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蕙

作家的阅读课

 

知名散文作家、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教授廖玉蕙,散文作品多次被选入国中教科书。她不仅是作家,也是老师们的老师。她曾在报刊上以国中课文「王冕的少年时代」为题,揭举出一堂精采的文言文教学。

 

她认为,重点在于老师必须让孩子「感同身受」,让学生感到古文不是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之乎者也,对现代人也亲切实用。

 

所以,在廖玉蕙笔下,「王冕的少年时代」所能传达的,不是只有区区「王冕勤奋向学」而已。

 

她旁征博引国中老师可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的主题,信手拈来就包括「单亲家庭困顿」、「王冕母子沟通方式」、「王冕如何以创意面对困境」等等。

 

一篇距今数百年前的古文,透过与现代国中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连结,顿时变得海阔天空,也揭举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

 

善于描写亲子师生互动,也深谙教学现场的廖玉蕙,直陈「文学的魅力与功用无分古今,也无分白话或文言,重点是如何提升学生上课的兴味」。

 

这回,她从两篇不到六百字的「极短篇」出发,再次透过丝丝入扣与层次分明的解析,为读者勾勒出两堂很不一样的语文阅读课。

 

- - -

 

文学的鉴赏角度多元,教学策略也该因应内容而有所调整。质朴的文章,不事雕琢,可能在情感的共鸣及思想的高度上有其卓越之处。教学上,可在情意开发、思维条理上多所用心。

 

对词章华丽、意象较为繁复的美文,则可以让学生多加认识其谋篇裁章或字句锻炼之道。如此多方照应,日积月累,既体会了人情世故的微妙复杂,也学会了让文学越发丰瞻的美好手法,达到文学教育的多元目标。

 

其次,语文教学应该注重累进的功效,让每一次学习既能复习先前的学习成果,又能找出更多的新视野。

 

然而,学校教材要照应的地方太多,或许在延展上无法有让人满意的呈现,这时,老师的重要功能性就出现了。平日有持续阅读习惯的老师,就比较能配合课本内容,自行找到适当的相关课外教材,加以补充,让从课本学到的知识或技能,得到多方练习机会,进而开发出更多元的解读技巧。

 

极短篇「短」又「惊奇」

 

以下,就以一篇网路征文得奖作品《天使与软糖》和另一极短篇小说《永远的蝴蝶》为例,谈谈语文教学可以采用的策略。

到我掐断那细嫩的脖子,其间也不过短短几十秒而已。

 

几十秒,就是那样,她从我指缝永远地溜走了,像只初春的黄蝴蝶。

 

那时,秋天才刚降临,我带她上山,代价是一颗红色软糖。那天她穿蓝白相间的小洋装,绑镶有彩色玻璃珠的发圈。我牵著她的小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啊!」路人说。是啊,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她向我伸出手比了个「五」,我才和她差三十岁而已。

 

我像个初恋的少年牵著她的小手,在别人的眼里,我们就像一对父女吧。秋天的太阳斜斜地映在她略带金茶色的头发上,霎时山岭仿佛成了童话中的城堡。我抱著她坐在一片芒草前,「妳喜不喜欢叔叔?」「喜欢啊!」「为什么?」「妈妈骂我。」「那就不要回去了。跟叔叔走,好不好?」天空渐渐变成灰色,夕阳绽放余晖。

 

「我要回家了。」她推开我说。

 

「为什么?妳不喜欢叔叔吗?」

 

「我要回家吃饭了。」

 

「妹妹,别走……」

 

她甩开我的手,「我要回家!」

 

「妹妹,别走!」

 

就是那么突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抓住她的手,紧紧的。她开始挣扎,不知怎地我就放不开,「妈妈——妈妈——」她尖叫,我摀住她的嘴,一手掐住她脖子,「妹妹,不要叫……」

 

然后就是那样了。周围没有任何人,我看见芒草慢慢、慢慢变成蓝色。

 

后来,我同样以一颗软糖带走了好几个小女孩,但都没有第一次那么动人。该说的我都说了,其余就交给法庭吧。你能相信吗?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就在初秋的公园,我遇见一位可爱的天使……

 

《天使与软糖》,作者为C大调赋格)

 

