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這個名字有人可能聽說過,而有人可能是第一次聽說,不論是否聽過這個名字,大多數人對此都應該是陌生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無比陌生的事物,卻又有着和我們無比親密的關係,因爲它就在我們的身邊。準確的說中微子是無處不在,只要是在宇宙空間之內,隨處都存在着大量的中微子。中微子在很多地方和光很像,我們摸不到光,同樣也摸不到中微子,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都認爲中微子和光一樣,是一種沒有質量的物質。這也難怪,畢竟中微子和光太像了,就連速度也極爲相近。

  恐怕中微子是宇宙中唯一一個能夠與光速如此接近的物質。

  而它與光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我們可以看到光,但是卻看不到中微子。正是因爲我們看不到中微子,所以我們很難想象這種物質有多麼的密集。你知道嗎,每一秒鐘都有將近萬億個以上的中微子從我們的身體穿插而過,可是我們既看不到它們,也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在這一點上,中微子的特性又和光有着明顯的區別了,中微子不僅能夠從我們的身體穿插而過,而且在穿越的過程中並不會導致能量的減少,即使其反覆在我們的身體上穿來穿去,其仍然能夠保持原有的樣子。

  看來中微子不僅擁有隱形的能力,而且還是一個會穿牆術的傢伙。

  那麼如何才能阻擋住中微子呢?我們可以使用一定厚度的鉛板,鉛這個東西的攔截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儘管如此,要攔截一束中微子還必須要具有相當的厚度。那麼需要多厚的鉛板才能夠將中微子攔截住呢?五光年厚就可以了。五光年,這個距離甚至超越了地球與比鄰星的平均距離。要知道地球與太陽系外最近的恆星比鄰星的距離纔不過4.2光年,要攔截中微子竟然需要比這個距離還要厚的鉛板,真是不可思議,然而事實就是如此,難怪科學家們一直認爲中微子是沒有質量的。

  既然中微子看不見、摸不着,又具有強大的穿越能力,我們是如何探測到中微子的呢?

  中微子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是卻能夠和重水之中的原子核產生反應,反應結果會產生氚原子核以及一定量的Y射線。雖然我們不能直接測量中微子,但是卻可以通過測量Y射線的數量來確認中微子的存在。當然,宇宙中雖然無處不有中微子,但是中微子並不會無端產生,在太陽系之中,太陽就是一個最大的中微子發射源。所以人類對於中微子的探測也主要是從太陽入手的。不過幾次對太陽中微子的測量結果都出乎我們的意料。

  這是因爲測量的結果與理論推算的結果大相徑庭,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中微子不見了。

  開始科學家們認爲導致這種差值的原因只有兩個,要麼是理論推算錯誤,要麼是測量數據有誤,然而經過了反覆的測量和驗證,依舊無解。後來科學家們纔想到,可能是一開始對於中微子的定性有誤,中微子可能是具有質量的。這一回科學家們猜對了,中微子的確具有質量,所以會在前進的過程中發生轉化。科學家們也認識到原來宇宙中存在着三種中微子,分別爲電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以及τ子中微子,而之所以測量與理論會出現誤差,就是因爲三種中微子相互轉化的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