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搜索優化而改標題

原標題為 致夜不能寐者的新年辭

本文旨在探討NP人格在身體限制和社會關係中,如何才能滿足思維的慾望與弱化現實限制帶來的壓抑,使能按照對自己有意義的方向前進。認識自己後的行動,將堅定而高效。

一.苦惱

在夜不能寐者的思維城堡里,每到知性制霸的夜晚,思維便開始肆意地在其中綜合概念,不斷或者製造新的或者聯結舊的概念,這是歡樂的形而上的舞蹈。這些概念在第二天睜開眼後,被稱為感性的士兵一一沒收。因為她們的舞蹈,沒有合法的出生證即尚且沒有一個直觀對象能由這些概念所給予而被認知。

雖然被沒收是可以接受的,但更令人煩惱的是,知性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因為由感性經驗得來的並由知性自己所組織的綜合而成的並且在其他感性經驗中得以成為先驗的知識何以每每在夜晚的舞蹈後變得空洞?

還有一個麻煩,那就是面對思維陷入空洞的自我質問的同時,又有偽裝的柴米油鹽對我們誘惑,在耳邊囈語:「你好,我是不一樣的,你一定沒有嘗試過我」。陷入對偽裝的柴米油鹽的探索,迅速地看穿它只是穿了新衣服,而又不斷的被下一個偽裝所誘惑。

或許我們應該停止形而上的舞蹈,或許我們應該實幹地研究柴米油鹽?

二.理想國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有一則洞穴寓言故事。

「有一群人世世代代居住在一個洞穴里,他們從出生時起就被鐵鏈鎖在固定地點,猶如囚徒,甚至連脖子也被鎖住,不能回頭或環顧,只能面壁直視眼前的場景。在他們身後,有一堆火,在火與囚徒之間有一堵矮牆,牆後有人舉著各種各樣的雕像走過,火光將這些雕像投影在囚徒面對的洞壁上,形成多元的、變動著的影像。囚徒們的一生都猶如在看皮影戲,他們不能相互觀望,不知道自己的模樣,也不能回頭看到造成影像的原因,他們都以為眼前晃動的影像就是真實的事物,用不同的名字稱呼它們,彷彿這些影像就是真實的人、動物和植物。囚徒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他們並不感到悲慘,也沒有掙脫鎖鏈的念頭。但是,有一個囚徒偶然掙脫了鎖鏈,他移動腳步,回過頭來,生平第一次看到炫目的光亮,火光會使他感到刺眼的痛楚,使他看不清原先已經習以為常的影像。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他終於能夠分清影像和雕像,明白雕像比影像更真實,影像是火造成的投影。他不顧刺目的疼痛,逼近火光,走向洞口。後來有人把他從陡峭的洞口拉出洞外。當他第一次看到陽光下真實事物時,再次眼花繚亂,甚於初見火光時所受的痛苦。他只能慢慢適應陽光的照耀,先看陰影,再看水中映像,進而看事物本身,抬頭看天上的月亮和星辰,最後直接觀察太陽,知道太陽是歲月和季節的原因,主宰著世間萬物。」

因為其知性出色的綜合能力,讓他能成為快速洞察事物本體的人,在理想國中,這群人被要求回到洞穴,學習數理知識,從而治理這個國家。擁有勇氣力量的人,則成為這個國家的守衛者,他們需要被教化為合格的共和國衛士,他們要共妻共子,優生優育。缺少勇氣與力量的人們要被教育成以守衛者為榮,專職於自己本分的工匠。理想國中柏拉圖清楚認識到,不同人是有天資差異的,智慧者治理國家,勇氣者捍衛領土,平凡者各賦專職,讓這些各賦天資的人能夠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讓知識,勇氣,節制能有自己的地位,才能讓這個共和國得以成為公平正義的理想之國。作為能從影子的易變中洞見光線是其所由而終能回望太陽的人,是智慧者,更多人只是在影子的易變的雜多中不斷獲得對他們而言的新經驗而愉悅。

