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拆書欄目,我們接著講作者古典寫的《拆掉思維里的牆》這本書。

上次我們著重講述了「安全感」這個詞,人在一個安全的環境里呆久了,是如何一步步失去動力,變成困獸之鬥。

詳細內容歡迎大家回顧上期內容,本期呢,我們關注書中講到的另一個話題:求職。

作為生涯規劃師,作者古典在這部分的很多觀點讓人耳目一新。

他說,找工作就像找對象,有的人只和願意結婚的人談戀愛,而這在求職中就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作者在書中給我們舉了這麼個例子:

如果你是一個公司的老闆,你只允許和你簽訂終身合同的人進入你們公司,那你會迎來些什麼人?

1.天真懵懂,剛剛畢業,覺得自己會在一家公司干一輩子的員工2.身心疲憊,希望自己隨便找一家公司幹下去的老油條

3.覺得反正先干著,大不了付一點違約金的員工

很多人都想很快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然後朝著這一目標領域矢志不渝地堅持下去。

但對於很多人來說,找到終身事業並不是那麼容易,如果你必須確定了終生的奮鬥方向才開始投入,那麼很有可能這輩子都會碌碌無為。

「只和可以結婚的人談戀愛」和「我只選擇要從事一輩子的工作」是作者特彆強調要避開的一種心智模式。

Anna在藝術學院學習插畫專業,大學的時候靠給雜誌提供插畫稿賺一些外快,稿費雖然一般,但靠這些收入生活也過得恣意洒脫。

曾經她也一度認為自己人生的發展方向就是插畫。

但是,從插畫專業畢業到現在,Anna並沒有成為一個純粹的插畫師。

她的父母從事互聯網行業,她清晰得認識結合自己的專業,設計是一個很有發展前景的行業,至少在互聯網各種網站、網路工具繁榮的今天,從事設計能讓自己有多的發展可能。

所以,她後來轉行去做了設計,在各種工作的間隙中,儘可能多的畫一些自己創作的小物件。

Anna認為和插畫保持這樣的距離,對她來說剛剛好。

很多人都想等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再投入百分百的精力。

「我之所以像現在弔兒郎當,只是因為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向。」

可是最糟糕的方式不就莫過於這樣嗎?

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但也找不到合適的去處,在這個崗位上有沒辦法投入太多的熱情。看著別人升職加薪,逐漸贏得同事們的誇讚,業務越來越成熟,自己也很焦慮。

那麼,有人會問:「我也沒辦法啊,改變現在的狀態對我來說風險太大了,我可能面臨失業,生活一團糟。」

是的,所以說「嘗試總是冒險的,而不嘗試是最大的冒險。」

前者只是牽制著你的現在,後者將會將會牽制你一輩子。

在進行職業選擇的時候,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方法,還是拿戀愛來打比方:

戀愛有三種境界:一見鍾情、兩情相悅和白頭偕老。

最好的方式是年輕的時候,你可以一見鍾情很多人,但是到了一定年紀你就該兩情相悅,然後選擇和一個人白頭偕老。

很少有人能夠在第一步就找到一個可以鍾情一生的職業。

喬布斯的第一個發明不是蘋果,馬雲也不是一畢業就開始籌備電商,俞敏洪也是經過很多磨練之後才想到創立新東方。

每個人的第一步都充滿不確定性,如果第一步就開始選擇,那麼很大的可能你將來會後悔。

就像大學生簽約就業,擔心錯過最佳的就業崗位,只要公司來校招,條件符合馬上籤約,事後看到同學簽到待遇更好的職位就又開始「後悔」。

所以至少,對於一部分人而言,第一步的求職並不是你人生最理想的狀態。

你的知識經驗在慢慢增長,社會需求在不斷變化,對於你發展的最佳時機也會不斷的變化,你需要不斷地嘗試,然後找一個能長久契合自己人生目標的方向堅持下去。

那麼,在選擇職業的時候有什麼值得注意的方面呢?

我們下期繼續分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