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船是用於破碎水面冰層,開闢航道,保障艦船進出冰封港口、錨地,或引導艦船在冰區航行的勤務船。分為江河、湖泊、港灣或海洋破冰船。船身短而寬,長寬比值小,底部首尾上翹,首柱尖削前傾,總體強度高,首尾和水線區用厚鋼板和密骨架加強。推進系統多採用雙軸和雙軸以上多螺旋槳裝置,以柴油機為原動力的動力推進。螺旋槳和舵有防護和加強。破冰時,首部壓擠冰層在行進中連續破冰或反覆突進破冰。第一艘極地破冰船是由俄國人設計、1899年英國為俄國建造的「葉爾馬克」號。用於破碎水面冰層,開闢航道,保障艦船進出冰封港口、錨地,或引導艦船在冰區航行的勤務船。破冰船是一種專門用於在結冰的水面上開闢航道的特種船舶。破冰船的主要特點是船體寬(縱向短,橫向寬)、船殼厚、馬力大,且船體各區域設有不同的壓水艙,動力多採用對稱的多軸,多螺旋槳配置。許多高緯度國家擁有破冰船,例如俄羅斯擁有多艘核動力大馬力破冰船,用於開闢北極航道

1912年,中國首次建造了「通凌」號破冰船和「開凌」號破冰船,排水量均為410噸,功率為688馬力。隨著南北極考察事業的發展,現代破冰船已成為極地考察的重要裝備,除用於破冰外,還兼負運輸和海洋考察等任務。這類破冰船的航程遠,破冰進展慢,燃料消耗大。採用核動力推進裝置,能適應其特殊需要,但造價昂貴。

在天津航道局的檔案裏,關於1936年渤海發生的冰封有這樣的記載:「『清凌』等三條破冰船(其中最大者800馬 力)承擔了破冰救險的工作。」據考證,清凌等三條破冰船是清朝未年天津港的航道工程船,以煤作動力,雙煙囪,具有一定破冰能力;清凌的姊妹船還有「通凌」、「沒凌」、「開凌」和 「飛凌」。「甲午風雲」這部歷史影片將「清凌」等5條破冰船的實況都攝人鏡頭。 破冰船是用來破冰,為艦船引航,進行搶險救助,保障海上生產安全,

中國目前有5艘大型破冰船。國家批准建造的3艘破冰船均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制,按設計、建造和下水先後,其番號依次被編為「C721」、 「C722」「C723」。營口新港(鮁魚圈港)所屬的一艘破冰船被命名為「營港12」破冰船。天津航道局所屬的一艘破冰船被命名為「津航拖8」破冰船。這5艘破冰船都是中國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

中國第一艘破冰船C721是1969年由上海求新造船廠設計、建造,到12月26日下午勝利下水,只花了短短三個月的時間。為中國第一艘破冰船C721的誕生,舉行了隆重下水儀式,試航性能良好,很快投入使用。 目前,天津塘沽港、秦皇島港等北方港口還有數十條具有一定破冰能力的「港作拖輪」。天津航道局所屬的「津航拖 7」是較大港作拖輪,單主機1200匹馬力,由上海船廠設計建造, 1969年下水,負責海河航道破冰。

1969年渤海發生特大冰封,中央成立了臨時破冰搶險領導小組,天津市革命委員會和陸海空三軍組成了破冰搶險指揮部。

國家海洋局組成了渤海冰封調查小組, 在天津港破冰搶險指揮部具體領導下,隨同中國人民解放軍及航運部門參力「破冰搶險任務的艦船與飛機,進行破冰搶險和冰情調查工作。

在當時,中國還沒有大型破冰船,負責破冰搶險工作的有拖輪「海拖221」及「煙救9號」、「津救3號」 等救助船,克服了重重困難,戰勝了這次罕見的嚴重的海冰災害。

破冰船對輪船發動機要求特別高,需要大功率的發動機才能推動船在冰中進行,目前我國在大型發動機方面遠遠落後於世界水平,而且國外對於發動機的對中國出口十分限制,這就使得我國破冰船在動力方面無法解決,其次是鋼板強度問題破冰船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船自身重量壓在冰上是冰塊破裂,這無疑對船自身強度問題有了非常大的要求,而在國際上一般是通過強度特別大的鋼材來解決這一難題的,而這種鋼材在國內被稱作特種鋼材,目前我國的特種鋼材強度還達不到國際要求水平(LZ可以聯想航母的材料,這也是為什麼我國遲遲無法自主研製航母的原因之一)。