三.燈塔

柴米油鹽中並不能產生恰當的表象來作為形而上概念的驗證對象,為了讓夜晚思維形而上的舞蹈能夠得以證實至少間接地存在一個對象是對之有效的,從先哲的書中獲得應驗是一種捷徑。哲學並不是高深而虛空的,相反它是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當我們確信我們的知性的所作所為並不是無意義的之後,我們方能在夜晚的航行中,始終由燈塔的光線安撫,讓我們不至於在黑暗中不斷地嘶吼並最終在不安中歇斯底里地拋下船錨停止探索之行。

四. 兩個或許的回答

形而上的舞蹈,和柴米油鹽,不是非此即彼的。

思維來自形而上思考的苦惱是因其無所定居,來自柴米油鹽的無聊是因其對思維的重複的雜多。要了解為何這兩種情況會對思維主體產生困擾,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思維的運行狀態。

每個思維主體所專註的事情僅僅是通過知性去綜合感知對象的直觀經驗以獲得知識,或者進一步綜合對象直觀經驗得來知識以獲得一種更普遍的一般的知識,從而實現對刺激的雜多的把控(這種認知只對該思維主體的感知對象而言是應驗的,不同的人的感性直觀能力不同所獲得的刺激也會不同,先天失明者的思維從視覺上不會產生物體廣延的概念)。這種先天對直觀進行綜合的慾望之何來的問題姑且懸置(這種懸置可能對以下推論造成暫時錯誤的認知)。

有這樣一個例子來說明柴米油鹽為何成為無聊:《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三傻大鬧寶萊塢》三部電影,可以描述為以摔跤運動和以歌唱選秀還有校園題材為主題的電影,它們因為思維中的摔跤運動和歌唱選秀概念,高校題材概念的存在而被給予三種不同的表象。他們也可以被描述為家庭教育與校園教育題材電影,它們因為思維中有家庭教育和校園教育概念而被給予兩種被統一的表象。他們還可以被描述為印度社會多元化與反社會暴力成見的實踐題材,他們因為思維中的這種概念而被給予統一的表象。我們的思維由於其慾望不停地在對直觀表象和其所產生的經驗進行綜合,依據個體思維綜合能力的不同,對錶象雜多的統一度會有所不同。由於這種綜合表象的慾望的存在,當以「印度社會多元化與反社會暴力成見的實踐」為概念來綜合這三部電影的人,觀看到《嗝嗝老師》的時候,就不會有高的興趣,因為這部片子在心中的表象仍然是同一個概念所給予的,它沒有增加任何可能被綜合的機會。但同樣《嗝嗝老師》被僅擁有」摔跤運動和歌唱選秀概念,高校題材」概念的思維主體感知的時候,它會綜合形成一種「因材施教的教育」概念,所以對他們來說思維綜合的慾望是得到滿足的。所以思維的綜合能力更感覺的思維主體,他的思維會對感知直觀的雜多性要求更多,他們需要不斷的新鮮的感官刺激來維持思維綜合的慾望。而思維綜合能力更直覺的思維主體,他們不需要太多的同質化的直觀雜多,但會對既成知識的概念的雜多性要求更多,他們需要不斷的新的形式化的知識來滿足思維進行綜合的慾望。

上述例證旨在闡明為何對夜不能寐者來說,柴米油鹽就成為了無聊。

那麼我們再來探究為何形而上的思考又變成苦惱之源。所有因知性的綜合能力而得來的概念都需要有由它所被給予出來的表象來形成知識,這種知識才能作為先驗概念來認知新的表象。而思維綜合能力較直覺的人,所進行綜合的大多是經驗性概念的表象之表象,其綜合出來的知識往往在作為先驗概念時暫時找不到能夠與之相應的表象,那這概念就變成虛無縹緲的了(只有蘋果的概念,而這世上不要說蘋果直觀竟連蘋果的化石或者吃過蘋果的人都不存在了,那麼蘋果這個概念,就是沒有應用性的概念,因為就算間接的間接概念表象也無法找到與之相應的直觀對象來進行認知以形成知識),更有一種情況是,在對這些表象進行綜合的同時因為脫離了直觀經驗的參與而使得這些綜合出來的概念自夜晚出生那一刻起,就註定是一個無法應用的謬誤。

