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香港

  每到三月,匯聚着全球近三百家畫廊和上千件作品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下簡稱香港巴塞爾)始終是現當代藝術市場的風向標。而場外幾十場展覽更掀起了全城的藝術聯動。在如今的經濟環境下,香港巴塞爾帶來哪些市場信號?哪些作品備受藏家青睞?畫廊在今年做了哪些策略性的調整?香港的藝術生態發生了哪些改變?雅昌藝術網對話數位業界“大V”,從中尋找上述問題的答案。

  今天,與我們分享觀點的是BANK的創始人馬修·伯利塞維茲。

  馬修·伯利塞維茲,美國人,2007年來到上海。在成立BANK空間之前,他曾供職於上海滬申畫廊。除此之外,伯利塞維茲曾是一名媒體人,他拍過影片、出過書、策劃過展覽,長期致力於文化產業。

  今年,BANK在巴塞爾展位上呈現兩位臺灣藝術家——林壽宇與林明弘的作品。兩位雖從屬不同時代且有不同的藝術風格,卻追尋相似的人生軌跡——兩位藝術家是遠親,鮮有聯繫,作品也從未共同展出;他們早年都離開臺灣,在西方環境建立聲譽,迴歸故土後皆被視爲各自世代裏出類拔萃的藝術家。

  據伯利塞維茲透露,目前展位上的作品已成功售出七成,展會期間也因作品結識了較多的臺灣藏家,爲其進一步打開了臺灣當代藝術生態的整體認知。

  下面,我們聽聽伯利塞維茲怎麼說。

  BANK創辦人馬修·伯利塞維茲

  雅昌藝術網:據您觀察,今年香港巴塞爾透露了哪些市場信息?

  馬修·伯利塞維茲:那幾天,我們一直處於比較忙的狀態——一開始,我們布展不算順利,一直到前一天都在協調布展的工作;展覽期間,我們把精力都花在與各位藏家溝通上,所以真沒時間去其他畫廊逛一逛。在那麼忙的狀態下,我可能無法客觀地對香港藝術生態進行全面地觀察。不過,我覺得我們的展位挺成功的,無論從學術角度,還是畫廊生意上都有所收穫——我們帶了兩位臺灣藝術家林壽宇與林明弘的雙人展,至今大約售出70%的作品,買家既有年輕的私人藏家,也得到了美術館和機構的關注,對此我很滿意。

  對於國內的中小畫廊,香港巴塞爾是一年裏最重要的博覽會。因爲,我們畫廊地處亞洲,大部分客戶也在亞洲,而香港的地理位置、多元的文化氛圍和免稅政策,使全球各地的藏家都有興趣前往。所以,每一次,我們都在這裏結識不同背景的藏家、美術館和畫廊的同行。

  不過,我感覺,相較去年,今年整體的氛圍稍弱一些。或許我們參與的活動真的太多了,大家都有些應接不暇——畫廊累了,很少有心思去琢磨如何做一個展位,更多的是把作品掛在牆上,把展位弄成一個“櫥窗”;藏家累了,他們一路從臺北到香港,香港到紐約,還有人會去威尼斯。所以,展覽和作品雖然挺多,但真正讓人驚喜的作品還是比較少。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BANK展位現場

  林明弘《Unlimited 無限》 2002

  paper 紙本, Dimensions variable 尺寸可變 Edition of 3+ 1 AP,

  unlimited print run

  《Unlimited 無限》 2012

  Acrylic on canvas 布面丙烯 170 × 170 cm

  雅昌藝術網:今年,BANK展位上,哪件(組)作品備受藏家青睞?

  馬修·伯利塞維茲:林壽宇的那件紅色雕塑無疑是詢問度最高的作品。它看起來像一堵牆,但從每個角度細看又有所不同,作品營造的空間感非常有趣。這件作品價位不低,目前還在與藏家溝通。藝術家的另一組作品有8件,作品在視覺上呈現了正方形、三角形和線條的關係,三者形成了非常微妙的平衡。這組作品是一套一起賣的,已售出了。對於像林壽宇這樣的已逝藝術家,我們出售作品時會比較謹慎:一方面,流通的作品已經有限,我們要尊重藝術家生前的創作,也要維護藝術家的名譽和名氣;另一方面,我們希望找到真正珍惜作品的藏家,他們不會藉助藝術品買賣進行短線投資,所以,美術館和機構收藏會是我們主要去了解的對象。我感覺,“老藝術家”是今年市場的新方向。

