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像

公元前725年是個不平常的年份

這一年發生了很多大事,有秦國遷都

有晉國大亂,有衛國給周天子送禮

但幾乎沒有人會注意,在偏遠的齊國穎上縣

一個普普通通的嬰孩降生了

他不是懷的最久的,不是哭聲最響的

也不是長得最特別的

出生時更沒有什麼天泛紅光的異像

他安安靜靜的來到了這個世上

什麼也沒有帶來

他因爲是家中的次子

父母便給起了一個平凡的名字:管仲

故事將從這裏開始——

管鮑之交——或起源於“滑頭”

管仲,名夷吾,字仲,史稱管子

由於他出身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裏

所以他的童年是即平淡又乏味的

他沒有讓過梨,沒有砸過缸

更沒有稱過大象

而唯一貫穿他童年生活的

就是給當地的大戶人家放馬

由於父親早逝

他過早便承擔起了養家的重則

早早的步入社會,有好處,也有壞處

管仲從小便在社會上摸爬滾打

和那些從小讀書的孩子相比

雖然缺乏文化修養,卻更善於洞察人心

話說管仲有個最要好的朋友,名叫鮑叔牙

雖說不知他們如何相識的

但肯定和管仲的“滑頭”有關

因爲史書中的鮑叔牙是剛正不阿的典型

除此之外,還十分憤青

相比善於變通的“滑頭”管仲來說

他實在是個比較容易“搞定”的人

早年時,二人曾合夥做過生意

管仲家裏窮,掏不起本金

鮑叔牙就一個人拿了兩個人的份

誰知等生意做成了分紅時

卻變成了管仲拿的多,鮑叔牙拿的少

大家聽說後都很奇怪

不應該是多投多得,少投少得嗎

怎麼到了你們這兒完全相反呢

可鮑叔牙卻說,管仲家裏窮

還有老母親要贍養,多拿點是應該的

由此可見,鮑叔牙也不是一個單純的人

他或許心中知道管仲的“滑頭”

卻反用仁慈與喫虧徹底的

“搞定”了管仲的“滑頭”

因爲他早已敏銳的發現

在管仲“滑頭”的外表下蘊含着無限的力量

管鮑之交,或是兩位聰明人的對決

漸漸演變成爲惺惺相惜

“滑頭”入仕,分頭行動

雖說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穩賺不虧

可好景不長,生意還沒做大就先黃了

管仲迫於生計,只能另尋出路

當兵是個喫皇糧鐵飯碗

於是管仲決定參軍入伍

可能管仲的運氣真的是不太好

原本太平的齊國也隨着管仲的參軍

也開始不太平起來,管仲參軍沒幾個月

邊關就爆發了戰事

作爲軍人,管仲被派上了戰場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上戰場,那是個玩命的勾當

所謂刀劍無眼,管你是誰

陣前主將陣亡尚且都是彈指間的事

更別說區區馬前卒

於是,管仲便開始做起了“好漢”

好漢不喫眼前虧

在戰場上,齊軍三次衝鋒

管仲三次落跑,無一例外

戰事結束,管仲回鄉

迎接他的不是紅花美酒,英雄讚歌

而是“貪生怕死”、“膽小如鼠”的唾罵聲

於是,從軍也混不下去了

眼瞅着沒飯喫了,該怎麼辦呢?

“滑頭”,得滑在刀刃上

這就是管仲的哲理

他是一個政治嗅覺極其靈敏的人

他敏銳的查覺到齊國要亂了

亂世,才能出英雄

管仲是一個有理想的人

而這亂世正是管仲實現理想的肥沃土壤

管仲不想再做生意了

更不想端着長矛上戰場了

他做了一個大膽決定

他要與鮑叔牙兵分兩路

二人一個投到小白門下

一個則投到公子糾門下

等齊國大亂,齊襄公一下課

兩位公子必然有一位會繼位

不管輔佐誰都有一個能做官

事成之後再把另一個也推薦給新君

兄弟倆就功德圓滿了

大家知道,買彩票,都是有概率的

所謂概率,就是不確定的事

但管仲“滑頭”就“滑”在了這裏

他把彩票所有的號都買了

焉有不中之理?

