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逻辑》一书收集了作者陈志武2007年中期之前写的许多文章,从各个角度剖析现代财富的特征。并在书中的第二部分著重分析了中国目前的财富特征以及为何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本书在序言部分即介绍了现代财富创造的最大特点: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发生了质变,一家民营企业的年收入就能超过当年康乾盛世时期朝廷的年税收,普通人的真实收入也翻了几番。并从「深度」「广度」和「长度」三个方面介绍了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首先是「深度」:体现在单位时间所能生产的东西上,目前得益于工业化的生产技术,每人每小时生产的产品量远远高于以前;其次是「广度」:体现在一方面市场地理范围跨地区、跨国界的拓展;另一方面是消费品、工业品种与空间的扩大;最后是「长度」:也就是时间维度。这体现在今天的财富和未来的财富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股票和其他金融证券使人们把收入,财富在不同时间之间进行转移配置变为可能,其结果是缩小了过去收入、今天收入和未来收入之间的差别,把未来收入和今天收入之间的距离「长度」缩短了,让预期的未来财富能方便的转变成今天能重新配置的财富。当然财富的创造力在「深度」、「广度」和「长度」三个维度的发挥,又取决于一国的制度,包括产权保护体系、契约执行体系及保障市场交易安全的其他制度,各国虽然在这三个维度上的差别是其制度质量的最终反映,也是决定国富国穷的核心维度。

在本书中,作者主要是针对以下问题做出解释:

一、中国近几十年为何能创造出如此令人惊叹的经济奇迹,而以前的改革则不能?

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毋庸置疑的就是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让老百姓从「为别人干活」改为「为自己干活」,给了经济极大地激励。第二点便是目前国际社会的制度同质化,经过500年的构建和演变,世界秩序已不再以野蛮和暴力为基础,不仅原来没有法律或者法治的国家已基本建立了法治体系,而且各国的法律,政治制度也已经相当的同质化,特别是在商法、公司法和证券类法律方面,是的跨国贸易的成本大大降低。最后一点就是资本全球化带来的「西计东渐」,使得中国的现代工业制造技术快速发展。正是这三点的共同作用,使得中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

二、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

首先作者提出了疑问,目前中国的法治和产权保护还相当欠缺,可是这些年中国的GDP却以令人瞩目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长,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中国特色还真的能使在其他国家成立的结论在中国就行不通吗?真的是中国有中国的经济学,西方有西方的经济学吗?

针对中国经济的成就,作者的解释为:促使经济增长的资本包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制度资本。即使一国的制度资本欠缺,但如果其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却出奇的丰富,那么这两种资本在一定范围内弥补制度资本的不足,也就是说,人力资本和制度资本有一定的相互替代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也相对很廉价的劳动力,这种劳动力优势在经济增长初期可以弥补、对冲高制度成本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在制度资本欠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能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增长所以赖的行业是制造业,而制造业的发展和服务业的发展对制度环境有著截然不同的要求。总所周知的是,制造业远比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业容易发展,前者所依赖的交易市场相对于后者不容易被骗(尽管在绝对意义上任何产品交易中都会有欺骗的空间),因此制造业市场的发展对制度的依赖性较弱。

从上面对中国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已经可以看出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的原因必定出在制度资本的欠缺上面,为了弥补制度成本、规避交易风险,人们不得不格外勤奋,不惜一天多工作几个小时,还要忍受少哪些收入。就像茅于轼先生所说,我们中国人是那么地勤奋,却还是那么穷,原因在于我们不得不为制度成本付出高昂的代价。

三、为什么我们需要民主和法治?

民主和法治固然是高尚的理念,但它们显然并不必然意味著经济的高效率和政治的稳定和繁荣,即它们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

民主与法治自身不创造收入,但它们可让同样的勤劳创造更多的收入,让同样的努力创造更多的财富,或者是为了同样的收入只需要付出更少的劳动。目前中国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有形的制度成本很高;第二,各类行政管制,逼著大小单位、各类企业、公务员个体户乃至大学教授都去跑关系,需要审批,迫使体制内外、大小官员、是官非官的每天都要话费几小时去泡饭局,耗费青春,延误企业发展;第三是由于对契约权益、私人产权保护不可靠,执法机构缺乏公信力,要么使许多创业行为和交易无法进行,要么就是交易成本特高,抑制民间创业倾向。

中国的经济增长是靠人们辛勤劳动挣来的,是勤劳克服制度障碍才得来的,来的很辛苦,试想如果制度成本能够大大减少,中国人的勤劳所创造的财富会不会高一些呢?勤劳与否决定了饭碗里有没有饭吃,而民主和法治决定了生活品质,决定了是否能不用那么辛苦收入照样能增加。

四、中国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应该归咎于市场化改革吗?

传统上,我们总是把资源配置应该由政府还是市场主导的问题与选择公平还是效率的问题等同起来,好像政府就等于公平,选择由政府配置就等于实现了公平——没想到,公平只有在与之匹配的权利制约机制下才能得到保证。

市场化改革并不是收入差距增大的根源,它只不过是把本来一直隐蔽的、深层次的制度机制问题以更夸张的形式表露出来。换句话说,市场改革是问题的表象,权力制约机制缺乏才是收入差距增大的本源。今天中国的现实是,资源配置、收入增长机会即不受效率原则,又不受公平原则支配,而是由权利原则决定。在这种起始条件下,最好是市场化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同步进行。通过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控制,至少能把不受制约的权利尽可能带来的收入机会扭曲收缩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本书的文章结构相对独立,语言简单,所以阅读起来很轻松。针对许多社会现象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经济学解释,但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陈志武先生是一位纯粹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者,因此本书中多处强调自由经济对财富增长的益处,而对自由经济的风险却并未提及。并且,我认为本书中在产业结构相关内容方面存在过分强调第三产业的情况,第三产业的确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作用,但经济危机发生时,往往首当其冲收到巨大影响的就是第三产业,实体经济往往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因此过分发展第三产业往往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泡沫,最后导致危机,而多次产业协调发展才是最合适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