极短篇是以最少的文字(约五、六百字到一千五百字间),表达最大的内涵,使读者在几分钟内,接受一个故事,得到一份感动和启示的小说。除了篇幅短之外,它还必须有一个让人惊奇或震撼的结尾。《天使与软糖》文长五百余字,结尾才揭晓是连续杀人惯犯的法庭陈述,因此,兼具「短」和「惊奇」两个条件,是典型的极短篇。

 

反差效果造成惊悚

 

这篇文章选自联合报网路征文的得奖作品,主题是「我的第一次」。大部分的投稿者多环绕在上学、恋爱、生子及生离死别的议题上。这篇文章虽写死亡,却不是如大多数人所写的和亲人死别,而是反过来描摹置人于死地的连续杀人犯。

 

仔细端详这篇文章的写作策略,是由极欢乐写到极惨痛、用极明朗衬托极灰暗。故事的起始,无论是变态男子自认的初恋少年牵著女子的小手,或是别人眼里的一对父女携手上山,在类似童话城堡的山头上聊天,画面都十分温馨感人。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极为可怕的失手杀人,作者特意用甜蜜凸显残酷,用反差效果来造成惊悚。

 

除了情感上的转变外,颜色的变化也是关键。文章的前半部堪称色彩缤纷:黄蝴蝶、红色软糖、蓝白相间的小洋装,绑镶有彩色玻璃珠的发圈、金茶色的头发;下半部却急转而下,转成暗沉的「天空渐渐变成灰色」,甚至是代表忧郁的「芒草慢慢、慢慢变成蓝色」。颜色由明朗而暗沉、忧郁,正和文章内容的氛围相应和——由变态男子的绚烂狂想到杀人事件的灰色,到忧郁的的蓝色。

 

另外,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掌握关键的文眼可以快速地抓住文章的旨意。通篇文章的关键句在「后来,我同样以一颗软糖带走了好几个小女孩,但都没有第一次那么动人。」将杀人的感觉形容成「动人」,堪称残酷之至极,也揭晓怪叔叔之所以连续杀人,原来都是在追求第一次杀人的快感,技巧地拈出征文「我的第一次」的主题。

 

用抓猫的方法起头

 

文章以悬疑起头,有吸引读者追根究柢的魅力,但起头方法各异。这篇文章的起头可以称之为「抓猫的方法」,从事件发生时间的三分之二处——杀人的地方开始,再从头娓娓回叙过程,直到最后被捕到法庭陈述为止,就像我们抓猫时总抓猫脖子,正是猫身体三分之二的地方。王祯和的《嫁妆一牛车》也用这样的开头。

 

对白的使用,也为这篇文章增色不少。对白的写作,可以稀释行文的稠密度,并巧妙地让人物个性毕显,让阅读增加明朗的快感。此文以女童和怪叔叔的对话推进事件的发展,呕气的童语与哄骗的花言巧语对映,各怀心事,各说各话,悲剧隐然而生,十分有特色。

 

讨论人身安全防护法

 

此文描写冷血的杀人事件,是校园安全防护的负面教材。除了写作手法上美的鉴赏外,老师还可以针对文中所述的情节,和学生讨论人身安全的防护方法,将文学带入实际的生活里,实践「学习是为了让生活更容易」的教学目标。

 

对白的灵动,系乎平日的观察与倾听。

 

老师可以趁此机会让学生练习写些对话,设定和学生生活相关主题的对话,请他们模拟双方声口,譬如帮同学劝架或迟归时,父母的责备与自己的辩驳,这样的练习对写作和生活反省都有帮助。

 

那时候刚好下著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著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谁教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著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著一声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样简单的动作,却要教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藏著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睛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了樱子穿著白色的风衣,撑著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回头望我。其实雨下得并不很大,却是我们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初和樱子结婚。(《永远的蝴蝶》,作者为渡也)

 

讨论完前一篇作品后,接续下来看这篇《永远的蝴蝶》,学生应该就能将前一篇文章的学习成果加以应用。老师不急著教导,先让学生试著讨论。

 

它也是极短篇,字数少,也有一个惊奇的结局:造成死亡祸首的那封信,原来是禀告母亲即将结婚的喜讯,信的内容,甚至连女主角都未必知晓。

 

