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呢?承認是自己不行?

別鬧了。


不平則鳴天經地義,不過自己覺得不平和事實是否公平是兩回事。


以下回答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閱讀以下內容需要有略微的哲學或社會學知識,若是三觀崩塌發生意外本人概不負責。

(略微學習過哲學或社會學的小夥伴應該懂,不懂的就請別往下看了)

以上內容並非裝逼或玩笑,真的是警告!

不平則鳴天經地義,不過自己覺得不平和事實是否公平是兩回事。

這個問題其實挺有意思的,這個問題裡面涉及到兩個概念,

主觀事實上的公平和客觀事實上的公平。

在分析這兩個問題之前,先講兩個小故事

故事1:在一個美麗的小鎮上,人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雖然幸苦但還是過的幸福和快樂。每天能夠享受到祥和的日光是小鎮村民快樂的源泉。突然有一天一個外來的大型企業,看中了村子的土地要在村子的東面修建一座巨大的摩天大樓,一開始小鎮居民還是人人拍手慶喝,他們覺得大型企業的到來能為他們小鎮帶來優質的經濟收入從而改善他們的生活,可是後來等到摩天大樓的施工圖紙出來的時候,小鎮居民全部都傻了眼,大樓的層數太高了!若是大樓建成小鎮將永遠生活在大樓的陰影之下。小鎮的居民將失去他們的快樂源泉——陽光,正巧這個國家是一個法制社會,大傢伙都是有人權的,恰巧人權的概念當中有所謂的——日照權,所以小鎮居民決定將這個大型企業告上法庭,一個正義的律師恰巧聽聞此事決心免費幫小鎮居民辯護。可是隨著案件深入的調查律師發現,這個大型企業其實已經面臨經濟危機,這座大樓是他們最後一個救命稻草,若是這個案件敗訴將會有數十萬人失去他們賴以生存的工作,或許會有成千上萬人跳樓自殺。這將是小鎮人數的數倍。

拋開這個故事中經濟和法律問題,我們光光討論其中的哲學問題——如果你是這個律師你會怎麼做?你覺得怎麼做是公平的?

別急,還有第二個故事

故事2:海上第一週風平浪靜。直到六月,風雲突變,南大西洋的風浪一波又一波無情襲來。船長杜德利決定避開繁忙的傳統航線,改走新線。7月3日,風浪突然停了。風暴前的寧靜,詭異的令人心裡發毛。

這時,遊艇離西北方的非洲好望角尚有1600英里之遙,距最近的特里斯坦—達庫尼亞島也足足有680英里遠。船長杜德利下令大家撤到甲板下,以策安全。果然,兩天後的晚上,風暴大作,捲起滔天巨浪,無助的遊艇載浮載沉,岌岌可危。

無奈之中,船長杜德利下令棄船,放下四米長的救生艇逃命為上。木樨號不到五分鐘,就葬身大海。一陣手忙腳亂,四人上了救生艇,方纔發現此艇結構脆弱,甲板厚不到6毫米,毫無淡水儲備。手中只能臨時抓到的兩罐醃製的大頭菜。

四名被困的船員在救生艇上凝望著地平線,希望能有一艘船經過並解救他們。

漂流的前三天,他們什麼都沒有喫。

第4天飢餓難忍的他們打開了第一罐大頭菜分食。第5天他們抓住一隻海龜,並靠這隻海龜和剩下來的那一罐大頭菜維持了一些日子。

隨後,連續八天,他們什麼都沒喫,沒有食物、沒有淡水。

第9天海龜的血因為混雜了海水無法入口,沒有下雨,他們收集不到雨水,毫無辦法之下,他們開始喝自己的尿液。第10天男僕帕克拒絕聽取他人的意見,開始喝海水,並隨之生病,蜷縮在救生艇的小角落裡。看上去似乎活不長了。

