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46岁男性,从18岁起抽烟,每天一至两包烟,从一年前开始有胸闷,咳嗽等症状,病患一开始不以为意,只买止咳药水服用,但近一个月来甚至连爬一层楼梯都会喘。赴医就诊后,医师发现有明显喘鸣声,安排肺功能检查后显示为中等程度持续性呼气气流受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所幸经过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后,呼吸困难的症状有显著改善。

收治患者的安南医院韩孟志医师表示,约4成抽烟者会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且发生率随著年龄增长而增加。虽然最明显的症状是「咳、痰、闷、喘」,但症状缓慢进行,不易引起警觉,早期诊断率偏低。

患者的肺功能会随时间进展逐渐恶化,到后期经常因为活动时会喘而影响日常生活,降低生活品质。许多患者到医院照了肺部X光,没看到肺癌就不以为意。但慢性阻塞性肺病需要经由肺功能检查才能确诊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资深艺人「孙叔叔」孙越因败血性休克并发呼吸衰竭,引发多重器官衰竭。孙越当过37年的老烟枪,即使戒烟成功,晚年仍深受慢性肺阻塞肺病之苦;不只走路、说话会像「脖子被掐住般」喘气,一年更进出急诊4至7次,让他感慨「戒烟戒得太晚」。

韩孟志指出,八成以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因为抽烟所造成,戒烟和避免二手烟可以避免病况进一步恶化。除了戒烟,避免职业场所的粉末和化学物质、户内或户外的空气污染物等,也可以预防疾病恶化。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口服或吸入型支气管扩张剂来改善肺功能和增加病患的运动持续能力。除了药物治疗,参与肺部复健运动,可以改善活动能力,进而改善生活品质。

韩孟志强调,及早戒烟并且规律用药及定期追踪监测非常重要的,按时用药和回诊追踪监测,才能有效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症状。

社区暨预防医学科主任暨家医科蔡忠纮医师提醒,今(2018)年最新的研究显示,即使每天只抽1根烟,男性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机率还是比不抽烟的一般人高出48%,女性影响更大,罹患心脏病的机率高出57%。吸烟是百害而无一益,烟品的危害更是影响全身器官。

此外,不吸烟的人也是有机率得到慢性阻塞性肺病,特别是二手烟环境,小孩或成人接触别人的香烟烟雾可能会增加COPD的风险。环境因素例如家中的灰尘和化学物质,室外环境和工作场所。空气污染和烟雾。

这些包括儿童或成人的呼吸道感染以及其他呼吸疾病,如长期的气喘。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患有气喘的非吸烟者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可能性比不患病的非吸烟者高8.3%。

(毕翠丝/综合报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