文章里悲伤情绪的酝酿,也是用前半部的极欢乐映衬后半部的极伤痛。男女朋友共撑一把伞,在雨中漫步,本来就是极浪漫温馨的画面,女友的那句「谁教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更添憨痴的撒娇,让阅读者不禁感同身受的油然而生甜蜜幸福。就因为这样的甜蜜,一旦悲剧发生,就更让人扼腕!女友像夜晚的蝴蝶般飞起,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使得春天般的温暖霎时变成秋深的萧飒。

 

下半部之所以格外令人感伤,色调的转换也是重点所在。起始便出现的青、黄、红颜色的灯火和街对面的绿色的邮筒,形成彩色缤纷的世界;下半部却只有恍惚看见穿著白色风衣的樱子撑著伞,静静地过马路。色调由彩色转换为黑白,正凸显欢乐乍逝、忧伤随行的际遇。

 

除了承自上文的复习运用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新的视角,让学习有累进之功。

 

以雨势经营意象

 

作者渡也是一位知名的诗人,诗的写作通常最讲究意象的经营,所以,诗人写作小说或散文,通常也诗意盎然。此文有一个强烈的意象—雨,贯串全文,阅读者不能不察。由「那时候刚好下著雨」开其端,接著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继之「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睛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直到「雨下得并不很大,却是我们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雨势由小转大,循序渐进。甚至风雨侵袭的程度也愈来愈深:先是溅在眼镜玻璃上,隔著一片玻璃;接著溅到眼睛上、溅到生命里来;最后是生命中最大的一场雨——风雨交加,让失去恋人的主角被打击得全然束手。这时的雨,既是当时下雨的实况描绘,更是主角被生命中的狂风暴雨无预警袭击的心境象征。

 

文章的命名别具匠心。题目叫《永远的蝴蝶》,永远指的是爱情的持久坚定;蝴蝶则让人联想起中国文学里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联姻不成,化成双飞蝴蝶,是传唱千古的悲剧,如今蝴蝶单飞越发凄凉。女主角命名为樱子,也别有指涉。

 

樱花花期很短,却开得灿烂,凋谢后委地,死相狼藉,以此比喻女主角短暂却甜美的人生和横死街头的狼狈凄厉,颇具加成效果。讲到这里,老师可以补充一些基本观念。

 

例如,中国文学里,动植物常因诗人的吟咏形成一条沿袭套用的思想蹊径,而产生约定俗成的意义。譬如诗经上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惜别画面,沿袭到后代,杨柳的依依牵人遂成惜别的象征;「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少女的容色,沿袭至今,桃花遂成为女色的象征。而我国小说中人物的命名,也往往有弦外之音。

 

《红楼梦》里的命名往往取其背后意义的谐音,如甄士隐为「真事隐去」;贾雨村为「假语村言」;秦钟为「情种」;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取其首字为「原应叹息」。所以,作者将题目订为「永远的蝴蝶」或将女子的名字命为「樱子」,应该都是别有用心,此说有传统为证,端赖看门道的读者从中体会更丰实的意义。

 

反常合道的夸饰手法

 

夸饰手法的运用,也是这篇文章值得注意的地方。不管是「眼里藏著滚烫的泪水」或「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以实况省视都不免言过其实。然而,文学重视创意,容许有限度虚构,以「乍看出人意外,细看入人意中」的「反常合道」为最高境界。

 

例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固然不会留到三千丈,但以绕缭不断的白发摹写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既明白显豁又丝丝入扣,谁曰不宜!因此,前述两则,看似夸大不实,但细加寻思,又不无道理。

 

因为珍视爱情,不舍女友,泪如雨下,使得内心伤痛犹如火灼、热烫,难以承受。也正因为心爱的女子遭遇不幸,个人情感上直觉乃世纪之大痛,理当举世同悲,所以世上所有车子都该停驻致哀、行人都应涌前同悼!虽然较诸事实有出入,却在情理之中,具「无理而妙」之趣。

 

本文只有一句自白「谁教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拈出悲剧发生的关键原因,可取来和前文大量的对白做比较,显示写作方法的多元且无分轩轾。甚至可以找其他不同方式呈现对白的文章,如黄春明的方言对话,或李渝《朵云》里对白与叙述的另类绾合方式,让同学分享、讨论其异同与匠心独运之处。

 

这篇文章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循序渐进开展,和前述抓猫的方法不同,老师可以加以比对说明。并请同学在这两个故事中择一改写,为文章重新创作一个不同的开头。

 

作者:廖玉蕙

家乐学线上家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