同時,大副斯蒂芬斯也病倒了。

船長達德利說,早在船難第11、12天,他們就已經討論過要不要犧牲其中一個人來保證其他人能活下來。然而當時,那個討論沒有人當真,直到男僕帕克重病。

第19天帕克重病昏迷。船長達德利再度正式建議用抓鬮來決定讓誰死,這樣其他人也許能夠活下去。但是船員布魯克斯拒絕了。抓鬮這個想法不了了之。

當晚,船長達德利並沒有放棄抓鬮的想法。他試圖說服大副斯蒂芬斯,帕克反正都是要死的,大副你可是有妻子和兒女的啊。大副心動了,然而仍然不敢下手,於是對船長,我們第二天再看看吧。

第20天仍然不見別的船隻。達德利讓布魯克斯把目光移開,並向斯蒂芬斯示意,他們不得不殺掉帕克。斯蒂芬斯同意。達德利幫男孩做了一個禱告,並告訴帕克,他的大限到了,隨後用一把袖珍小刀刺進他的喉部靜脈殺死了他。

帕剋死亡前,大副斯蒂芬斯負責壓住他的腿不讓他亂動。船長達德利說,在帕克自然死亡前殺掉他,能夠保證他的血是健康可喝的。

據說,當帕克喉嚨被切開的前一刻,死前清明,讓他有力量張嘴喃喃到:「為什麼是我)?」

儘管良心不安,船員布魯克斯與另外兩人一起,分享了這可怕的施捨。三人以男僕的屍體和血為食,又支撐了四天。

救援終於來了!

達德利用猶豫而委婉的口吻在日記裏描述了他們的獲救過程:

第24天「正當我們喫『早餐』的時候,一艘船隻終於出現了。」

三人獲救。在回到英格蘭之後,他們被捕並接受了審判。布魯克斯成為污點證人,達德利和斯蒂芬斯則被送上了法庭。他們毫不隱瞞地承認,他們殺害並喫掉了帕克,他們聲稱自己這麼做完全是出於必要。

還是拋開其中的法律問題,如果你是法官你會如何判決?

是否覺得兩個問題都很難抉擇,沒關係不單單是你覺得難以抉擇很多哲學家為此也掉了大把大把的頭髮。

這其中涉及到一個幸福最大化原則,功利主義的基本公式。由功利主義哲學的創立者傑裏米·邊沁最先提出,英國近代功利主義思想家密爾進行了修正 。以是否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作為行為的是非標準。(這裡就不做過多的詳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

大體的意思就是,應該將人類的幸福量化,以此來衡量保證大多數人是都是「幸福」的。

當然反對這個學說的人多的也猶如過江之鯽(包括我也不是非常贊同這個理論。PS:槓精們注意了!我說的是不是非常贊同,並非反對!!0.0手動狗頭保命)。不過這個理論還是非常有他可取之處的,為法律量刑等一系列問題帶來深遠的影響,這裡就暫且不談。

回歸正題,個人認為由此可見,絕對的公平和正義是不存在的(到底存不存在,留給上帝去討論,反正我就這麼寫了,愛咋乍地,就這麼硬氣0.0)

所謂的公平和正義都是相對的,在不影響人類社會正常運行的大前提下,公平和正義的標準都是能隨時更改的,公平和正義大多都是用來忽悠人的,信了你就傻了(這個說的稍微有點絕對,但大體我表達的意思就是這樣。)

比如說在唐朝,如果你抓住了一個外邦人,那恭喜你,它是你的私人財產了,跟野豬野狗差不多是一個等級的,要是換到如今,綁架!恭喜你!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犯非法拘禁罪,殺害被綁架人的,或者故意傷害被綁架人,致人重傷、死亡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牢底坐穿不是夢想!

所以說公平和正義是隨著時代變化在變化的,判斷是否公平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法律,其次再是現今社會的道德標準。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大家且看且聽,之後一笑了之,切勿當真

PS:第一個故事改自日劇《王牌大律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第二個故事原自英國1884年的海灘食人案,文章摘自作者靈魂船的公眾號(T T太長了我實在是懶得寫)侵刪,有興趣的朋友也可自行查閱!