“滑頭”不料卻“滑”了自己

管仲投了公子糾門下

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來

他實在是個老狐狸

因爲公子糾是齊襄公的長兄

即位的可能性也比小白要大一些

就這樣,二人兵分兩路

爲自己的前途和命運,開始了奮鬥

再說管鮑二人分工後不久

管仲得到線報 ,齊國內部不平靜

有人可能會對公子糾 和小白不利

於是管仲趕緊通知鮑叔牙

“哥們兒,趕緊帶上老大跑路吧

晚了容易被人黑了”

其實管仲完全可以不通知鮑叔牙

如果小白死了,公子糾就失去了唯一的競爭對手

然而管仲害怕的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小白死了不要緊,萬一鮑叔牙也遭殃了

那可就大事不好了,所以管仲想了想

老闆固然重要,老夥計也不能丟了

鮑叔牙和管仲選擇的避難路線不太一樣

管仲帶着公子糾去了魯國

原因很簡單, 公子糾的老媽是魯國人

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到了魯國就算安全了

而鮑叔牙卻帶着小白去了莒國

原因只有一個,莒國離齊國都城近

不久,齊國果如管仲預言大亂

管至父、連稱二人與公孫無知合謀

一起幹掉了齊襄公,公孫無知掌權

兩個月後,公孫無知又被大臣幹掉

此刻,管仲和鮑叔牙都明白

該是出擊的時刻了

管仲和公子糾向魯國糾借來300乘戰車

鮑叔牙和小白也向莒國借了100乘戰車

一起準備就緒,兩方人馬同時向齊國都城出發

雙方都十分及時,因爲早一步到達齊國

齊國的國君就可手到擒來

ps:春秋時期大多使用車戰,正式的戰車應是三人一輛,成員包括一名射手、一名御手和一名使用長兵器的武士。這三人分別以左、中、右的順序進行排列,左方的將士掌弓,主管射箭,,被稱之爲“車左”;右方將士持戈或矛,主管刺擊,主要任務是爲戰車掃清前進的障礙、擔任警衛,被稱之爲“車右”,又稱“參乘”,擔任該職務者必須武功高強(比如當年給劉邦做參乘的就是大將樊噲);居中的將士則是擔任駕駛戰車的“司機”,隨身兵器只佩帶短劍,主管駕車,一般不參與戰鬥。此外,每乘戰車除車上的三名甲士以外,還會配有固定數目的步卒。

春秋時期的戰車

所謂知己知彼方百戰不殆

管仲是個極賦研究精神的人

早在出發前,管仲便意識到

公子糾離齊國都城沒有小白近

於是,他決定再耍一個“滑頭”

兵分兩路,一路由公子糾帶領

率大隊人馬直奔臨淄

另一路則由自己親自帶領

率三十乘戰車抄小路截殺公子小白

他要釜底抽薪

整個計劃部署完畢

公子糾帶着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上了路

而管仲則輕車簡從, 悄悄的離開了大部隊

前往由莒國去往齊國的必經之地——臨朐

十分湊巧的是,就在管仲趕到臨朐之時

公子小白也剛到不久

正在埋鍋 造飯,原地修整

於是,管仲二話不說,搭弓拾箭

眯起雙眼,聚焦定位

只聽“嗖”的一聲,箭的羽尾劃過長空

橫貫白虹,直奔小白而去

隨着一聲慘叫,叢林中的寒鴉驚飛一片

小白應聲倒地

“老鮑,各爲其主,我別無選擇

不過你放心,我會信守諾言

將你推薦給公子糾的”

看着小白口中緩緩流出的鮮血

管仲放心的揚長而去

於是,歷史走到了三岔口

管仲萬萬沒有想到的是

小白命不該絕,他的這一箭

恰巧射在了小白腰帶扣上

至於小白口中淌出的鮮血

那是小白急中生智咬破了舌頭擠出的血液

“該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視而不見”…

於是,結局就此註定

公元前685年

公子小白繼任齊國國君, 史稱齊桓公

管仲與公子糾只能望洋興嘆了

終日“滑頭”,不料卻還是“滑”了自己

齊桓公

“滑頭”返齊,管仲拜相

齊桓公繼位後

先與魯國在乾時打了一仗

魯國大敗,史稱“乾時之戰”

後又威脅魯國殺掉公子糾

管仲就此成爲了魯國的階下囚

由於鮑叔牙的存在,齊國並未

要求魯國殺掉他,但魯國卻也不是善茬

魯國的大臣施伯敏銳的覺察到

管仲是個良相之才,若使他爲齊國所用

將對魯國帶來更大的威脅

於是。魯莊公在施伯的建議下

決定殺掉管仲,以絕後患

就在此千鈞一髮之際

鮑叔牙及時出現,救下了管仲

其實,鮑叔牙早已收到魯國情報

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還玩什麼聊齋?

