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第55届金马奖落下帷幕,这原本是一场华语电影人的盛宴,却因一位纪录片女导演的不当言论连续在微博上挂了三天。

作为本届金马奖评委和颁奖嘉宾的巩俐,被不当言论激怒,拒绝上台颁奖,尽管李安导演在台上喊话:

「巩俐你不上来跟我颁吗?你宁愿跟你的同志们坐在一起是不是?」

李安叫了几次,台下的巩俐只是礼貌性地微笑,就是不动。

没错,这就是巩俐,触碰她底线的时候,谁的面子都不给,不愧是人人称赞的「巩女皇」。

这之后,「巩俐拒绝颁奖,全场最刚」的话题,迅速登陆微博热搜榜,网友纷纷表示,巩俐有骨气,刚得漂亮。

在华语影坛,敢如此正面打脸金马奖的,恐怕也只有巩俐一人了。大家都说,这么多年巩俐一点没变,还是那么有女皇范儿。

巩俐的女皇范儿不仅仅体现在拒绝颁奖上,还体现在她的专业上。作为本届的评委主席,巩俐在颁奖前就曾回应说:

「我在这里,公平就在这里。」

这种话若是出自别人之口,或许会觉得有些张狂,但从巩俐嘴里说出来,只觉霸气。

巩俐的霸气,绝不是故弄玄虚,更不是为了博大众眼球,而是她有霸气的资本和勇气。

巩俐之所以能被叫做巩皇,不仅是她的长相或是气场,最重要的,是她在职业上达到了别人毕生所求,却难以攀到的高度 。

和现在那些没作品,只靠走红毯、蹭热度的明星相比,巩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顶级女演员。

她出道30年,共参演了33部电影,虽然不高产,但她的每一个角色都堪称经典,她说:

「当我接下一个角色时,一定要有一个比较长的准备过程,不会应付。」

「不应付」才配得上演员的称呼,在做准备的过程中,演员慢慢地和角色融为一体,最后成为了角色自己。

正因为全情投入,所以巩俐才塑造了那么多至今都很少有人能够超越的经典角色,这也成就了她辉煌的一生。

从1993年的戛纳电影节,到柏林、威尼斯电影节,她是世界影史第二个主演影片包揽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奖的演员。

除此外,巩俐还是法国荣誉勋章获得者,奥斯卡委员会会员,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

如果非要给成功下个定义,巩俐无疑是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她身上有数不清的荣誉和光环,只要她出现在镜头下,就会艳冠群芳。

然而,没有谁一出生就是功成名就的,巩俐也如此。

她今天能够霸气打脸金马奖,是因为她有足够的底气,而这份底气都是她自己努力得来的。

1965年,巩俐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热爱唱歌跳舞的她,梦想著成为一名演员。

遗憾的是,她连续两年艺考都未能金榜题名。

连续落榜后,父母已经不支持她继续追求艺术了,但巩俐不服输,她非要在这条路上混出个明堂。

面对倔强的小女儿,母亲扔下一句:「想学表演就要靠你自己,不要靠我们。」天性刚强的巩俐没有被母亲的话吓到,她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艺考。

自从母亲说让她独立后,巩俐就一夜之间长大了,她说:

「那时候什么都不怕,没遇到困难怎么能成长呢。」

她每次都是一个人连夜坐绿皮火车去北京、上海参加考试。两年后,终于如愿以偿地被中戏特批录取。

巩俐是那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全力以赴去争取的人,虽然是女儿身,但她一身骨气,只要认定的事情,就算撞的头破血流,她也会坚持到底。

相比接连失败的艺考之路,巩俐出道比较顺利,第一部戏就遇到了当时国内顶尖摄影师张艺谋。

当时张艺谋正野心勃勃地筹备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看到巩俐时,他就觉得,巩俐眉眼间透著的灵气就是九儿。

就这样,刚上大一的巩俐,得到了出演《红高粱》女主角的机会,第一次走进大荧幕,她就凭借九儿站在了柏林电影节的舞台上。

很多人都说巩俐足够幸运,第一部戏就登上了国际舞台,但人生从来就没有凭空而来的幸运,如果有,那一定是有努力做铺垫。

在拍摄《红高粱》时,她提前两个月跑到农村体验生活,花一个多月时间去学习挑水,双肩都磨破了皮,她一声不吭,咬牙忍著。

拍《秋菊打官司》时,电影里有个雪景,追求极致的张艺谋,坚持要用自然雪景,也就是说,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下,巩俐要在雪里完成一切动作。

巩俐尊重导演的安排,结果戏拍完了,她直接晕在雪地里。

在《三打白骨精》中,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她提前看了许多国内外关于妖精、吸血鬼的书,还自创了「无呼吸表演」。