以上謝謝觀看~順便求個贊~~(0.0狗頭保命)


謝邀

這個問題,也就是說人性本身就有問題。參考我以前寫過的問題吧。

在獨自犧牲,拯救全人類和無所坐在,與人類一起滅亡這兩個選項之中,你會選擇哪一個??

www.zhihu.com圖標

《全球通史》裏有個《人性的本質》,說的挺清楚,總結起來就是

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

慾望不可填,也填不滿,人的弱點也在這,現代社會也是個缺愛的社會,也常常會戳別人的痛處,互相傷害,也就有人會感覺人類社會不完美。

他們本身也不完美,但是不會反省。

大概是這樣吧。


有資源,有背景的人很容易就能佔取一定的社會資源,而同樣不付出的普通人就沒那麼「幸運」。明明大家都一無所有,你卻盆滿缽滿?同樣面對自然災害和疾病等人禍,只要攀得上天龍人的一點關係就能安然無恙,而攀不上的人卻是沒有任何東西拿來兜底的,聽天由命吧。

所以從社會的公與不公上看,這種抱怨是值得同情的。但並不是說,每一種對社會的抱怨都是對的。

很多人特別喜歡把自己的無能歸功於社會的打壓,「時勢造英雄」等稀奇古怪的理由。彷彿不能施展一身所學,社會好像欠他似的。

從政不行,可以經商,經商不行,可以務農。360行,總有個出頭之處吧。但很多360行行行都不行的人,依然抱怨社會不公平,而不是考慮自己能力是否欠缺,社會儼然成了他的天敵。

給自己幻想一個強大的對手,就能一心且坦然地苟且了。


推卸、逃避責任,變成受害者。


因為抱怨社會是最心安理得又毫不費力的事。

你讓他提升能力,他覺得累。

你讓他解決問題,他解決不了。

你讓他過去搗死那個讓他感覺失敗無力的人,他不敢。

怎麼辦?

總不能承認自己是個廢物吧?

所以抱怨社會啊,老天爺瞎眼啊,不公平啊,當權的都是尸位素餐啊,有錢的都是惡霸啊,所有人都欺負我啊,我缺愛啊,沒人愛我啊,我弱我有理啊,我窮我有理啊……

你看,什麼都不用做,只要恨透這個世界就可以。

我沒有錯,都是這個世界的錯。


抱怨——心中不滿,數說別人不對

所以,抱怨原自此人對社會的不滿,但卻不自省,不自救。

自認無法改變,將問題歸因與外部隱私,減輕自己的精神負擔。讓自己覺得一切都是外部的問題,自己好的很,從而不用改變,獲得安慰與滿足。

但,特別要說明白,抱怨完全不等於「批評社會問題」,批評——專指對缺點和錯誤提出意見。批評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


誰還沒遭過社會的毒打?抱怨很正常。

總有人抱怨沒關係,別一個人總抱怨,

總抱怨就是打得輕。


因為他自己不夠優秀,而且全然不知。


因為人是不會滿足的。


因為對自己對生活對他人不滿,卻沒有想要改變的動力,所以只能依靠抱怨社會來安慰自己。


有的抱怨可以促進社會進步,有的抱怨只是為了宣洩自己。


其需要更深層次的修靈


因為他不行,不自信,不自省。


大部分都是自己沒有能力啊,又捨不得怪自己,就只能都是別人的錯,社會的錯。


因為大部分人都不太快樂,或者說大部分人只能把快樂寄託於明天


因為他生活的社會沒能讓他實現自已的理想,而且對自己理想的實現而看不到希望,因為自身能力有限。


我想他們可以是想不勞而獲,所以都不會去提升自己等到一事無成的時候就把鍋扔給這個社會。我覺得這些人都是社會的寄生蟲,成天只想玩樂而不會的時間投資在其他有意義的地方,所以面對這種人的時候可以選擇迴避。若你不去迴避他們那麼你將會有很大的幾率被他們給同化。


圍城效應,他總是站在自己的小圈子裡看待問題


抱怨社會可以減輕一部分壓力


期望太多,能力太低。


因為在虛榮心和攀比心作祟下認為自己應該得到更好的卻沒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