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戰爭形式的改變,以美軍為代表的世界主要國家軍隊對軍隊的快速化、飛行化建設逐漸加快,而一支軍隊快速反應能力也越來越成為衡量這支軍隊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在飛行化陸軍和快速化軍隊建設方面,美軍無疑是最成功的,也是最早開始大面積推廣的。至今為止,美國陸軍的快速化建設早已完成,其力量配比、武器配置和組織架構都值得後來者學習。

受經濟條件的影響,中國軍隊機械化水平建設長久以來都滯後於美軍,在飛行化陸軍和快速部隊建設方面,國內的建設步伐就更加的滯後了。進入本世紀後,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在國防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斷增加,而這些則為我軍填補歷史欠賬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中國在本世紀初的騰飛是全面的,除了經濟之外,科技和工業的進步也是非常明顯的,而對於飛行化陸軍建設和快速反應部隊建設很重要的超輕型大火力火炮技術,也隨著我國科技的整體進步而被攻克,在結合我國不斷增加的國產直升機數量,中國軍隊的快速反應機動能力趕上美軍,已經指日可待。

一支軍隊在快速反應快速機動過程中,需要跟上速度變化的絕不僅僅是人員,沒有相關武器裝備的跟進,任何的快速反應部隊都只能是空殼,而超輕型榴彈炮就是為了伴隨部隊快速機動而生的。相比於傳統榴彈炮,超輕型榴彈炮最大的優勢就是在保持威力不降低的同時,重量大幅減少,可以滿足直升機吊運飛行的需要,美軍最早的105毫米超輕型榴彈炮和M777型155毫米超輕型榴彈炮就是典型的代表。而隨著中國軍隊快速反應快速機動能力建設的不斷進行,國內單位適時推出了適合我軍裝備配置的122毫米和155毫米超輕型榴彈炮,其綜合性能都達到或超過西方同類裝備水平。但是,在筆者看來,至少目前來看,和155毫米超輕型榴彈炮相比,122毫米超輕型榴彈炮對中國軍隊快速反應作戰的重要性更大一些。

性能先進

以我軍目前裝備的傳統型號122毫米榴彈炮為例,其最大射程已經達到20公里上下,且在威力方面,相比於西方主流的105毫米榴彈炮更有優勢。而我國最新的超輕型122毫米榴彈炮在威力上和車載型不差上下,但是,重量更加輕便。同時根據相關企業的公開展示,我國科研人員還為122毫米超輕型榴彈炮研製了很多車載方案,很方便部隊伴隨直升機快速機動,且相比於西方簡單的直升機吊運,我國的車載122毫米榴彈炮系統更有優勢。

現實選擇

筆者說122毫米超輕型榴彈炮目前更適合我軍,並不是認為155毫米超輕型榴彈炮不好,而是因為我軍直升機載重的問題限制。目前我國陸軍和空降部隊載重最大的直升機就是剛列裝不久的直8G(也有說是直18)直升機,其雖然在理論上可以吊運國產155毫米超輕型榴彈炮。但是,實際使用中根本不具有實際操作性,因此相比於155毫米超輕型榴彈炮,122毫米超輕型榴彈炮的可吊運空間就大的多了,不但直8G可以,甚至直20也沒多大問題。因此,至少目前來看,國產122毫米超輕型榴彈炮對我軍快速反應部隊的建設更有價值。(利刃/草原狼軍團)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一款古老的武器,叫做山炮。顧名思義,就是專門負責在山地作戰的火炮武器。步兵在山區作戰時需要炮兵支援,而早期的野戰火炮受限於技術,往往比較笨重,無法在山區進行機動,在這種情況下,山炮應運而生。

儘管武器裝備技術特別是材料技術一直不斷革新,但步兵對火炮機動性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早期的山炮口徑大多較小,大多只有75mm,這種威力顯然不能滿足現代山地步兵的需要。而現代的155mm口徑的火炮的機動性並不比早期的重型野戰炮好多少。在一些地勢崎嶇複雜的山區,即使是自行火炮也無法進入,而122mm超輕型榴彈炮的出現恰好滿足了山地步兵對即時支援火力的需要。

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的巴士拉之戰中,8門被軍用卡車以60千米/小時的速度越野牽引的M777榴彈炮在行進間接到了海軍陸戰隊第一遠征隊的火力支援要求。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內。8門M777榴彈炮就完成了停車、架設和開火的一系列戰術動作。3輪急速射擊後,8門M777榴彈炮迅速轉移到了3千米外的另一個火炮陣地,整個過程也不到5分鐘,這種機動性遠遠超過了大多數牽引式榴彈炮。

以中國的國產的超輕型榴彈炮為例,這種武器的精髓在於其可以使用直升機進行吊運,這賦予了火炮極大的機動性,主要是針對空降、山地、沙灘、叢林、海島作戰等重型自行火炮難以發揮性能的場合。但是由於這種武器使用了大量的複合材料,包括鈦合金等昂貴的金屬,因此造價十分高昂,更多的時候是作為特種裝備來投入使用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