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記者獲悉,第十四屆藝術北京博覽會將於4月30日至5月3日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拉開帷幕。基於“立足本土,完整亞洲”的核心理念,今年藝術北京博覽會甄選出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190家藝術機構參展,分當代藝術、經典藝術、設計藝術、公共藝術四大板塊,爲打造以北京爲中心的中國藝術市場而進一步整合國內外重要的藝術力量。

  “我認爲我們的國家最落後的是教育,很多人還沒有碰到藝術,我們希望藝博會裏有一款是他會喜歡的,他可以由此愛上藝術。市場細分是市場成熟以後的表現,像歐美國家,無論攝影、裝置,每一個環節都有細分的藏家羣體,我們還在廣泛撒網的階段,我希望藝術北京變得更多元、豐富。”近期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藝術北京總監董夢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我不希望藝術北京是一個天價的、高端的市場,而是一個和更多的人接觸的市場。我們從門票的銷售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人來藝博會,他們選擇的作品是進入家庭,我覺得這真的是社會的進步。”董夢陽說。

  李真 日藏. 月風 30x16x22.5cm 銅雕 2016 亞洲藝術中心

  藝術北京與中國藝術市場下諸多畫廊及相關機構共榮共損。藝術北京堅信,攜手各方藝術力量共同打造一個符合東方大國藝術市場發展的良性生態圈,不盲目追隨國際藝術市場發展腳步。目前國內藝術市場的主要問題在於提供的藝術品與需求之間產生了些許錯位,需求在當前的經濟週期內變得更爲專業,理性,多元化。藝術北京堅持藝術博覽會專業性的同時,從本土市場需求出發,爲中國藝術品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更有層次,體現東方精神的高質量作品。這一份使命與堅持,不僅僅是畫廊等經營主體所思考的問題,更是藝術北京一直研究和關注的問題。

  姜吉安《樸白居》之二 62x45cm 皮宣紙 2018 凱撒 · 貝塞什(亞洲)藝術中心.jpg

  藝術北京從甄選參展畫廊,審覈作品階段充分考慮到當下藝術市場需求的變化,並且在展場劃分當中,把界限並不十分明晰的經典北京和藝術北京合二爲一,在同一個場館和平臺上展出,並根據藝術品風格做出區塊劃分,使展覽的層次更加豐富,多元化。作爲一個具有品牌效益的博覽會,藝術北京並不僅僅整合藝術圈內的機構資源,而是更具備社會層面的資源匯聚,各行各業每年在同一個時期以藝術之名歡聚一堂,作爲文化藝術中心-北京所承載深厚的底蘊使得藝術北京呈現出更加多元的風貌。

  “版畫的魅力”藝術北京版畫提名展

  版畫,作爲藝術創作的重要門類,在中國美術歷史上有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與地位,其發展歷史源遠流長。藝術北京2019將與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共同推出“版畫的魅力”提名展覽,旨在爲大衆推廣和體驗版畫作品的藝術魅力和價值。再次認識版畫的複製性帶來的巨大潛力和優勢,爲藝術作品的收藏和消費帶來更多可能。專題展由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副院長、版畫系主任王華祥老師提名近30位活躍的藝術家,呈現其近期創作原創版畫作品,更多的版畫作品將引發帶來更多輕鬆和豐富多彩的藝術收藏。

  周裕隆 西王母2號

  “影像北京” 蝴蝶效應當代攝影展《於無聲處.....》

  “影像北京”作爲一個藝術北京的子品牌,至今已經走過了11年,在這個過程中,影像北京不斷根據影像藝術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調整結構,形成當代影像領域備受關注、持續時間最久的品牌。藝術北京2019將與蝴蝶效應攝影藝術機構再次合作,以專題展的形式梳理和呈現日新月異的科技爲影像藝術帶來的各種可能性。當下,影像技術的迅速普及,如何在每個人都是攝影師的新環境中,當代影像藝術家展現出不同於主流影像的關注點和品質,專題展邀請近年來活躍在這個領域的7位藝術家呈現諸多的表現形式和風格,探討攝影藝術進入生活的可能性。

  “視界!世界”

  北京作爲世界的文化交流中心,每個國家都駐紮了相應的文化機構,推廣本國的文化、藝術。各國文化中心的彙集也成爲北京藝術文化的特色,藝術北京深度發掘優勢,攜手北京塞萬提斯學院、丹麥文化中心、匈牙利駐華大使館、呈現專題展“視界!世界”與系列講座,共同推動世界各國藝術文化的普及與交流,使得觀衆能夠近距離接觸到國外最前沿的文化藝術,承擔起藝術教育和傳播的使命。

  任戎《創世紀 - 鐵書系列1》鋼鐵鏤空裝置,200x150x150cm×4,2018(正).jpg

  藝術北京ARTPARK

  2019年藝術北京ARTPARK主題《幻境》,取自藝術介入與網易放刺合作的另外一個藝術項目——今年開赴美國火人節藝術裝置名稱。“幻境”顧名思義幻化之境,猶言天地萬物變化和藝術的思考創作之境。感覺、經驗、心靈、意志、觀念、潛意識、靈魂等藝術家個人的主觀精神,是一切作品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幻化而成的作品也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在這個數字化的時代,可沉浸其中的線下公共場域提供了賽博空間無法替代的感官體驗和真實場景。巨大的精神與體驗需求,也進一步激發了藝術創造力,給予當代藝術前所未有的發揮空間和發展機遇。未來的藝術內容將不會再偏安一偶、止步於美術館或博物館的傳統呈現方式,豐富的內容觸點會隨着時代的發展,遍佈手觸目及之處。“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現實是我們在變化中體驗到的現象不斷生成之總和。藝術家如何在新的情境和公共場域中,將主觀創作轉換爲更具時代精神特質的作品,成爲2019年度ARTPARK探索的話題。本次公共藝術板塊共展出17位藝術家,21件形態各異的公共藝術作品,從不同維度踐證在未來場域所呈現的作品形式。“我思故我在”的本體論思考驅動着文明的進步,同樣也“幻”化出多樣性的可能。“物是觀唸的集合”,實踐即爲驗證現實呈現之“境”。

  讓藝術與設計迴歸生活

  同期開展的設計北京在延續去年的1、3號館的基礎上,擴充了5號館,展出規模增至8000平米,設計北京長期致力於打造藝術與設計相結合的展示與交流平臺,“藝術 設計 生活”一直是設計北京的主旨,設計北京始終探索着三者間的可能,試圖打破其中的邊界,讓藝術與設計迴歸生活。本屆設計北京博覽會的年度主題爲“設計予己”,將關注焦點回歸到對人類自我價值的關照當中,以此發掘並推薦更多適合國人的優秀設計。“予”是傳遞關懷、予以期待,“己”是自我覺醒、自我表達。在當下藝術與藝術市場深刻的變革時期,設計北京不斷調整自身的規劃和業態,在藝術與設計之間尋找定位、打破固有界限,從衣、食、住、行多個角度展現設計在當代生活中的創造力,與藝術北京共同呈現北京初夏規模最大、內容最多元的設計展覽。

  據悉,在收藏家邀請和服務方面,“藝術北京”結合北京這座城市獨有的文化與藝術環境,專門定製嶄新的藏家邀請和貴賓導覽計劃,與私人美術館、收藏俱樂部、高端品牌客戶中心等機構合作,希望能夠提供給每一位熱愛藝術的新老藏家滿意的觀展體驗及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