  雅昌藝術網:今年巴塞爾現場,繪畫的比例似乎比往年多,您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馬修·伯利塞維茲:在任何經濟環境下,繪畫總是比較好賣的。畫廊參展香港巴塞爾的成本在七、八萬至十幾萬美金不等。要在幾日裏賺回成本,繪畫和雕塑是比較合適的選擇。但這樣也反映出一個問題——現在,畫廊比較少地勇敢嘗試,更多選擇一些比較“好賣”的作品。從這個方面,我覺得挺無聊的——從展覽形式上看,博覽會挺“無聊”的:一張椅子四面牆,大家賣賣作品。這不是在真正放鬆地做藝術,還是喜歡更實驗先鋒的東西。

  林壽宇 Richard Lin, 《Shaping 墜形》, 2011

  Iron on Powder Coating Readymade IKEA cabinets (no longer in production)

  鐵板烤漆宜家內閣雛形 (絕版) 274x244x184 cm

  林明弘 Michael Lin, Untitled 無題,2013

  Acrylic on canvas 布面丙烯

  70 × 70 cm (27 1/2 × 27 1/2 inches)

  雅昌藝術網:今年,在藏家方面,您有哪些新觀察?

  馬修·伯利塞維茲:我們這次接觸了很多來自臺灣的藏家。有趣的是,或許和大陸一樣,很多臺灣的藏家也是多重身份——他們可能是藏家、也是經紀人、策展人等,這讓我有點百感交集。因爲,我也買作品,但更多人記住的是我“經紀人”的身份——事實上,我只“放”出去過一件作品,一般我買的作品,還是自留的。相對的,當畫廊遇到多重身份的藏家,也會考慮更多一些,因爲,有些人會把收藏作品當作生意的一部分。我不是說這不對,但我們希望作品售出後可以待在一個地方不動。通過和臺灣藏家的交流,我們稍稍瞭解了臺灣當地的藝術生態,我相信這是有待大陸畫廊去研究的。

  雅昌藝術網:經過這幾年的參展經歷,您覺得香港的藝術氛圍和市場是否還佔優勢?

  馬修·伯利塞維茲:香港巴塞爾依然是亞洲最好的、最重要的藝術博覽會。但所謂的藝術文化中心,可能香港是,北京是,上海是,東京和首爾也是,這不是唯一的。不過,香港依然有它的地理優勢;而且,不管你是哪國人,在那裏都比較舒服,做生意比較方便,當然開銷也高。

  雅昌藝術網:對於一家成立六年不到的年輕畫廊,您覺得藝博會是否能真實地刺激收入?

  馬修·伯利塞維茲:有畫廊和我聊過,說過去幾年裏,香港巴塞爾曾帶來三分之一的年收入,我們沒有到那個地步。我覺得,藝博會始終是開拓客戶圈的平臺,如果你能將影響力擴大,那他所帶來的潛在藏家,遲早會促進畫廊的收入。

  雅昌藝術網:最後,作爲參展商,您有沒有想要對藝博會平臺說的話?

  馬修·伯利塞維茲:我希望主辦方給參展畫廊更細緻的服務。我們知道,贊助、門票和場租是香港巴塞爾主要的盈利模式,主辦方在貴賓上投入很多,但他們不一定會購買作品,很大一部分是到現場逛逛,抱着參加派對的心態而來。相對的,畫廊花了很多錢參展,但遇到問題時候卻不那麼容易解決。比如,我們這次布展出了問題,到半夜12點還來不及,在那裏,每超過一小時,都要加錢。我知道這不是博覽會的問題,但是否能給畫廊提供一些可商量的空間呢?

  另外,畫廊最關注的,還是藝博會是否能聚集到足夠專業的藏家和觀衆。一場優質的藝博會,會聚集專業的藏家和觀衆,大家都抱着尊重藝術而來,而不是問一些比較基礎的問題,或是對着作品自拍。在這個層面上,我們今年會有偏重地選擇參加藝博會,所有的考量標準裏,適合藝術家的項目纔是最重要的。

  雅昌藝術網: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