目前「海冰721」、「海冰722」破冰船超期服役多年,甲板、龍骨鏽蝕,破冰喫力…… 放眼世界,讓艦艇超期使用已成為各國普遍採用的一種做法。海軍某基地質量控制室的科技人員經過修理後成功實現「延壽」,「海冰721」船延壽使用3—4年,「海冰722」船增加一次中修後,可延壽使用6—7年。 正常情況下,一艘大型艦艇服役年限是30年左右。如果平均每艘超到期艦艇延壽3年,該成果應用到10艘艦艇,就相當於再造了一艘艦艇,其經濟效益和軍事效益都非常可觀。

極地破冰船目前只有一艘。即現有的「雪龍」號極地科考船。「雪龍船」是從俄羅斯購買來的北極運輸船,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破冰船。1994年服役,已完成多次南極航行。「雪龍」號長167米,寬22.6米,深13.5米,喫水9米,滿載排水量21025噸,最大航速18節,續航力20000海里。主機13200千瓦,載重10225噸。「雪龍」號裝備先進導航、定位系統,有能容納2架直升飛機的平臺和機庫。連續破冰厚度1.1米,設有海洋物理、化學、生物、氣象和潔凈實驗室200平方米,配備先進大洋調查設備。可搭載80名考察人員赴極地工作。裝備聲納、自動採水和高分辨衛星雲圖系統,隨船直升機2架。

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用於極地科考的破冰船有望於2014年下水服役,由此將改變中國極地科考依賴「雪龍號」單兵作戰的現狀。新一代極地科考船為13,000噸級,總長122.5米、型寬22.3米、結構喫水8.3米,裝載能力約為4,500噸,最大航速16.8節。可搭載科考人員和船員共90人,續航力為2萬海里,自持力在額定人員編製情況下可達60天。根據建造計劃,新船預計2019年建成,將與「雪龍」號極地考察船組成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隊,極大提升中國極地海洋考察能力和極地考察運輸保障能力。新破冰船結構強度滿足PC3要求,具備雙向破冰能力,艏向能在覆蓋有0.2米厚積雪的1.5米厚冰層上以2~3節的速度連續破冰。該船全迴轉電力推進系統和DP-2動力定位系統,較強的前後雙向破冰和動力定位能力。可同時搭載兩架直升機。國際先進的海洋環境和地球物理調查設備。


破冰船是用於破碎水面冰層,開闢航道,保障艦船進出冰封港口、錨地,或引導艦船在冰區航行的勤務船。分為江河、湖泊、港灣或海洋破冰船。船身短而寬,長寬比值小,底部首尾上翹,首柱尖削前傾,總體強度高,首尾和水線區用厚鋼板和密骨架加強。推進系統多採用雙軸和雙軸以上多螺旋槳裝置,以柴油機為原動力的動力推進。螺旋槳和舵有防護和加強。破冰時,首部壓擠冰層在行進中連續破冰或反覆突進破冰。

雪龍號極地考察船簡稱「雪龍」號,是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是由烏克蘭赫爾松船廠在1993年3月完成建造的一艘維他斯·白令級破冰船。中國於1993年從烏克蘭進口後按照中國需求進行改造而成。「雪龍」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也是中國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

雪龍號破冰船非常耐寒,能以1.5節航速連續衝破1.2米厚的冰層(含0.2米的雪)。1994年10月首次執行南極科考和物資補給運輸,「雪龍」號已先後31次赴南極,至2014年7月已6次赴北極執行科學考察與補給運輸任務,足跡遍佈五大洋,創下了中國航海史上多項新紀錄。

目前,中國正在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根據建造計劃,新船預計2019年建成,屆時將與目前正在南極科考的「雪龍」號破冰船一道,雙船組隊、助力科考。新船建造工程由國家海洋局所屬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組織開展,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建造,新船長122.5米、寬22.3米,設計喫水7.85米、喫水排水量約13990噸,航速12-15節,續航力2萬海里,自持力60天,載員90人,能以2-3節的航速連續破1.5米厚度的冰(含加0.2米的雪)。


