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很多關內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東北地區,就像現在的年輕人對北上廣深一樣,那是個能夠喫飽穿暖過好日子的地方,山東人有很多穿關東,當時東北人少地多,在那個時代,喫飯纔是百姓們的要務,所以一旦找到能夠開荒的地方,肯定會為了生活踴躍外出闖蕩,穿關東就這麼開始了。

至於說為什麼遼東半島很多人保留了祖籍和祖籍方言,這個很好解釋。

首先,去往遼東半島的人很多,但是主要是一大批山東人,山東和遼東半島離得近,自古以來,「山東遼東同屬一省」的說法就有流傳,明朝時,遼東的很多政務都歸山東負責。

其次,去往遼東的山東人比較多,一旦一個地區的人扎堆遷入一個新地方,在人數多的情況下就容易保留自己的風俗文化。想一下,一大片荒地來了一羣勇敢的拓荒者,沒有人來同化這些拓荒者,而這些拓荒者又很多,他們和自己的祖籍地山東離得不遠,平時來往也很密切,所以保留祖籍和祖籍地的方言就很正常。

地理也是個很重要的原因,越往東,越往北,保留祖籍方言的闖關東後代越少,而這並沒有什麼關係,大家生活在一起,鄰裏和睦,生產生活,並沒有必要較真祖籍。

從史料記載來看,山東人闖關東一般是從喜峯口,山海關一代進入東北三省,海上則是從蓬萊,煙臺途徑旅順大連進入東北三省。為了生活,勇敢的山東人,河北人,背井離鄉,到關外艱苦創業,實在值得當今的我們敬佩。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


從史料記載來看,山東人闖關東一般是從喜峯口,山海關一代進入東北三省,海上則是從蓬萊,煙臺途徑旅順大連進入東北三省。為了生活,勇敢的山東人,河北人,背井離鄉,到關外艱苦創業,實在值得當今的我們敬佩。

地理也是個很重要的原因,越往東,越往北,保留祖籍方言的闖關東後代越少,而這並沒有什麼關係,大家生活在一起,鄰裏和睦,生產生活,並沒有必要較真祖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