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沒有觀點的羅胖:觀點太多了就等於沒有觀點,一個人不可能站在所有知識的制高點上,而羅振宇則試圖評論一切,解釋一切,總結一切,聽羅振宇,你彷彿學到了什麼,彷彿獲得了什麼,最後卻又感覺什麼都沒有得到。羅振宇用每天不停更新的新觀點,打造一種用知識與世界同步的幻象,本質上卻是在製造著更大的焦慮,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也不是所有的知識都是有價值的,邏輯思維和得到app的之所以有市場,無非是因為成功製造並異常強化了一種恐慌:如果你一天不學習所謂的新知,就有可能被社會所淘汰,但實際上,除了給羅胖貢獻一些付費收入,你所聽到的那些」至理名言「其實根本沒什麼卵用!

2、沒有人文關懷的羅胖:羅胖的所有演講,都透露著濃濃的達爾文氣息,在羅胖的體系里衡量一個東西是否有價值的尺度,最要緊的是競爭的勝利和金錢的得失,在羅胖的所謂內容里,你無法找到對於自己閱讀者或者對於弱勢群體的真正關心,在他看來,物競天擇才是最高法則,人類社會和叢林社會沒有區別,所以,在2018年主題演講中才無恥的指出,996已經不流行了,現在流行247,這是何等險惡的立場,是否還將勞動者視為真實的生命呢?

3、邏輯的商人和商人的邏輯:本質上講,羅胖是一個商人,講了一些關於商人的邏輯,對於企業老闆來講,一方面因為商人一致的價值觀,學習羅胖沒準對自己更好的修理自己的員工有幫助(比如換成247),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時尚和未從社會落伍,而羅胖則正式利用了這一點,給自己製造了一批又一批寄主,而且仍在生機勃勃的生活下去!


邏輯思維,適合成功學,並不適合所有人!互聯網時代講究的是創新而並非照葫蘆畫瓢,例如:共享單車除了最開始創新的企業摩拜和背靠大山的ofo,其他的老闆大多都攜款跑路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