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嶼EYESVOT |吳天明

藝嶼,來一次靈魂擺渡!

說說張藝謀和陳凱歌的恩師吳天明?

最初關注吳天明是因為電影《百鳥朝鳳》。

這部電影上映了兩次,而第二次上演可謂是聲勢浩大,圈內很多導演、演員都鼎力支持,馬丁斯科塞斯還專門為吳天明錄製了視頻。

其實這裡要說的是電影上映過兩次,但並不是一個噱頭,而是吳天明這樣一個為中國電影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導演,值得我們再次走進電影院去買單。

那麼吳天明是誰?很多人乍一聽會比較陌生。

吳天明是中國第四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他曾經是西影廠的廠長,拍出過《老井》、《變臉》這種青史留名的佳作。

老井 劇照

變臉 海報和劇照

從他手底下出來的人都是大名鼎鼎:陳凱歌、 張藝謀......這都是第五代導演裏的佼佼者。

中國第一部票房過億的電影《人生》就是他的導演作品,當時的票價還是一張兩毛。

人生 劇照

如果按照通脹率來算,這部電影纔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票房第一。

就是這樣一個為中國電影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導演,在晚年過得十分悽涼,無人問津。

他最後一次出現在大眾面前是一個無良媒體把他誤認成了一個土大款,不得不說是十分無奈。

吳天明屬於中國的第四代導演,是在文革後開始拍電影,他們和第三代導演不一樣,第三代受得束縛多一些。

吳天明他們這一代是真正開始探索中國電影新領域的一代,他的同輩還有楊延晉 黃建新這些人,單拎出來都能說個三天三夜。

曾經的他們風光無限。到了90年代面臨著轉型,新的電影機制誕生,大家不得不向資本和市場低頭,吳天明這一波第四代導演逐漸被時代的浪潮淹沒,退出歷史舞臺,然後就是第五代導演的天下了。

同時代的這一撥導演大多數已經退隱不再拍片,而只有吳天明還堅守自己。

拍自己想拍的題材,像他的小輩取經。

他在90年代拍的《變臉王》已經有點向他徒弟們靠攏的趨勢,風格挺像的。

他一直在探索,並一直保持著他們那一代人最後的尊嚴。

據說他曾經在飯桌上質問過張藝謀:「拍《三槍》的意義是什麼?」

他也十分不理解為什麼像《爸爸去哪兒》大電影這種東西都能成那一年春節檔的票房冠軍。

這些在他看來匪夷所思的事情早已成了理所當然。

他們都被這個新的機制給綁架了!像他帶出來的陳凱歌拍出過《霸王別姬》這種中國電影史上的扛鼎之作,也在市場化的衝擊下去拍了《無極》,以至於到現在人們都不相信《霸王別姬》是他拍得而是他爸爸給他拍得。

張藝謀也拍過《三槍》這種東西。

沒辦法,這就是大的趨勢。

大家都說張藝謀這些第五代導演是「跪著把錢掙了」,而吳天明儘管晚年悽涼,但卻是站著走完了一生。

吳天明自始至終從來都沒變過,他一直在關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對人的影響。

他最開始拍得《人生》是國內第一個反應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城鄉差異的電影,

《百鳥朝鳳》則是反應老手藝人在當下這個多元化社會下的境遇。

他關注著這些人的命運,因為這些人彷彿也是他們那一代人的影子。

《百鳥朝鳳》的劇情就很像吳天明這一代人的處境。

曾經風光無限,而新的浪潮襲來被拍在了沙灘上,努力掙扎收效甚微,充滿著無力感。

說這麼多不是想給誰樹碑立傳,而是想靠自己的微薄之力讓更多的人瞭解一個偉大的導演—吳天明。

哪怕只有一個人也值了。


沒有吳天明,就沒有今天的張藝謀!

謝邀!我見過吳天明導演,也聽說圈內人士當時對他一些議論與評價!

吳天明是個好導演,其中《人生》、《老井》、《生活的顫音》等作品曾在社會與圈內引起強烈的轟動。

他是個開拓進取的領導,在擔任西影廠領導期間,敢於向傳統的僵化的計劃經濟管理模式說「不」。

他是個好伯樂,大膽啟用畢業不久、沒有名氣的張藝謀,讓其擔任主演、攝影乃至獨立執導其一名驚人的大作一一電影《紅高粱》。《紅高粱》的攝製費用是吳天明下令廠內多個劇組五千、一萬等一點一點節省彙集出來的!可以說沒有廠長吳天明的全力支持,就不會有今天的張藝謀。

那麼,聞之吳天明去世噩耗的張藝謀說這些年對其「關心不夠」,這是心裡話,也是愧疚之處。人之常情。


張藝謀和陳凱歌起源於黃土文化。陳凱歌是導演了《黃土地》贏得了同行的讚譽,然後脫掉老羊皮襖玩兒商業電影;張藝謀呢,則是出演了老井,一炮而紅,然後變臉洗白,專門研究電影、色彩、時尚話題的組合,走出了一條商業化的電影之路。

這兩個人的目標都是商業電影,但實際上他們的商業電影卻拍得並不特別成功,無法與後輩小剛們相比。但是,他們身上的尚未洗凈的黃土氣息,卻為他們打下了厚重的文化底蘊,因此,即便票房不理想,卻頗能贏得藝術上的讚譽,因此也就不乏擁躉,自有另一番成就。

而給了陳張二位這個文化底蘊的,就是這個吳天明!中國的八十年代,改革剛剛起步,大家都很窮,就在那個時候,從黃土高原颳起了西北風。黃土高原缺水、少地,人8生存下去都很艱難,但人們同樣有著對富足的強烈渴望,這就是那個西北風的主題。《人生》、《老井》說的都是這個話題,而後張藝謀的作品中仍然充滿著這個話題,這也是張藝謀的步子遠比陳凱歌要堅實的緣由。

八十年代是令人懷唸的年代,雖然那時不如現在富足,但那時的人們卻都有一股精神氣兒。吳天明的作品就有那麼股味道,他的《百鳥朝鳳》還真得去看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