「观众看不到白骨精的呼吸,因为妖精不需要这些。」

巩俐对角色具有敬畏之心,她曾说:「我没有放弃任何镜头,哪怕半秒钟都不能松懈。」

拍《艺伎回忆录》时,需要她双手扔扇子,导演说没几个人能将这个动作做好的,你差不多就行。

但在巩俐那里,压根就没有所谓「差不多」。

这之后,在5个月的拍戏期间,巩俐每天坚持练习2000下,直到现在她都记得该怎么扔。

但凡跟她合作过的演员,都说她对拍戏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甚至近似于疯狂的地步。

想到现在很多明星在拍戏时,但凡有点难度的镜头都用替身,自己娇滴滴的吃不得一点苦。现在娱乐圈花瓶多到刺眼睛,但真正愿意为角色去牺牲的人却没几个。

章子怡在《演员的诞生》中,曾提到,她和巩俐拍《艺伎回忆录》时,所有扇巴掌的镜头都是真的,有时候彼此打七八下,回家卸完妆一看,脸上全是巴掌印子。

一旦进入剧组,巩俐就忘了自己的真实身份,立刻化作剧中人,为了演活角色,为了拍出最真实的效果,她愿意付出一切。

巩俐的骨子里自带倔劲,她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差的,在她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将就,尤其对拍戏,她眼睛里容不得半点杂质。

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面对角色,巩俐不但愿意倾其所有,还特别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

40岁那年,已经包揽无数大奖的巩俐,决定冲出舒适区,向更大的舞台发起挑战。

那一年,她开始征战好莱坞。

但和那些急于在好莱坞混个脸熟的人相比,巩俐依然坚持自己的底线,当剧本不合心意的时候,再有影响力的片子,她也会果断拒绝,其中就包括《007》的邀约。

做客《杨澜访谈》时,巩俐说出了自己拒绝的原因:

「觉得人物设定太简单了,让我没有太多发挥的机会。」

这就是巩俐对拍戏的赤子之心,如果角色不够丰满,没有挑战性和故事性,她宁愿放弃。

不仅如此,作为一位演员,她的专业素养也让人佩服。

在拍摄《霸王别姬》时,巩俐的姐姐因乳腺癌去世,剧组给了她一天的假期,第二天赶回剧组,是拍一场结婚的戏。

巩俐将所有悲痛藏在心里,像什么都不曾发生一样,出色地完成了走戏、演绎的过程,回到酒店后,她才一头扎在床上,放声痛哭。

杨澜在访谈中提起了这段经历,她小心翼翼地问巩俐,经历了那样重大的危机,回来后又要立刻拍戏,会不会有种被撕裂的感觉。

巩俐很坚定地说:

「你拍完戏以后,回家想怎么去祭奠去哭,那是你自己的事儿,但是你在有那么多人一起陪你的时候,不可以。」

巩俐对于演戏的执著、疯狂和坚守,让她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2016年,巩俐现身戛纳电影节,和那些拚命想在红毯上蹭点镜头的人不同。那一年,戛纳电影为巩俐「官方清场」。

将近30米的红毯,只有巩俐一人傲视前行,这无疑是对她征战戛纳30年的最高肯定,在她之前,没有华人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所以,娱乐圈有很多个影后,但「巩皇」自始至终就只有一个。

巩俐对电影是真的爱到骨子里,进军娱乐圈那么多年,除了演员,别无其他。

当有人问起,从大学一年级拍戏到现在,过了30几年了,唯一没变过的是什么?巩俐的回答简洁有力:

「就是还是热爱表演,热爱工作,当一个好演员,这就是我一生的愿望。」

她将自己的全部热情都给了表演,以至于对其他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致,她没有自己的工作室,没有向其他领域延伸,没有去做投资人,她的称呼只有一个-----演员巩俐。

人生最难得的就是,愿意沉下心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哪怕已经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绩,她仍选择将精力放在钟爱的事业上。

因为生命很贵,经不起浪费。

现在的巩俐,很少出面,只会出席一些盛大的场合,其他时间,她就过著简单低调的生活。

或者出去旅行,或者在家读书,走过岁月的沧桑,她更享受现在的宁静。

偶尔在机场被拍到,她也总是一副从容、淡定、自信的样子,虽已年过半百,但在她脸上看不到任何岁月的痕迹。

看到巩俐,才相信那句话:女人若自身强大,岁月都不会欺负你。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评论区留言分享互动。

知乎:南浔 非盈利知识分享,现代生活轻杂志;提供知识分享、电商加盟、人文资讯;在这里发现美好生活。

9年社会科学研究者,国际市场局势分析顾问,腾讯海外部COO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