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孟媽

  圖 / 網絡

  剛剛爲人父母的新手爸媽看着懷裏的小寶寶感覺做什麼都是那麼可愛,看看這小呼嚕打得這麼響,一定睡得很香吧。當時孟媽告訴你,孩子打鼾也許不代表睡的好,也不是孩子在賣萌,很有可能是孩子的身體在敲響警鐘呢。

  孟媽就聽說過這樣的悲劇:小高現在8歲,打呼嚕打了有4年多了。一開始父母覺得這是睡得香的表現,就沒去管他。後來孩子打呼嚕的頻率越來越高,鼾聲也越來越大,一問家裏的長輩,得到的回答都是:“小孩子哪個不打呼嚕,沒必要擔心的”。

  結果慢慢的小高晚上睡覺經常臉蛋憋得通紅,翻個身才緩的過來。而且白天的時候也一副昏昏欲睡的狀態,個子也不見長的。帶他到醫院才發現孩子有鼻甲肥大,而且患上了重度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徵,已經到了需要住院進行手術的程度了。

  很多人都不相信,只是一個簡單的打呼嚕,最後居然需要到動手術的程度。這是因爲孩子會打呼嚕,那是因爲在睡眠的時候,包括上氣道肌肉在內的全身肌肉都鬆弛,使上氣道的張力下降、氣道變窄塌陷、氣流受阻,氣流強行通過這些氣道軟組織(軟齶、懸雍垂、扁桃體、舌根、咽壁),從而引發鼾聲。

  打鼾可輕可重,若在每晚7小時的睡眠中,出現30次以上呼吸暫停(口鼻部無氣流通過多於10秒)及低通氣現象,或每小時呼吸暫停和低通氣發生次數大於5,就可診斷爲“鼾症”,又稱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症(OSAHS)。

  鼾症會引起全身各組織器官不同程度的缺氧,同時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導致血管收縮、腦缺氧、心肌缺氧、血黏度增加等症狀,臨牀表現爲高血壓以及心腦血管疾病;鼾症還會造成睡眠結構紊亂,破壞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功能,導致患者表現出健忘易怒、肥胖、疲倦嗜睡等。如果不重視,嚴重時可致心肌梗死。

  孟媽要提醒大家,打鼾不是成年人的“專利”,兒童也可由於各種原因出現鼾症。引起兒童上氣道阻塞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鼻部疾病,如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後鼻孔閉鎖及鼻腔腫物等

  鼻咽部和口咽部病變,最常見的是扁桃體肥大、腺樣體肥大,還有由舌體肥大、肥胖造成的脂肪堆積、咽部及鼻咽部腫物等

  喉部疾病,如先天性喉軟骨軟化、喉蹼、氣管閉鎖等。

  也不是所有的打鼾都是對人體有害的。像是孩子只有輕微的鼾聲,睡覺能閉上嘴,呼吸很均勻沒有暫停的現象,這種就是良性打鼾的表現。而像是出現可憋氣也就是呼吸暫停,這就對孩子身體影響非常大,包括對心肺功能都是很有害的,就屬於病理性打鼾,媽媽們就要及時幹預了。

  具體去了醫院要做些什麼呢?孟媽知道的診斷鼾症的方法包括:病史、體格檢查、鼻咽側位X線攝片、纖維鼻咽鏡、鼾聲錄音、應用錄像、脈氧儀、多導睡眠監測(PSG),PSG是診斷睡眠呼吸疾病的標準方法,任何年齡的患兒均可實施。

  如果出現上面那種需要做手術的情況,孟媽建議早點處理,不要因爲孩子太小或者其他那樣的原因耽誤了。要知道所有的醫學幹預都對孩子的身體會有一定的傷害,即便喫藥治療,也可能對孩子照成傷害,那不如儘早的進行手術治療。

  總的說來,手術切除腺樣體、扁桃體便是治療小兒鼾症的主要方法,有效率能達到95%以上;很多媽媽覺得扁桃體和腺樣體是人體免疫的第一道防線,手術切除了,抵抗疾病的能力肯定會下降。

  但其實,小兒免疫功能器官除了腺樣體和扁桃體外,脾臟、骨髓和胸腺等等器官都是起到相同的作用,並不會影響到孩子的免疫功能。但是孩子的鼾症要是拖久了,可是會危機生命的一種疾病,所以孟媽建議儘早治療纔是上策。

  說了這麼多,現在各位新手爸爸媽媽們下次在聽到孩子的鼾聲後就要多留個心眼了。說不定這就是寶寶在打小報告了呢!帶娃的過程裏這些小細節還有很多,還有那些需要注意的,也可以在評論區裏留言,和孟媽還有其他媽媽們一起分享一下喲。

  -END-

  孟媽

  90後“小鮮媽”,愛生活、愛分享,愛孟子也愛孟子他爹。筆耕多年,積累了近70萬粉絲,和各位寶媽分享最新最潮的帶娃姿勢,科普最酷最有趣的母嬰內容。

  2019 / 01 / 25 星期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