上一節旨在闡明為何對這些人來說,所思考的竟成為苦惱。

既然說明了柴米油鹽為何會成為無聊,而所思考的又是如何陷入空洞的情況之後,那麼我們就能對症下藥的來治理這塊鹽鹼地了。治理之前我們首先需要達成兩個共識其一是我們所賴以思考的是大腦,而大腦需要身體的滋養,身體又需要攝入外部能量以維持運轉,而攝入外部能量又需要由身體對外做功來換取。那麼維持思維的進行就需要身體不斷對外做功來換取能量,這是最低的要求。其二是我們思維的綜合概念的慾望是在其確實與表象結合成為知識的那一刻才得到滿足的,我們需要對我們的所思獲得思維之外的對象確認其實在性才能讓慾望滿足,才能允許其以自身為經驗性驗前概念植入認知結構。

維持身體基本機能的運轉需要我們與其他人進行交換,我們需要能夠產生他人所需要的以此來換取自己所需要的。那麼我們就必須具備一種滿足他人慾望的知識,我們在產生這種知識的時候必不可少的需要有柴米油鹽的質料加入以形成這種知識。對於直覺者來說,覺得無聊是肯定的,但是看在身體需求與減少生活家務瑣事的麻煩的份上,有必要接觸柴米油鹽的細節產生知識換取所需。而且對於將時間更多的花在思考上的人來說,這種知識必然要求是一種高效的滿足他人慾望的知識,以此可以以更少的時間獲得更多的生存所需。可能有的人會因為對直觀雜多細節的感知與聯結有抵觸而在這種知識的產生上遇到困難,對於不同人來說,會有自己更易掌握的用以滿足他人的知識,以《天資差異》中的知識來描述就是,處理信息類型為T類型的人格,他的認知結構中處理事務時擅長從事件本身的角度出發來進行判斷,更加擅長從事務客觀的因果利弊出發去處理信息進而得出結論,適合從事會計,財經貿易等工作,他們擅長根據條件推理。而處理信息類型為F類型的人格,處理信息出發點往往是從人的感受角度來判斷,適合銷售客戶關係,護理,教育等工作,他們擅長共情與安撫。(想了解更多請閱讀《天資差異》人格類型與職業一節)。根據不同的人格(認知結構)來選擇一項自己能更高效運用的知識來滿足他人的慾望是一種高效的維持身體基本機能的辦法。除了從人格角度考慮更易掌握的知識外,我們還要認識到一種知識要成為更加高效的話就一定需要有一種刺激-反饋機制,就是說我們的這種知識需要在處理信息時能夠按照某一種規則來快速反應的功能,那就需要我們在生活工作中注意積累這種規律,而在積累這種規律的時候我們必須關注柴米油鹽的特徵和細節(特別要提醒這些直覺者,他們往往會忽略細節而徑直抓住其深層原因,這也是直覺型人格N的短處),經過對特徵和細節的對比,控制變數,最終得出一個規律能夠快速應對下一次發生的事情。雖然P型人格的讀者會反對這種經驗,認為這種經驗過於確定而缺乏可能性與創意,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會造成狹隘局限的問題,但是我想說至少這份經驗在這種類似情況下是能夠勝任高效正確處理事務的要求的,我們確實應該注意保留這種可能性,在出現與此經驗相悖的情況下能夠快速靈活的做出調整。根據自己的人格類型選擇合適的職業,並在工作中關注特徵與細節經過嚴格的邏輯來確認出經驗與規則,讓你能更加高效的換取生存所需。除了工作中的柴米油鹽外,我們還需要對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進行處理,同樣出於高效的原則,那麼傢具家電需要能夠更加智能,電動馬桶啊掃地機啊帶烘乾功能的洗衣機啊一個高效的外賣店這種,都是我們所需要的,當然這一切建立在你高效的工作知識換取的超出生存基本需求物的基礎上。

