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3年SARS事件重創觀光業,很多飯店賣起便當貼補營收,六福客棧也跟風推出「客棧便當」,但一開始營業額並不突出,直到一一年,受邀進駐微風廣場北車店設點,才感受到便當也是一門好生意,開始認真經營。

 

「我們把便當當作一個品牌在經營,」六福客棧營運協理黃程翔說,當時第一次到飯店以外據點外賣,完全沒有經驗,主打「唯一飯店級便當美味」,將金鳳廳的港式燒臘當作主角行銷,沒想到試賣首日創下九十分鐘售出六百個的紀錄,連當時擔任六福集團執行長的莊豐如都嚇一跳。

 

心法一:快閃店助攻

 

臺北車站一樓大廳是便當業一級戰區,六福客棧便當的斜對面就是年銷售百萬個的「臺鐵便當」,更不用說設點的鄰近位置,還有三、四家便當業者在搶客,六福客棧北車店美食街能站穩腳步,衝到每月一百五十萬元的營業額並不簡單。

 

目前北車美食街是六福客棧便當扣除自家飯店一樓以外的唯一據點,相較於外送與企業客戶等通路,能夠連續多年穩居通路業績冠軍,除了北車大量人潮,靠的是穩定的品質。

 

「我們使用跟金鳳廳相同的燒鴨,口感與品質立刻與一般八十元便當作出區隔,受到高端客戶青睞,」黃程翔分析,臺鐵便當賣的是懷舊與大眾化口味,扣除品牌優勢,其實與坊間便當差異性並不大,「客棧便當」則靠著飯店口碑與品質,一個一百二十元至一百五十元的相對高單價,立足北車。

 

北車駐點成功後,六福客棧開始主動爭取進駐特定商場設立臨時攤位,包括到臺大醫院、中國信託南港園區設三個月的「快閃店」,讓上班族嘗鮮並建立口碑,「不要小看快閃店,雖然三個月後櫃位不在了,但電話還是會一直進來,」黃程翔說。

 

心法二:積極開發特定客戶,維持固定業績

 

六福日後拿下為中信金控客製化的便當業務,機緣就是從快閃店來的。

 

原來,中信金員工就是因買過六福客棧外帶便當,才推薦給總部,如今,每天供應中信近三百個便當,成為十餘家團膳供應商之一。

 

最團膳沒有兩把刷子是很難生存下來的,例如,有客戶因「麩質過敏症」,食材不能含麵粉與含精緻糖鹽的調味料,為了二、三十顆便當廚師會另外料理配菜,「通常這樣的數量不會很多,卻必須花很多心力與客戶溝通,」黃程翔坦言,客戶的反應是很直接的,菜色不好第一時間就會投訴。

 

「企業客戶月結的便當口味較清淡、不能有醃製品、飯量不用太多,」金鳳廳陳主廚說,相較之下,北車的外帶便當客戶則偏愛重口味,這些彈性應變都是這幾年做便當學習到的。再者,對傳統便當店來說時間成本太高;對高端的飯店業而言,則是費工耗時的邊陲業務。但大飯店視作邊陲的業務,六福客棧靠著每月研發並推出十款以上新便當口味,帶出業績長紅。

 

心法三:集團資源發揮綜效

 

然而,外送便當絕對不是個高毛利的行業,甚至可說是已殺到血流成河的紅海市場,除了必須控制節節升高的食材與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必須確保準時將熱騰騰的便當送到客戶手中,要克服的困難並不少。

 

六福客棧的做法是少量多次運送,並利用扁平的組織分工、簡明的分類系統,降低出錯率。

 

一旦遇到大單,六福客棧則東元集團力量,有一次,中午接到南港展覽館2500個訂單為例,就在總部支持下,調度六福皇宮、萬怡酒店大量集團旗下人力支援,開出三條生產線因應。

 

 

如今,金鳳廳十二位員工,靠著便當生意,一年可以做到三千兩百多萬元業績,把大多數飯店業看不上眼、嫌麻煩的雞肋市場,做成了集團新亮點,不啻是小兵立大功。

 

 

 

六福客棧便當profile

成立時間:2003年

門市:2(六福客棧、北車美食街)

年銷售量:21萬個便當

單日最大量:2,500個便當

價格:120-250元

年營業額:3200萬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