管仲死裏逃生,驚魂未定

過了一會反應過來了

這是要我的命啊

於是,他又耍了個“滑頭”

由於他怕魯莊公反悔

帶了兵追過來將他和鮑叔牙一併解決

於是他便用心理學知識,親自作詞作曲

編了首歌教給押送他的士兵們唱

大家前頭唱後頭和,腳下生風

不覺的疲勞了,走得“賊”快

一會便到了齊國的領土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在管仲四十歲之際

迎來了他人生的黃金時期

鮑叔牙將他救回後

久別重逢的兩人留下了這樣一段對話——

“管老兄,你受苦了”

“老鮑,老兄慚愧啊。”

“別這麼說,一切不都在你的計劃之中嗎

我們當初兵分兩路不就是爲了今天”

“兄弟,如今情況不一樣了

我把小白得罪狠了,他不會放過我的”

“放心吧,齊國新君勵精圖治

唯纔是用,你的能耐我知道

我會在桓公面前着力舉薦你

放心吧!有我在,你死不了”

鮑叔牙再見到齊桓公後

齊桓公決定任他爲相國

鮑叔牙認爲自己非相國之才

便果斷拒絕了,可齊桓公一再要求

鮑叔牙於是便推薦了管仲

他問桓公:“臣不知道主公是想

讓齊國穩定發展還是稱霸天下?”

齊桓公說:“當然是稱霸天下”

得到桓公的答案,鮑叔牙笑了

“如果主公想要齊國穩定發展

那麼用臣就足夠了

但如果主公想要齊國稱霸諸侯

無敵於天下的話,那麼主公就需要一個人了”

“誰?誰能助我?”

“此人您也見過,就是當初射您一箭的管仲”

桓公聽到管仲的名字,腦袋便炸了

“不行,他曾想殺我!”

主公不是想爭霸天下嗎,管仲就是當世奇才

只有他才能輔佐您,讓齊國無敵於天下”

至此,桓公動搖了

後又經鮑叔牙反覆勸說

桓公終於堅信,任用管仲

將讓他可以稱霸天下

公元前685年9月

齊桓公親臨郊外,迎回管仲

管仲請囚,鮑叔受之,乃堂阜而稅之。歸而以告曰:「管夷吾治於高傒,使相可也。」公從之。——《左傳》

改革也不忘耍一把“滑頭”

管仲改革,又稱管仲變法

在歷史上是大大的有名

一提起這個改革,總是長篇大論

鑑於本文的篇幅,簡而言之

管仲改革,主要就做了三件事

第一,實行相地衰徵

簡單來說就是根據土地的好壞

貧瘠程度徵收不同的賦稅

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壓力

第二,實行均地分力

就是將土地所有權還給老百姓

人民擁有了土地所有權

工作也積極,生產力得到了提高

第三,調整農業稅收

改一年一徵稅爲兩年一徵稅

也是大大的減輕了社會壓力

總的來說,管仲改革就是

以民爲本,“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

民富,方可國強

我們都知道,管仲是個大“滑頭”

改革這麼大的事,怎麼能不“滑頭”一下?

他首先歸還魯國、衛國、燕國等

被齊國侵佔的土地,換取睦鄰友好

創造經濟發展的安定環境

轉而對外實行經濟侵略

他充分發揮自己經濟學特長

鑑於齊國臨海,有漁鹽之利

就獎勵捕魚煮鹽,實行海鹽國家專賣

從別國掙了很多外快

當時各國貧鹽,管仲單方面擡高鹽價

致使他國黃金流失萬餘斤,天下黃金越少

齊國越提高金價,高價收買各地黃金

以至於形成黃金壟斷

再用壟斷的金子,賤價購買各國貨物

使天下市場操縱於齊國這個金融寡頭之手

就這樣,在管仲的“滑頭”領導下

齊國一步一走向了強國的道路

齊桓公也最終成爲了雄踞一方

“春秋五霸‘之一

”滑頭“之後,留下的卻是人亡政息

約公元645年

管仲病重,臥牀不起

幾個月後,溘然長逝

世間再無管仲

值得一提的是,在管仲臨死前

齊桓公曾找他商量過相位的人選

管仲果斷的推薦了隰朋

因爲他心底知道,自己親密好友鮑叔牙

並非相國之才

管仲死後,齊桓公不聽勸諫

任用”易牙、衛開方、豎刁“三位奸臣

結果是,當他生病在牀,無可救藥時

三位他平日裏最寵信的人

發現效忠他已不能帶來利潤

立即鎖閉宮門,活活餓死了他

一代霸主,竟死的如此窩囊,可悲,可嘆

縱管仲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

也是”滑頭“的一生

他精於算計,將齊國從小國一步一步

變成了強國,齊國的大小戰役

只要有他在,皆是敗少勝多

那是一個屬於他的時代

他在位時,統治堪稱完美

但也正因爲他太聰明瞭

所以他死後,他的智慧無人可接班

最後,留下的也只是人亡政息

所以,管仲也告訴我們一個哲理

做事,不能一味的追求最大效率化

傻瓜式操作雖然走的很慢

卻可以走的很穩…

———— end ————

古典書城(微信公衆號ID: gudianshuchen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