現在讓我們來聊一下如何讓思維那綜合的慾望得到無盡的滿足。我們已經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我們的一切概念都需要有相應的表象才能形成知識,形成知識的那一刻,思維的綜合的慾望才能得到滿足。對於一個思維綜合能力更直覺的人來說,他需要對直觀表象雜多之統一性表象進行更深層次的綜合來滿足其慾望,那麼我們該以什麼樣的方式進行思考,才能讓這種慾望得到無盡的滿足呢?我認為有兩個條件:思考的同時必須設計一條通往直觀表象的驗證之路,即問一下自己如果這個概念需要成立的話,它需要如何才能在直觀表象中有成為先驗的可能——讓它有成為知識的可能。所思考的這個概念必須在你所能觸達的範圍內能夠不斷出現新的感官質料,問一下自己我所思考的這個概念在我想解決的問題範圍內有沒有不斷的新的我能觀測到的現象發生——讓概念能產生持續綜合的機會。即一個沒讀過高數的文科出生的做銷售的人不應該花大把時間閱讀思考平行宇宙之類的問題,因為這種思考所得出的概念無法在其能力範圍內找出一條驗證之路,他也無法接觸到關於該概念的新的感官質料,那麼這種思考除了帶來無盡的空虛外,還佔用了時間精力造成苦惱。如果他轉而思考人性慾望之由的概念的話,那麼綜合而出的概念則有一條清晰的驗證之路——他的顧客是因何產生某種慾望,這種慾望是因什麼原因而變化,如何影響這種慾望;這種概念也因為工作,生活中不斷出現的新的變化而為這種思考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質料。反之如果是航天科技工作者,那麼如果他來思考這些人性本質的問題也會帶來這種無法驗證,且難以接觸所需思考質料的問題。當然在此並不否定這種廣泛的好奇心,這種廣泛的聯結綜合過程最終可能的確是會有一大統一的概念來對所有對象先驗的,但是我們需要考慮之前我們達成的共識——我們所賴以思考的是大腦,而大腦需要身體的滋養,身體又需要攝入外部能量以維持運轉,而攝入外部能量又需要由身體對外做功來換取。而這個過程需要我們用時間和精力來處理,如果把慾望得到滿足的程度除以時間來定義效率的話,顯然是擁有清晰驗證之路與不斷新鮮質料的思考綜合活動是更加高效的滿足思維慾望的方法。

回顧以上兩節對於解決苦惱與無聊所提出的要求—— :根據人格選擇合適的職業,關注工作中的特徵和細節來形成高效反應的經驗規律,使工作本身成為自己擅長的而且是高效的以換取生活所需,並且在生活中能因此擺脫重複的雜多。:思考那些擁有可能的驗證之路,並且在能力所及範圍內能觸及不斷的新鮮質料的概念以此源源不斷的進行綜合活動而形成知識滿足思維的慾望。再次整合這兩點再加入時間與精力這個限制進來,我想,最好的選擇可能就是這樣一個情況:你有一份適合你性格的工作,並且你有能力高效的處理日常工作,除此以外這個工作更有進行高度抽象思維的需要,並且這個工作中你能源源不斷的接觸新的事件來驗證思考。那麼這份工作會給你帶來除了安身立命之本還有對你那思維慾望無盡的滿足。

五.新年辭

在此引用書本華的話「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滿足便空虛,滿足便無聊,人生就是在空虛與無聊之間徘徊。」 「如果一個人能找到並投入到一件事上去,且這件事既不能很快完成又不至於全無指望,那他幾乎就可以說是幸福的了」

夜不能寐的直覺者們,不要放棄自己的理想,不要懷疑自己的知性,不要否認身體的限制,不要輕蔑現實的細節,請即刻出發尋找令你幸福的事情去吧~

六.後記

2018年是我由一個徘徊者變成一個更加堅定的人的一年,不僅由於工作上的成長與收穫更因為有幸瞥見生命中的燈塔,讓我不至於拋下船錨懷疑知性,在柴米油鹽中渾噩。我更深刻的認識了自己,並且由此出發利用自己的長處給生活帶來了更多的充實,以及對自己過往種種經歷與行為的合理性的認識。但是我也提醒自己,要保持一顆開放的好奇心,一種非決然的思維來審視自己與周遭。

2019年願更幸福。

燈塔書目:

《天資差異》

《九型人格》

《理想國》

《形而上學》

《純粹理性批判》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