許多遊俠。在他當了亭長後再往鹹陽輸送勞役的時候,見到了出行的秦始皇,併發布豪言壯語:大丈夫就應該這樣啊!

當勞役逃跑後,劉邦更是乾脆放了所有人,劉邦的這種心胸氣度折服了許多人,於是跟着劉邦的人更多了,劉邦得罪了官府,只能藏在芒碭山中,靠着蕭何等人的打掩護,才躲過了秦朝的懲罰。

而根據後面發生的事情,其實很容易得出結論:張耳、陳餘、劉邦等人就是魏國祕密反秦組織中的一員。

大風起兮雲飛揚:史記中隱藏着一個劉邦的大祕密


而與此同時,六國殘留的貴族也都在紛紛組織類似的反秦組織,其中經過歷史證明的就有以張良爲首的韓國反秦勢力;項梁爲首的楚國反秦勢力等等。

而且可以猜測,這些六國祕密聯盟勢力極有可能都互相認識,互相掩護。以史爲鑑舉兩個例子:

1、從歷史記載的多次刺殺秦始皇的行動上看,幾乎都是有機密組織、消息來源非常可靠,要不是秦始皇命大,有幾次秦始皇都會喪命當場。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打算巡遊天下,在經過博浪沙時,韓國貴族之後張良組織了一次刺殺行爲非常嚴密,力士扔出去的巨錐準確命中了秦始皇的車駕。可惜秦始皇命大,臨時換了馬車,要不然必死無疑了。

要知道安排這樣一次刺殺,除了刺客的選擇、地理位置的選擇,還要對於秦始皇的現行蹤瞭如指掌,不是短短几天、幾個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所以張良背後絕對有一個巨大的反秦組織在幫助策劃。

大風起兮雲飛揚:史記中隱藏着一個劉邦的大祕密


在外巡遊是這樣,甚至到了秦國腹地的鹹陽,秦始皇也遇到了一次離奇刺殺。有一次秦始皇祕密帶着四名武士夜間出行,走到了藍池這個地方的時候結果被大量刺客圍攻,要不是秦始皇保鏢給力,拼死保護嬴政,始皇帝差點死於這次刺殺。

大家想想,在鹹陽腹地,還有商鞅變法之後的戶籍制度,秦始皇半夜出行這樣的機密大事都可以提前得到消息,組織大量刺客進行刺殺,而且更詭異的是事後秦始皇調動大秦帝國的力量全力排查,竟然沒有找到這次刺殺的主謀和餘黨。

這兩次刺殺,博浪沙的主謀張良啥事沒有;藍池一案甚至連主謀都不知道。秦始皇最後只能殺了周邊的百姓作爲報復。這個反秦組織的機密性、行動力可見一斑。

2、項梁和項羽,作爲楚國大將項燕的後代,秦國著名的通緝犯。項氏家族竟然一直在吳中活的很好,甚至一度達到公開招兵買馬的程度。

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和項羽造反時,竟然和郡守談笑風生,然後才殺了郡守,振臂一呼竟然有八千江東子弟雲集。可見楚國貴族也早有準備。

大風起兮雲飛揚:史記中隱藏着一個劉邦的大祕密



劉邦起兵的祕密

秦始皇活着的時候,六國貴族還不敢如何,但是等到秦始皇一死,秦國在趙高、胡亥的帶領下開始開始全面倒退。

天下羣雄有了陳勝吳廣的帶頭作用,都紛紛響應。劉邦作爲沛縣反秦祕密基地的頭目,在沛縣深耕多年。

不但積累了三百人的隊伍,而且和沛縣的主要官吏蕭何,曹參都非常熟悉。熟到什麼程度呢?據歷史記載,劉邦犯事之後,蕭何多次替劉邦打掩護。

那麼劉邦都會犯哪些事兒呢?以史爲鑑猜測。除了放跑勞役這種事情,還有極大概率是從事和祕密反秦有關的活動。

既然蕭何在這種事情上給劉邦打掩護,說明蕭何最起碼知道劉邦所從事的祕密職業是:反秦!

也正是因爲如此,天下大亂時,蕭何曹參才一個勁的攛掇沛縣縣令請劉邦來守城。縣令拒絕後,蕭何等人直接叛變,迎接劉邦入城起兵。劉邦這纔得到了羣雄逐鹿的初始資本!

大風起兮雲飛揚:史記中隱藏着一個劉邦的大祕密



所以綜上所述:

劉邦的前半生雖然貌似平淡無奇,但其實隱藏着許許多多有意思的細節。

劉邦在統一天下後,對於曾經同樣是反秦聯盟中的好友張良、張耳等人都是非常看重,張良就不用多說了,在鴻門宴要不是張良,劉邦怕是危險了。張耳一度是劉邦任命的七大異姓王之一。

還有,劉邦在成爲天子後,每一次路過大梁,都要去祭拜自己的偶像:信陵君!甚至還專門安排了五戶人家,逢年過節專門祭祀信陵君。

“高祖始微少時,數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爲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


上面這些分析只是以史爲鑑根據現有史實,按照邏輯關係歸納的一點解釋。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見歡迎指出。要是有其他記載也請不吝分享。謝謝大家。

我是文史作者以史爲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