新的海冰722,海冰723,雪龍號

老的海冰721,海冰722,海冰723


中國目前有5艘大型破冰船。國家批准建造的3艘破冰船均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制,按設計、建造和下水先後,其番號依次被編為「C721」、 「C722」「C723」。 營口新港 (鮁魚圈港)所屬的一艘破冰船被命名為「營港12」破冰船。天津航道局所屬的一艘破冰船被命名為「津航拖8」破冰船。這5艘破冰船都是中國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中國第一艘破冰船C721是1969年由上海求新造船廠設計、建造,到12月26日下午勝利下水,只花了短短三個月的時間。為中國第一艘破冰船C721的誕生,舉行了隆重下水儀式,試航性能良好,很快 投入使用 。 目前,天津塘沽港、秦皇島港等北方港口還有數十條具有一定破冰能力的「港作拖輪」。天津航道局所屬的「津航拖 7」是較大港作拖輪,單主機1200匹馬力,由上海船廠設計建造, 1969年下水,負責海河航道破冰。 在天津航道局的檔案裏,關於1936年渤海發生的冰封有這樣的記載:「『清凌』等三條破冰船(其中最大者800馬 力)承擔了破冰救險的工作。」據考證,清凌等三條破冰船是清朝未年天津港的航道工程船,以煤作動力,雙煙囪,具有一定破冰能力;清凌的姊妹船還有「通凌」、「沒凌」、「開凌」和 「飛凌」。「甲午風雲」這部歷史影片將「清凌」等5條破冰船的實況都攝人鏡頭。 破冰船是用來破冰,為艦船引航,進行搶險救助,保障海上生產安全,1969年渤海發生特大冰封,中央成立了臨時破冰搶險領導小組,天津市革命委員會和陸海空三軍組成了破冰搶險指揮部。國家海洋局組成了渤海冰封調查小組, 在天津港破冰搶險指揮部具體領導下,隨同中國人民解放軍及航運部門參力「破冰搶險任務的艦船與飛機,進行破冰搶險和冰情 調查工作 。在當時,中國還沒有大型破冰船,負責破冰搶險工作的有拖輪「海拖221」及「煙救9號」、「津救3號」 等救助船,克服了重重困難,戰勝了這次罕見的嚴重的海冰災害。

破冰船對輪船發動機要求特別高,需要大功率的發動機才能推動船在冰中進行,目前我國在大型發動機方面遠遠落後於世界水平,而且國外對於發動機的對中國出口十分限制,這就使得我國破冰船在動力方面無法解決,其次是 鋼板強度 問題破冰船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船自身重量壓在冰上是冰塊破裂,這無疑對船自身強度問題有了非常大的要求,而在國際上一般是通過強度特別大的鋼材來解決這一難題的,而這種鋼材在國內被稱作特種鋼材,目前我國的特種鋼材強度還達不到國際要求水平(LZ可以聯想航母的材料,這也是為什麼我國遲遲無法自主研航母的原因之一。

破冰船對輪船發動機要求特別高,需要大功率的發動機才能推動船在冰中進行,目前我國在大型發動機方面遠遠落後於世界水平,而且國外對於發動機的對中國出口十分限制,這就使得我國破冰船在動力方面無法解決,其次是 鋼板強度 問題破冰船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船自身重量壓在冰上是冰塊破裂,這無疑對船自身強度問題有了非常大的要求,而在國際上一般是通過強度特別大的鋼材來解決這一難題的,而這種鋼材在國內被稱作特種鋼材,目前我國的特種鋼材強度還達不到國際要求水平(LZ可以聯想航母的材料,這也是為什麼我國遲遲無法自主研製航母的原因之一)。



現有的破冰船破冰厚度有點淺,破冰航行的速也慢。我是研究船體結構的,我設計的破冰船喫水線上下有十來米很窄的船體(只有4-5米)由它連接上下較寬的船體。這樣的只需要破很窄的冰船就過去了,如果前面的冰很厚船頭直接撞不碎可以把預先在船頭設置好的立銑刀放下來用刀具破冰。這樣的的破冰船又有速度又省油又喫厚。現在就能走北極航線多好呀,搞科考也挺好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