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小論文兒的時間,今天小ba要跟大家探討的是中美人士的人生價值觀,廢話不多說,開始今天的議題嚕。


一)恪守標準與打破常規

中國約定俗成的規則之一 —— 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樣的事。於是我們看到無數父母堅決反對初高中生早戀,又於諸崽子大學畢業後瘋狂催婚,無可否認,當代中國青年大多被生活的波浪推著走。上一代父母普遍認為一份高薪體制外的工作遠比不上公務員來得實際,一把年紀還單身會被歧視,諸如此類的理論讓人不得不惶恐,不得不焦躁,不得不時常拷問自己,難道我就是那條一事無成且永遠比不上同齡人的鹹魚嗎?

中國有許多「好」的標準:1.男人要脾氣好,顏好,會掙錢。2.女人要脾氣好,顏好,不能老。好好想一想是不是hin過分?我們相信標準,對自我認知以外的存在常抱有或保守或敵對的態度,舉個鐵例,在座的朋友有不少被父母的價值觀狠狠懟過吧?事實是,大多中國父母無法承受孩子比自己明智的。

再看美國,他們通常不會評判別人的生活方式,因骨子裡的自信,他們也不吝嗇去讚美別人。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樂意跟孩子當朋友,這樣的態度造就了美國人士極端的成長和發展,優秀的人出類拔萃,疏於管教的癮君子和暴徒也比比皆是。

這樣看來,一味地恪守標準和無節制地打破規則都不可取。真希望赴美生子的寶媽寶爸們能取準中間值,在寶寶成長的道路上該放則放,該收絕不手軟。


二)現實或浪漫

單看小標題大家可能會覺得很抽象,那就讓我們找一個比較好切入的角度 —— 戀愛觀。在中國,我們會發現隨著自身年齡的增長,戀愛觀會變得越來越現實,是否門當戶對,三觀合不合,生育等都是我們翻來覆去的議題。美國人更崇尚及時享樂,他們在戀愛上並沒有那麼重的得失心,常有為愛搏一把的人。

再比如,中國人大多喜歡談實事,美國人喜歡侃大山,曾經看過很多惡搞採訪,美國脫口秀主持人故意說出一部根本不存在的電影要嘉賓做影評,結果人人說得都頭頭是道,說他們小雞賊也不為過。反觀中國,你敢在公眾平臺開一句黃腔試試?廣大正義羣眾絕對懟到你懷疑人生。

再聊存錢。在中國,人到30沒車沒房就是沒出息(我們也不知道是誰定的規矩),很多人習慣看著未來過活。在美國,不存在的,大家更偏向於花多少才證明你掙了多少的理論,多半人是盯著眼下。而真正的快樂究竟是什麼,沒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生活一定要那麼嚴肅嗎?過於放飛又真的好嗎?部分美國長大的中國孩子在保留東方含蓄韻味的同時,也吸收著西方的自由精神理論,這種取中間值的成長方式不挺好嘛。


三)人生大事誰說了算?

我國人民喜歡找人做主,遇到事情會問朋友,問長輩,出了問題也喜歡怪人,說到底就是不那麼有擔當。無論是身在家庭還是出生社會,主動爭取並承擔責任的人少之又少,包括筆者在內也沒少放過馬後炮。在傳統的庇護和體制的照顧下,我們或許會成長為當代社會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不一定過得開心有意思。

真的要讓規則限定我們的格局嗎?放眼當下,越來越多的斜槓少年週遊世界自成一派;越來越多的創業者不斷翻新自我,挑戰權威;越來越多的父母學著開放平等地對待孩子......這一系列的現象無不訴說著全球文化的大一統。中西搭配,活著不累,取長補短就是發展之道。

看到這裡,還在猶豫是否該赴美生子嗎?小ba想告訴各位準爸媽,在不違法犯罪的前提下,生活沒有該不該,只有想不想,且能不能對此負責。今天的小論文到此結束啦,希望寶媽寶爸天天開心,下期見喲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